豆瓣一刻:但得崇山 託此浮生

  一個人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並不是人人都會去思索這樣的問題。多數人的生活受驅於生存本能和流俗成見,懵懵懂懂,潦草行事。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作出理智的判斷,並堅定地去選擇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即便無名,也會被我視為勇者。他們以自己的勇氣和意志,拓寬了人類生活的經驗,讓人恍悟:我們還可以這樣去生活。

  藍迪?摩根森便是這樣的人物。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死亡,他可能永遠都是內華達山脈一位籍籍無名的巡山員。當然,即便現在有了《山中最後一季》這本專門來記述他的故事的書,他大概也不會變成人盡皆知的英雄。但這樣豈不更好?比起浮誇的英雄故事,那些度過了真實人生的凡人,也許能給予我們更多的力量。

  死亡之謎

  藍迪?摩根森,我們在書裏第一次讀到這個名字時,他正從內華達山上簡陋的木屋哨所醒來。作為一名在羣山之中工作與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的巡山員,這個七月末的清晨與往日無別。他查看鐵桶裏的水昨晚是否結冰——在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上,即使是夏季的夜晚,温度也可能降到零度以下。他點燃爐火為自己烹煮早餐,簡單的早餐過後,便開始收拾自己的巡山員裝備:一口小鍋、登山爐、燃料罐、露宿睡袋、急救包、頭燈,以及食物。所有這些讓他的揹包沉甸甸的——當然,向來如此,並且一樣東西也不能少。藍迪整裝出發,並在門口留下紙條,提醒來人請勿擅入。一切妥當,他邁開大步,沒入羣山。

  但他並沒有如期回來。

  四天之後,藍迪的同事桑格無法聯絡上他。國家公園隨即展開地毯式搜救行動。然而,十天的大規模搜救一無所獲。藍迪的去向依舊成謎。

  如果不是藍迪在失蹤之前表現出了種種反常跡象,如果失蹤的是另一位經驗不足的巡山員,那麼這或許只是一起普通的巡山員執勤事故。然而對於藍迪,人人都相信,他最不可能在山裏迷失。因為近三十年來,藍迪每年夏天都在這座山上巡遊,他是山上的活地圖和荒野搜救高手,哪一條小溪不曾映照過他的身影? 那麼,藍迪的失蹤是不是有另一種可能——自殺?在失蹤之前,五十四歲的藍迪由於陷入婚外情的糾葛而處於情緒低谷。對山間地形瞭如指掌的他來説,他會不會是故意找了一個地方,自我了斷?

  死亡,對於藍迪來説,會不會就像多年前他選擇遠離喧囂塵世、去做一名巡山員一樣,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抉擇?

  天性的召喚,抑或一種自然傳統?

  約翰?繆爾(1838—1914)是美國自然主義與生態保護的先驅,也是藍迪?摩根森的偶像。出生於蘇格蘭的繆爾,十一歲時移居美國,全家以經營農場為生。在大學裏學習幾年後,熱愛自然的繆爾自主輟學,徒步一千多英里,從印第安納走到了弗羅裏達。在抵達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的優勝美地時,他被那裏的美景深深吸引,一邊興高采烈地幹着一切可以謀生的工作——渡船工、牧羊人、馴馬員——一邊在山間漫遊,思索着如何保護這座“自然聖殿”的生態系統。繆爾崇拜自然的力量,熱愛地質,他多次徒步在優勝美地的山間進行野外考察,並發表了很多文章來呼籲保護內華達山脈的原始風貌。在他的努力下,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在優勝美地建立國家公園的議案。

