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作品
國畫欣賞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認識過程,其認識規律也需要逐步完善。對於同一幅作品,不同的欣賞者由於所處時代、欣賞角度、鑑賞水平及個人愛好等的不同,賞論觀點也不同。宋韓琦在《稚圭論畫》中説:“觀畫之術,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絕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筆者認為,對於國畫作品的欣賞,不僅是認識能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樂趣。
張大千作品
欣賞國畫,首先要確立標準。如何欣賞,古人早有闡述。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曰:“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賅,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轉移模寫是也。”概而論之,賞畫有以下三個着眼點:
張大千 峨眉金頂
一是欣賞作品的點畫、線條之美。國畫是點、線、面的組合,亦是黑、白、灰的表現。欣賞國畫,首先賞其神。神之所在,畫之內涵存焉。不管是山水畫、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點、線、面組合的內涵之美,才是欣賞的關鍵。
張大千作品
二是欣賞作品的結構、造型之美。筆者認為,畫作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生動亮麗,有獨創新意;中品,繼承前賢血脈,但已有自家風貌;下品,結構簡單,造型庸俗,不見筆墨。一幅優秀的國畫作品,應結構合理、造型優美、主題鮮明、虛實相生。
三是欣賞作品的氣韻、意境之美。欣賞國畫作品的重要標準,就是看其畫面的完整性。具體欣賞時,不但要看畫面的章法形式、繪畫內容,還要看其要傳達的氣韻和意境。整幅作品要氣脈貫通、神氣活現,表達出一種超脱的藝術境界。
張大千 仿石濤山水
山水畫欣賞的要點
欣賞山水畫,首先賞其氣。例如,説山之形態——氣勢磅礴,説山之變化——氣象萬千。山有氣在,則畫妙也;凡勢大氣,韻味出焉。清張庚《浦山論畫》曰:“氣韻有發於墨者,有發於筆者,有發於意者,有發於無意者。發於無意者為之上,發於意者次之,發於筆者又次之,發於墨者下矣。”發於“無意者”,指人莫能為,可見意境之深。山有勢,水亦應有勢。波濤洶湧、浪擊長空——其水勢之大,若從天降;氣勢之猛,浩瀚如潮。
張大千作品
虛實,是欣賞山水畫的又一重要因素。實為筆墨,虛為空白。有形則實,無形則虛,二者對立統一。欣賞時,無論虛實,各有神妙。近山為實,遠山為虛。若有云霧襯托,則更顯虛無縹緲。誠如清蔣和在《學畫雜論》中所説:“山水篇幅以山為主,山是實,水是虛。畫水村圖,水是實,而坡岸是虛。寫坡岸平淺遠淡,正見水之闊大。凡畫水村圖之坡岸,當比之烘雲托月。”
張大千作品
配景是山水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配景的欣賞,主要看其險峻。懸崖古松,乃奇景也。在深山窮谷之中,古柏寒松偃仰于山峯之巔,山應有氣勢,樹應有情趣。蒼松隨雲浮現、隨風呼嘯,意境悠遠。山中溝壑盤曲,常見小橋。不管是石橋、木橋、索橋,凡欲造仙境,非斷即缺,變成險橋。更有甚者,畫在人不可登處,仿若仙橋,可望而不可及,造景奇特。山中怪石林立,亦是奇景。如人立坐、如馬奔跑、如龍飛舞,其形各有所似,不一而足。雲霧繚繞間,山谷變幻莫測,奇景生焉。
張大千作品
人物畫欣賞的要點
人物畫如何能表現其美感?不同畫派、不同畫家,表現手法有別。筆者認為,欣賞人物畫,可以從五官、氣質、身體協調性和氣韻血脈四個方面展開。
張大千作品
