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外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昆明10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李雋輝)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是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以下簡稱“COP15”)生物多樣性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之一。10月14日,記者們和參加COP15的相關人員來到這裏參觀體驗。
“扶荔宮”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温室。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1年)曾建於上林苑中,用於栽種南方佳果和奇花異木,以種有荔枝而得名。1986年,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院士借用此典故為這所新建於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温室羣命名為“扶荔宮”。
以 “扶荔宮”温室羣為核心的COP15大會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包含了主體温室、蘭花館、食蟲植物館、隱花植物館、草木百兼館,保存特色植物2500餘種,展示了雲南“植物王國”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別具特色的生態景觀,是雲南科學內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與科學教育基地。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蕨類植物展館內的大葉黑桫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展館內的地衣、苔蘚植物。為了保證館內熱帶植物的濕度,周圍不斷有加濕的噴霧噴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館內參觀採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前右二)在館內參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雲南本地植物紫紋兜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參加COP15大會的相關人員在館內參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種子博物館展示區,各種植物種子被“裝”在亞克力材料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種子博物館展區參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雲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種子博物館展區參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