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6日電(記者 喬佳新)位於內蒙古最西端的額濟納比想象中更曬。早上八點,陽光便刺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巴車從這裏出發,我坐在了最前面,路兩旁的胡楊和紅柳,給枯黃的戈壁裝上了綠色的屏障,車窗玻璃下是飛進來的黃沙。大巴車行駛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接着穿過沙礫鋪成的路,最後顛簸在崎嶇的戈壁灘。這一路,綠色越來越少,六七十公里的車程似乎變得更加漫長。 

  眼前是藍天、白雲和荒漠,那些土丘中間偶爾能看到探着腦袋的梭梭樹,幾架白色的風車孤獨地轉着,似乎在述説這片土地的荒涼。額濟納旗境內多為無人居住的荒漠區域,烈日,暴曬,一眼望不到頭的戈壁是這裏鮮明的符號。王維大抵是見過這樣的場景,才能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去往天鵝湖站的路上。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這個地處中國北疆的地方,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面積1146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兩萬多人。地廣人稀、環境惡劣、物資匱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常年限制着額濟納旗的發展。但這裏並沒有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而停止前進的步伐,2009年臨策鐵路建成通車,作為西北邊疆的鐵路運輸幹線,東起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西至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中蒙邊境策克口岸,全長768公里。在這條鐵路上,勤勞樸實的人們書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魏孝海在天鵝湖站。袁斌 攝 

  風沙繚繞間,我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它有一個夢幻的名字——天鵝湖站,是臨策鐵路627公里處一個僅有兩人值守的五等小站,2010年成立,小站共有4名職工分成兩組,每兩週倒班一次,週一乘坐57031次列車,經二十幾個小時的顛簸,來到天鵝湖站進行為期兩週的堅守。十年間,這裏的列車如何調度,兩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何生活,在這個沒有天鵝也沒有湖的小站裏,我似乎能找到答案。 

  在這座孤零零的小平房前,我見到了魏孝海——一個身穿鐵路職工藍色制服,皮膚黝黑,身材較瘦,看起來有些許靦腆的中年男人,他是天鵝湖站的助理值班員,這周正好輪到他值班。魏孝海已經等我們很久,我們在着小站前面聊了起來。眼前的小平房很難和“火車站”聯繫在一起,房子外面的牆皮不斷在掉落。小平房旁邊有一個綠網圍起來的菜園子綠色的藤蔓上掛着幾個沒有成熟的西紅柿。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魏孝海四人開闢的小菜園。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魏孝海指着西紅柿興致勃勃地介紹他們的小菜園。由於臨策鐵路沿線自然條件惡劣,後勤供給十分困難,沿線上千名職工的生活物資主要依賴於57031次“生命列車”供給。兩個人兩週的食物都要計劃着吃,先吃不易存放的蔬菜,這導致越到後期,越沒有新鮮蔬菜吃。一次交接班的時候小站的四個人開闢一個菜園子4人輪流用小推車把沙土運到地裏,在這片荒漠裏艱難地種起了菜有了小菜園子,他們整個夏天都能吃到新鮮蔬菜。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天鵝湖站的臨策鐵路。中國青年網記者喬佳新 攝 

  繞過這座平房,另一側是鋪在荒漠上的鐵軌。這是臨策鐵路的其中一段,臨策鐵路經過烏蘭布和、亞瑪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沿線80%的地方是戈壁,90%的路段遠離公路,其中400公里是無人區。在鐵軌旁邊,魏孝海向我們介紹,天鵝湖站是受控站,主要作用是會讓列車,提高這條線路的列車運行效率。值班人員負責接發列車,監視來往列車運行。每天這條鐵軌上平均經過16趟列車,高峯期一天可達30多趟,並且時間完全不確定,兩人輪流值守在行車室,保障列車順利、高效地運行。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魏孝海養的貓。魏孝海 攝 

  我走進設施較為齊全的小平房內,發現一隻小橘貓從我腳邊,魏孝海樂呵呵地説這隻小貓能夠陪伴他們,以前還養過一隻狗。廚房裏,另一位助理值班員趙小光正在準備今天的午飯……兩個人、一隻貓、一片菜園子,讓這個小站不再那麼孤單。 

  儘管荒漠的發展面臨着很多的困難,但這樣幾年如一日的守望着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總是會讓人充滿希望。魏孝海、趙小光,還有這片土地上不斷追夢的人們,讓這片荒漠鮮活可愛了起來。 

  短暫的採訪很快結束,大巴車繼續拉着我們在顛簸的路上前行透過車窗我看到魏孝海站在那座小站前,目送着我們離開,藍色的制服和天空融為一體,在陽光下乾淨透徹,那是這些默默堅守的鐵路人純淨的心靈和高貴的靈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2 字。

轉載請註明: 發現最美鐵路記者手記:守望戈壁灘的星空與大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