  繆爾去世三十年後,藍迪?摩根森一家搬進優勝美地山谷。當時的藍迪只有兩歲,父親曾是一位兢兢業業的銀行職員。但是,大城市對這位畢業於斯坦福大學英文專業男人來説並沒有太大吸引力。因此,當他在優勝美地公園署謀得一份差事後,便迅速辭掉了銀行的工作。他們的新家崇山環繞,窗外綠草翻騰。藍迪的父親很快把他的天性發揮到了極致,成為山谷區聞名遐邇的野花權威。他常常帶着兩個孩子到山間探險,在綠樹溪谷中為他們吟誦繆爾的詩句。如果路遇巡山員,父親一定會向這些保護着山野純潔的工作人員扶帽致敬——是繆爾的那些詩句和父親這個小小的動作,在藍迪心裏埋下了當一名巡山員的願望嗎?不得而知。我們唯一可以瞭解的是,多年後,大學畢業的藍迪像蒙受某種召喚一樣,放棄了到城市中謀取更輕鬆優渥生活的機會,返回內華達山脈的崇山峻嶺之間,成了一名真正的巡山員。年復一年,巡山員藍迪行走在為紀念繆爾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繆爾步道”上。

  自然,藍迪的選擇讓他的父母感到氣悶。雖然父親也熱愛山野,但真正在高山上生活卻是另一碼事。巡山員的艱苦、清貧、籍籍無名以及未知的風險,讓父親對藍迪的擔憂轉化為彼此間的隔閡。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其父才有其子。某種意義上,父親是藍迪的自然啓蒙老師,是他把藍迪引入了自然這座聖殿。藍迪,只不過比父親走得更遠一些。

  藍迪對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嚴苛的職業精神,更多地來自於繆爾的影響。但正如內華達山脈彼此交織的溪流一樣,繆爾的自然精神在當時的美國也並非偶然,而是整個美國文化運動的一部分。1871年,美國超驗主義創始人、被林肯總統稱為“美國文明之父”的愛默生(1803—1882)曾經到優勝美地尋訪繆爾。愛默生是美國那一代人的精神領袖,也是繆爾的偶像。在那本著名的《自然沉思錄》(1836)中,愛默生這樣寫道:

  如果一個人是摯愛自然的,那麼他的內在感官與外在感官就總是息息相通的,縱然他已經進入成年,但其仍然童心不泯。他與大地和蒼天的神交成為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他與自然獨對時,一股激越的欣喜將流遍周身,即使他本來正不勝傷悲。

  一百多年後,愛默生文字中藴藏的精神能量,已經自然而然地流淌在美國一名最普通的巡山員的思想血液裏。

  傾聽羣山的密語

  作為巡山員的藍迪,除了熱愛用相機捕捉高山上遇見的美景,還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儘管他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什麼顯見的收穫,但他那簡短的日記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文字天分。他的日記、他在山間的生活,便是他最精彩的作品。

  “為什麼花草樹木、萬事萬物要存在?因為少了這一切,宇宙就不再完整。”二十四歲的藍迪在值勤的湖畔寫道。誰教會了他如此深刻地領悟自然的完整性?我想,並不是他的父親,也不是繆爾或愛默生,而是大自然本身。當一個人從幼年起便在山間奔跑嬉戲,穿越發梢的微風、樹葉的輕吟淺唱、黎明遠山的藍靄、溪流的歡悦清澈,都在一遍一遍地向他訴説着自然的奧秘。生在其中,身在其中,藍迪像山間的任何一株野花一樣,對腳下的土地滿懷感激之情。

  純淨,沒有人跡,沒有護欄,也沒有垃圾……幾乎看不到半個鞋印。在高山,超過林木線(不是伐木線,這樣對樹木不敬)之上,綠草和野花叢叢簇簇,生在巨礫之間,小溪在青青河岸和巨礫底下潺潺涓涓,冰潭默默,岩石矗立,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真是太豐富的自然天地!

  我們在《山中最後一季》中讀到的所有藍迪日記的片段,都是這樣帶着一種返璞歸真的簡單和美。在自然之中,唯有摘下文明鎧甲的人,才能真正“看見”自然。人類最引以為傲的“自我”,在自然之中不僅沒有位置,還應該被徹底驅逐——正是那些自大傲慢的“自我”,肆無忌憚地褻瀆了大自然的神聖和純淨。

