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説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故鄉情
(接上期)
南易水源遠流長,積累了深厚的歷史底藴,也給塘湖帶來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妙傳説。
這一個個亦真亦幻的故事浸潤着歷史雨露,塗抹着濃厚的地方色彩,深深地烙在當地人心裏,以口頭文學方式,一代又一代傳頌至今……
三、悠遠傳説
南易水在戰國時期是燕趙邊界。《戰國策·燕策二》為漢語語彙貢獻了一個著名的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故事説趙國將要征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勸趙惠王説:我今天來,過易水,見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曬太陽。有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合上蚌殼,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蚌自然也難以脱身,不能回到河裏。它們爭吵起來,鷸鳥説:“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會幹死!”河蚌也説:“我不放你,你的嘴一天兩天拔不出去,總要餓死!”正在它們互不相讓之時,一個打魚的老頭走過來,把它們一起捉走。現在趙國攻伐燕國,就如同這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那樣得到便宜。所以請大王認真考慮。趙惠王遂聽取蘇代的勸説,不再攻打燕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蘇代當然是借寓言説服趙惠王,但他必須藉助一定的客觀實際為基礎:他從燕國到趙國必“過易水”,鷸蚌乃是水中動物,河畔才有漁夫。如此説來,這裏的易水當是燕趙界河的南易水,荊軻不就是從這裏離別燕國前往秦國的嗎?若説條其他的河流,則會失去當時的語境,弱化勸説的力量,影響效果。這可是那個時代優秀策士所不為的。
銅幫鐵底運糧船
南易水兩岸流傳着不少“燕王掃北”的故事,其中一個叫“銅幫鐵底運糧船”:
燕王朱棣駐軍狼牙山,所需糧草要到40裏外的塘湖集鎮採買運送。南易水與道路糾纏,河水侵道,路面泥濘,運糧十分艱難,兵士叫苦連連。朱棣來到河邊,説了句“銅幫鐵底運糧船”。“銅幫鐵底”指兩岸黃土,河底黑泥。朱棣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他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自此,南易水潛流40裏,原來阻路的河道成為順暢的大路,運糧快捷了許多。今天的南易水,塘湖村向西依然是乾枯的河牀,而從塘湖起才聚泉成湖,清波盪漾,汩汩東流。
《易州志》載:“明建文三年七月,大將軍盛庸檄、大同守將房昭引兵進紫荊關,駐兵西水寨,以窺北平。十月,朱棣自大名起兵,與房昭戰於燕王嶺,房昭兵敗,破西水寨,燕師還京”。這裏所記燕王嶺、西水寨都在南易水上游的狼牙山區。由此看來,朱棣確實曾在南易水一帶作戰。燕趙大地飽受戰爭摧殘。塘湖村東,相距僅幾百米的沈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燕王掃北時,(沈村)倖存幾户仍集居於此,故名剩村,沿至清朝演變為沈村”(見《易縣地名志》)。
“銅幫鐵底運糧船”只是傳説,其實南易水自塘湖村起才流水湯湯源於地理。塘湖村處於太行山區與冀中平原接壤之地,向西20華里即狼牙山區,向南、向北10華里都是狼牙山餘脈,向東是千里大平原。正南徐水區白嶺村向東西延伸的山嶺是南易水與漕河的分水嶺,正北北考村東西一線山嶺是南易水與中易水的分水嶺。在以塘湖為中心的幾百平方里南易水流域,有幾條支流在塘湖附近匯入南易水。一是從白嶺由南向北經孔山、塔兒坡西,在塘湖村南流入;二是自仁義莊向東南穿宋家莊、東西柳泉,經張近莊村西、東西固城,在塘湖村西南匯入;三是自王家莊向東南過東柳泉、經張近莊村東,在塘湖村三岔灣注入。還有一條較大的支流即《水經注》中所記載的潦水,源於西考村西,走南中莊、南考、潦水村西,在塘湖村東5華里處匯入。塘湖鎮潦水村便因河而名。那時,塘湖周邊村村小橋流水,淙淙而歌。不時有村婦在河邊洗衣,三三兩兩,歡聲笑語。
乾隆帝御封井水
C:\Users\10543\Desktop\採集\新建文件夾\2\文章列表\我的家鄉是塘湖·悠遠傳説篇\1636
話説某年某月某日,乾隆帝南巡路過塘湖,見這裏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各種店鋪琳琅滿目,叫賣之聲不絕於耳。他不免有些驚奇:這裏非州非縣,怎的這般熱鬧?走到十字街口,他頓覺口乾。正巧有人打水,便討來喝了幾口。也許那打水人見乾隆帝氣宇不凡,才順口説了一句“這水怎麼樣?”乾隆連連應道“好,好!和玉泉山的水一樣!”玉泉山的水正是皇宮飲用之水,不知那打水人知否。反正這句“和玉泉山的水一樣”永久地紮根在塘湖人的心田。如今,乾隆帝喝過水的這口井已停留在村民的記憶中,原地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蓋起了商店,現在是“老馬超市”。
塘湖十字街的井水是否和玉泉山的水一樣,人們不得而知。但南易水源於狼牙山區,其流域之水富含微量元素,塘湖水當然會質優甘甜。要不,怎麼其下游的北國酒鄉徐水在誇讚所產白酒時總忘不了説水質好呢?
削頭坡將軍金頭
塘湖村西北有座不高的山坡,叫做“削頭坡”。不知哪朝哪代,一位將軍遭受冤枉而被朝廷追殺。他逃至這小山坡前,後面追兵將至。將軍一急之下,拔劍自刎。後來朝廷為他平反昭雪,鑄一金頭安在他身上。自此塘湖村邊的這座山坡被稱為“削頭坡”。1968年,坡前還曾有一大墳丘,墳丘前立有一半人高的石頭供桌。後來不知什麼時候,這墳丘和供桌就都不復存在。
小時候聽母親説,有盜墓賊從這墳丘中挖出一個金頭,要賣給祖父所開的義興號銀樓。祖父怕出事而沒敢買下。另一家銀樓(徐水白嶺村陳姓老闆)買下了這顆金頭。
孔山的傳説
關於孔山,古人有不少美好的故事,口耳相傳,代代接續。有的説,張果老與柴王爺在山後下棋,光線不好,徒弟們就調來兩星一月照明。有的説二郎擔山趕太陽,所擔之山一頭是孔山,另一頭是狼牙山蠶姑坨的南天門。兩山的大洞就是二郎神插扁擔形成的。
孔山山南塘湖鎮劉家莊北寨山上有一天然洞口,名為神仙洞。洞裏敞亮,據村民説能容納近千人。洞裏有一深石槽常年有水。水槽後有一石台,可供一人休息。相傳這裏曾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修行之地。古時,這裏有座廟,廟門兩側各有一參天柏樹。(待續)
下一章:我的家鄉是塘湖·山水形勝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