眼鼻口耳,佈局於頭部,若能精巧,則會給人以美感。特別是對眼睛的刻畫尤為重要。清蔣驥《傳神秘要》曰:“神在兩目,情在笑容,故寫照兼此兩字為妙,能得其一已高庸手一籌。若泥塑木偶,風斯下矣。”清丁皋《寫真秘訣》曰:“眼為一身之日月、五內之精華,非徒襲其跡,務在得其神。神得則呼之慾下,神失則不知何人。所謂傳神在阿堵間也。”又曰:“如眼上一筆似彎弓,向下以定長短,宜重;眼下一筆又似彎弓,兜上以定闊窄,宜輕。中點眸子,當存精。”神在兩目而情存其中,可見眼神是表現人物內涵的重要因素。另外,人的面部五官,除佈局合理外,骨肉亦不可少。明周履靖《天形道貌》曰:“面貌要有骨肉,鬚髮不宜排列整齊,卻在不失體制,活相為難,須見有根生苗之意。亦在密處密、疏處疏,疏密自有一種妙處。夫描者骨也,着色者肉也,有骨有肉方妙。”故凡人物,面部是否平整、骨肉是否豐滿、眼睛是否有神,乃賞畫之要素也。
張大千作品
形容人物氣質的詞有很多,如氣質高雅、氣衝霄漢、氣吞山河、氣宇軒昂、氣貫長虹、氣勢凌人、氣壯如牛、氣定神閒等。欣賞人物畫,一般情況下,應以温柔、善良、和順為美。當然,不同的人物會有不同的氣質。賞畫似在賞其表,實則是在賞其心。
張大千作品
人物畫中的身體協調美,是就整體而言的,包括人物的衣物穿戴、高矮胖瘦等。“寫人物之大小因頭面大小,從髮際至地間,量取為尺,以定人身之長短高矮。古有定論:立七,坐五,蹲三。然有不盡然者,執泥此論,多有未合。要隨面貌肥瘦長短如何,應長則長,應短則短。定論之中,亦要變通,不可拘為一定不易。”(清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此理不僅畫家該知曉,欣賞者亦應知曉。此外,畫中人物動作也要具備統一性。
張大千作品
人物的氣韻美,是欣賞者的一種感覺。氣韻是人物畫的內涵表現,非每幅有之,亦不可替代。《傳神秘要》中雲:“筆底深秀,自然有氣韻。此關係人之學問、品詣。人品高,學問深,下筆自然有書卷氣。有書卷氣即有氣韻。”然韻之何來?四季生焉。“天有四時之氣,神亦如之。得春之氣者為和而多含蓄,得夏之氣者為旺而多暢遂,得秋之氣者為清而多閒逸,得冬之氣者為凝而多斂抑;若狂笑、盛怒、哀傷、憔悴之意,乃是天之酷暑、嚴寒、疾風、苦雨之際,在天非其氣之正,在人亦非其神之正矣。”(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人物之神,完全出於形,無形則無神。故在品賞人物畫時,應先品其形。而氣血之美,乃指人之面容。清丁皋在《寫真秘訣》中道:“氣者表也,血者裏也。陰陽既濟,氣血昇華,妍豔之色,自拂拂然透出容顏之外。其法當先上血,用胭脂與硃砂磦合染之;然後用硃砂磦和藤黃細細勻皴之,以提其氣。夫氣與血雖分而實合:其現於皮膚者氣,以顯血之用;而藴於肌理者血,又助之神也。”欣賞人物畫,畫中有氣韻血脈,是為美也。
張大千作品
花鳥畫欣賞的要點
欣賞花鳥畫,不管是花卉還是禽鳥,首先要看其比例是否準確。即便是採用誇張的手法進行創作,也不能太離譜。例如,在同一畫面上,一般而言,麻雀不能大於喜鵲,喜鵲不能大於仙鶴;黃瓜不能大於甜瓜,甜瓜不能大於西瓜;穀子不能高於玉米,玉米不能高於高粱。四季花鳥不同,大小比例亦自有分寸,此乃欣賞花鳥畫的第一要點。
張大千作品
一幅優秀的花鳥畫作品須有動態之美。蝴蝶飛舞、蜜蜂採蜜,喻指花之香;麻雀啄食、燕子飛翔,喻指樹之活。欣賞花鳥畫,動態活潑,飄飄然者,有無限美妙之意也。
張大千作品
用色協調,是把花鳥畫畫亮麗的關鍵。用墨要追求韻味,用色要追求高雅。側重其韻,突出其味,可以表現和諧之美。清王概等《芥子園畫傳》曰:“花之得色,唯脂與粉。粉取潔白,為花之形質;脂取鮮明,為花之精神。爭嬌奪豔,似醉如羞。其妖嬈之態,則全在乎脂矣。”由此得知,欣賞花之精神,在於用色的妙趣。
張大千作品
不管是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皆有用筆、用墨之法。雖各有所異,但理法相通。明高濂《燕閒清賞箋》曰:“論畫以天趣、人趣、物趣取之: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氣之中。形不生動,其失則板;生外形似,其失則疏。故求神似於形似之外,取生意於形似之中。生神取自遠望,為天趣也;形似得於近觀,人趣也。”欣賞時應細觀原作,憑藉客觀、公正的心態去評論。意境深邃,饒有趣味,方為妙筆。
注: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説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