  作為一名巡山員,藍迪已經自覺從“文明人”這一族類中除名——如果我們把這個詞理解為工具理性的信奉者的話。他是山間會移動的岩石、可以開口的樹木、默默撿拾垃圾的山獅。他的使命,是為荒野築起一道防線,保護荒野免受文明的污染。所以難怪藍迪有時候會表現得憤世嫉俗,把那些亂扔垃圾的遊客稱之為“兩足畜類”。與都市文明的價值觀相反,藍迪認為山下喧囂刺耳的機械文明世界,才是一種真正的粗野。

  “要離開這麼美的地方,我開始有點感傷。天色越來越晴朗、深濃,也越來越接近秋天。然而前方還有美好的事物,再説世上沒有永恆,即使永恆的山巒亦然。”在離開一片草原時,藍迪戀戀不捨地寫道。活生生的美,只存在於轉瞬即逝的當下。而除了浸潤其中,並沒有更好的領悟美的方式。誠如愛默生所言,在自然之中,人可以看到某種與自己的本性一樣美麗的東西,人是“無可爭辯的、永恆的美的熱愛者”。正是這一份對自然之美的愛與崇敬,讓藍迪一次次與妻子作別,年復一年返回到夏日的崇山峻嶺之間。

  死亡為他加冕

  儘管藍迪與妻子在相愛時,二人相當默契也可以彼此欣賞,但每年夏天的離別,漸漸地導致了兩人之間的隔閡。在藍迪失蹤前的兩年,他與另一位年輕的巡山員陷入了戀情。藍迪的背叛給性情真摯的妻子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藍迪陷入了情緒的錯亂。顯然,長居山野、性情敏感的他,並不善於應對這樣複雜的情感糾葛。他既想與妻子重修舊好,再次贏得她的信任,又深感無能為力。而在最後一次上山之前,他隨身攜帶着妻子交給他的離婚協議書。

  正是這一紙離婚協議書,讓大家懷疑遭遇情感打擊的藍迪有可能選擇自殺。並且,在他極度苦惱的時分,也的確曾對好友説此類的話。甚至有人推測,藍迪並沒有在離婚協議上簽字,是因為考慮到如果自己在值勤中因公殉職,妻子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補償。所以,藍迪製造了外出執勤失蹤的假象,其實是死於自我了斷。

  藍迪的失蹤之迷,終結於五年後他的遺體被發現於一處淺淺的溪水。風化的骨頭雪白耀目,在溪水與野花之間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那些曾經被他一一裝進登山包的物件,隨着溪流散落。它們曾經共同屬於一個名字:藍迪?摩根森。

  根據藍迪同事們的推斷,藍迪應該是在執勤途中不小心墜入積雪覆蓋的冰湖。由於雪崩,原本只是小溪的這一帶在那年的夏天形成了一個深深的暗流。揹着沉重揹包的藍迪,突然墜入湖中後,來不及掙扎便被卷往下游。

  我也不太相信藍迪會主動選擇死亡。大自然已經將太多的啓示注入藍迪的生命,他不會那麼輕易地選擇放棄自己。但是,難道藍迪的死,與那些偶爾失足的遊客別無二致?絕非如此。對於已經將生命託付于山野的藍迪,他的死依然帶着某種神秘的宿命色彩。就像他自己所説的那樣:“山就是我的生命。沒有山,我什麼也不是。”這一次,藍迪以最徹底的方式,向山野交出了他的生命。

  在擁擠不堪的地鐵車廂裏讀完《山中最後一季》,從字裏行間抬起頭來,橫亙在意識裏高聳入雲的內華達山脈消失了,周圍依舊是前胸貼後背的地鐵族。疑惑也隨之而來:這個遙遠的故事,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真的有關嗎?

  合上書,再次回到真實的人生與世界。這裏是人口兩千多萬的忙碌城市,每天早上的勵志雞湯比鳥鳴更加有助於度過疲於奔命的一日。 然而你也應該知道,還有更寶貴的東西,存在於我們頭頂的上空,那裏匯聚着那些有名或無名的勇者所鐫刻下的精神密碼,有一段來自巡山員藍迪?摩根森平凡一生的踐行:

  要徹底覺察活着的每一天,深刻感受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以及身處其中的自己。不要在大地上盲目行走,追求成就,卻不曉得要邁向何處,何處可以輕輕走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82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但得崇山 託此浮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