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享有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珠江文明的燈塔” 等榮譽。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五千萬年曆史的死火山,是我國華南史前時期最早的石器製造場,形成獨特的“西樵山文化”,開創了珠江文明之先河。與山西懷仁鵝毛口列為我國新石器時代南北方兩大石器製造場。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主要景點包括:雲泉仙館、白雲洞、南海觀音文化苑、寶峯寺、三十三座名亭、三湖書院、字祖廟、奎光樓、黃大仙聖境園等主要景點。

白雲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1522年~1566 年),現名樵園,園之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

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景點,東麓有石燕巖、冬茹石、響水巖等勝景。白雲洞位於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稱為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彙,曾有“欲攬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白雲洞景區,位於西樵山麓西部,面積1.2平方公里,曾有“預覽西樵勝,先應訪白雲”之説。歷代的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館、白雲古寺、字祖廟等一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雲瀑”在清朝已列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畫中游歷,秀甲西樵的白雲洞景區,融二十四景於一體,而其間古代建築掩映,錯落有致,白雲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遙台也會讓你留戀往返,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白雲洞景區又是一個迷人的世界,華燈璀璨的夜公園,為名山美景披裝掛彩,錦上添花。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領南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信眾祈福朝聖的道教聖地。黃大仙師為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8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齊來朝拜,後因動亂道長梁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山門前有巨形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山門設計有西樵民居特色,左右三重,立體多變,步移景異。入門後有回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回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岩製成,當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時大聲呼喊,頓有天地回應之感;大仙腳印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説。

園區盡頭壁下有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由優質花崗岩鑲砌,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持塵佛,身披道袍,慈祥肅穆,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之北為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內有大廳,廳內左通右達盡是石洞,狀若孔明擺下的“八卦陣”,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巖,因巖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內進寬廣,高二、三十米,頂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巖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誠招 “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項目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9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