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之行並無攻略,一切隨緣,走到哪看到哪,沒想到竟誤入百花嶺
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四年前雲南怒江之行的第13篇圖文。
邊境檢查
“你好,邊境檢查,請出示有效證件。”突然,兩名小哥指示我們搖下車窗,要查看身份證。來之前就聽人説,去怒江有邊境檢查,沒想到這就來了。
“陝西來的?旅遊?”其中一名小哥問道。
“嗯!”我們回應説。
“我家也是陝西的。好好玩,注意安全!”小哥露出六顆牙,微微一笑,這微笑,讓人暖心。
怒江西鄰緬甸,邊境線長450公里,邊境轄區面積8777平方公里,這樣的邊境檢查站有好幾個,邊境檢查其實很正常。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放哨,有人在站崗。國泰民安,是因為有人在認真執勤,有人在默默付出。
民族特色
並不是每一次遠行,都要有一個固定的目的地。我們的怒江之行並無詳細攻略,除了最終目的地是丙中洛之外,一切都是隨緣,走到哪看到哪。
時間是四年前的2017年2月9日10時54分,因為看到路邊有個停車場,我們便把車停了進去。停好了車,這才發現這裏原來是個景點,怒江百花嶺民族旅遊特色村。
這個百花嶺,位於瀘水市上江鎮付壩村,這是一個只有兩三百户人家,不足千人的傈僳族村莊,傈僳族風情濃厚。
我老家貴州,跟雲南一樣,都是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説句實話,我對少數民族的大部分習俗,都已經屬於無感狀態。從小就看,見怪不怪。
如果再往前追溯兩三百年,我老家那一帶,甚至還是土司管轄的地方。直到現在,每年過年時,老父親還要祭拜“四官菩薩”這樣土司制度時期遺留下來的地方神。
千年木棉
走進怒江百花嶺這個傈僳族村落,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棵高大的千年古木棉。木棉也叫紅棉,這名字瞬間讓人想起了金庸小説《天龍八部》中的修羅刀秦紅棉。
“千年古樹木棉紅,萬年福佑有緣人”,木棉花的花語,就是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眼前。這棵木棉樹的旁邊,立了一塊牌子,牌子上記載了一個故事:
傳説在海南島五指山,有位英雄叫吉貝,他多次率領黎族人民抗禦外敵,屢立戰功,得到人民愛戴。
後因叛徒出賣,被敵人圍困在大山上,身中數箭,仍屹立山巔,身軀化為一株木棉樹,箭翎變為樹枝,鮮血化成殷紅的花朵。
後人為紀念他尊稱木棉為英雄樹,把木棉花稱為英雄花。黎族人民為了表示對民族英雄吉貝的懷念與崇敬,每逢男女結婚之日,都要精心種植一株木棉樹。
遺憾的是,看了半天,這個故事與當地毫無聯繫,與傈僳族也無瓜葛。我真想提醒一下,這樣的簡介,其實還不如不要。
村容村貌
不過,這棵木棉樹還真是好看,而且非常高大。為了告訴大家樹有多高多大,從不出鏡的油膩的友人Q,還主動站到了木棉樹下充當參照物。你看,鮮明多麼對比。
村情介紹裏説,百花嶺的民居改造和村貌提升工程,計劃投資4700萬元。錢砸下去,村容村貌確實發生了變化,水泥路環村入户,綠樹掩映村莊,村道寬敞乾淨,庭前屋後花香陣陣。
2018年2月,雲南網的新聞報道説:“今年春節,來百花嶺遊玩的人特別多,每天都有十七八桌訂餐,收入5萬多元。”怒木巴色扎咋鄧農家樂老闆阿香告訴記者。
2019年5月,雲南文明網的消息説:“現在,百花嶺鄉村旅遊發展起來了,遊客越來越多了,我們的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廣了。”百花嶺農民合唱團副團長範建文感慨道。
花溪疊瀑、時光長廊、清影觀魚、廊橋溪語、舞榭歌台、百花梯田……百花嶺這個特色村落的規劃比較完整,這些景點起碼讓人充滿了想象。
多聲部合唱
作為一個傈僳族村落,百花嶺的主打牌實際上是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查了查資料,這個合唱大有來頭,此地演唱的是傈僳語無伴奏四聲部、多聲部合唱。
百花嶺多聲部合唱團組建於1999年,由當地傈僳民歌愛好者自發組成。目前,已經從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了80多人,甚至走出怒江,到了外地去演出。
傈僳族的無伴奏多聲部合唱,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外來的西洋音樂,如教堂音樂《哈里路亞》等;二是純民歌性質的“三大調”,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百花嶺的傈僳族信仰基督教,但去的時間不湊巧,村民沒有做禮拜,所以也無法一飽耳福,聆聽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以及極富特色的裝飾顫音。告別百花嶺,我們沿着怒江,繼續逆流而上。
11時20分,拍了一張西浪的照片,11時24分,拍了一張下炳慄的照片。如果有足夠足夠多的時間,我真想走到這些江邊的村中,停留上三五天也不出來!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閲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