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600年!故宮新媒體人:就是要去顛覆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胤禛美人圖》作為故宮的第一款App,資料信息部的新媒體團隊抱着投石問路的心態,尋找一個小切口,來以點帶面,卻沒想到意外收穫了成功。

一座城的600年!故宮新媒體人:就是要去顛覆

飄雪的故宮、午睡的御貓、賣萌的帝王表情包……熟悉故宮的人早已對此不再陌生。它們是故宮的另一面,藉由這一面,故宮與人們的關係越來越親近。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故宮裏工作的一羣年輕人,他們正藉助當今最熱門的媒體、最先進的技術,讓故宮“萌起來”“活起來”。

壽康宮南小院兒中的年輕人

星期一的早晨,張林照舊憑藉鑰匙單去領取鑰匙。相比於在水泥森林中工作的年輕人,在故宮工作,多了幾分沉靜。

2019年年末至2020年年初,故宮的雪似乎比往常更多了一些。不能親自前往故宮看雪,成為許多人的遺憾。幸好有故宮攝影師,通過鏡頭帶我們共享故宮的雪。而張林,正是故宮攝影師。夏至時的啓祥門,芒種時的宮牆,冬日裏飄雪的紫禁城,皆出自他之手。

但在張林看來,為故宮攝影只是他工作內容的十分之一。張林所在的部門,叫作資料信息部。光聽名字,許多人可能會以為是整理檔案的地方,其實不然。資料信息部成立於1998年,主要負責故宮博物院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資料信息部就開始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默默打造一座數字故宮,眾多火爆的故宮App,正是出自他們之手。

故宮壽康宮的南小院兒,張林和小夥伴們的辦公室就位於其間。壽康宮曾被網友們戲稱為“甄嬛的住所”,實則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慶太后的寢宮。它旁邊樸素的小屋曾是為太后、妃子們烹飪珍饈的廚房,如今它不再烹飪美食,變成了辦公場所。

深究起來,資料信息部的新媒體團隊中許多人在大學時所學的專業似乎與文博並無太多關聯。於壯學的是設計,郭珽的專業是計算機,而後來加入的莊穎本科是英文專業,研究生學的是美國研究。只有張林,學術背景是考古學,但研究方向也並非紫禁城所經歷的明清兩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夠不拘一格,把各種奇思妙想和先進技術融合到傳統中去。

在故宮裏工作,聽起來似乎是十分讓人羨慕的。而事實是,為了保持古建原狀,辦公區內不設獨立的衞生間,員工們通常要出門步行幾百米,與遊客共同使用公共廁所;而為了用電安全,辦公室內沒有飲水機,員工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幾個古色古香的暖水瓶到固定的水房打水。不僅如此,辦公室內要用任何大功率電器,都需申報;因為下班時要“三級斷電”,辦公桌、辦公室的電源以及區域總電閘均到點拉閘,所以加班必須申請;抽煙更像“辦件大事”,由於故宮禁煙,犯了煙癮的工作人員不得不騎車出宮……

“數字故宮”誕生記

“南唐高富帥韓熙載邀您,作詩領袖,做歌班頭”,這是《韓熙載夜宴圖》App的宣傳文案。在故宮博物院館藏繪畫中,《韓熙載夜宴圖》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它真實而又藝術地描繪了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情形,深入地刻畫了主人公超脱不羈、沉鬱寡歡的性格。全圖共分為聽樂、觀舞、暫歇、輕吹、散宴5個段落,以“連環畫”的構圖敍事形式表現各個情節,佈局有張有弛,人物神態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然而,由於珍貴書畫藏品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這一珍品能夠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機會十分有限。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故宮博物院推出《韓熙載夜宴圖》App,用高清的文物影像、專業的學術資料、豐富的媒體內容和創新的交互設計,讓觀眾隨時隨地可以欣賞、探究這幅傳世經典的種種精妙之處。

除了《韓熙載夜宴圖》App,故宮博物院還推出了一系列的App。其中,故宮打造的第一款App是《胤禛美人圖》。按照常理來説,一般博物院推出的第一款App通常定位在綜合導覽上,而故宮博物院卻選擇了一件人們不怎麼熟知的藏品《胤禛美人圖》。“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也反覆問過我們自己,一般作為第一款App是很重頭的。能全面代表故宮的一款App,我們也反覆思索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許多服務不一定要通過App來實現,其實通過微信,我們就可以提供一個很完整、很便捷的導覽圖,所以我們當時就定了這麼一個原則,想做一個藏品或者一套藏品,把它做深。”於壯介紹。

《胤禛美人圖》也稱為《雍正十二美人圖》,詩文、圖畫均為胤禛本人所作,但署名卻為米元章、董其昌。“簡單地説,它是一個平面的二維圖,但是其中包裹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和文化內涵。這套圖屏除了美人的妝發和髮飾以外,它的背景中融入了大量的宮廷陳設、裝潢設計,這些東西和故宮的藏品有着很深的關聯性。”作為故宮的第一款App,資料信息部的新媒體團隊抱着投石問路的心態,尋找一個小切口,來以點帶面,卻沒想到意外收穫了成功。這款應用在2013年獲“DFA Award”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

除了App,資料信息部在打造“數字故宮”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2015年12月18日,故宮博物院端門博物館端門數字館落成。這是一座館藏文物與數字技術密切結合的新型展廳。資料信息部通過採集的高精度文物數據,結合嚴謹的文物考證,把豐富的文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再現於這個數字世界中。故宮的古建和文物,完全以數字文物、數字古建的形態面對觀眾,讓大家親手去觸碰,感知一個不一樣的故宮。

工作人員統計,2019年之前,故宮每年大約要接待1500萬遊客。作為北京乃至中國的地標性建築,故宮日復一日地迎接着天南海北的遊客。儘管如此,能夠親自來端門體驗的觀眾,畢竟還是少數。資料信息部的小夥伴們經過多次討論,又推出了網頁版的虛擬養心殿。這樣,只需要一個小小的眼鏡,大家就可以足不出户暢遊紫禁城。

努力之下,資料信息部開發出了一系列讓人驚豔的故宮出品系列App,建設出故宮數字館,拍出了一張張讓網友直呼“美翻了”的故宮美圖,在社交媒體中由於生動有趣、個性鮮明的內容也收穫了大量的粉絲,但同時也因為賣萌和顛覆引來了質疑的聲音。

而在於壯看來,“顛覆”這個詞,也是故宮的新媒體人現在在努力做到的。在往常,故宮所呈現給世人的是一種高嚴聳立的形象,而新媒體團隊所傳遞的傳統觀念與文化理念,是一種新穎的、時尚的,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希望所呈現出來的角度是輕鬆的,是很通俗化的一種形式,但我們的背後,體現出來的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因為所有的知識,所有的這些承載的東西,都是我們經過嚴格考究的。”於壯提到。

矛盾與反差,讓他們不遺餘力地建造起一架溝通與互動的橋樑,讓大家通過最熟悉的方式,去觸摸歷史,感知文化的温度。

談到對故宮的願景,於壯提到:“它的文化資源,應該是好好宣傳和利用的。所以我們也在努力地創造這種局面。首先故宮呈現給公眾的應該是豐富的立體的形象,它不是嚴肅的、呆板的、高冷的,它更多的應該是走進人們生活中的,是接地氣兒的,是有温度的。如果做到這一點,公眾是能夠感知到這種温度的,我們希望賦予它這種有温度的內涵。”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9月上旬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座城的600年!故宮新媒體人:就是要去顛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