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想念遠方的兒女,寫下一首詩,道盡了濃濃的父愛

有一種愛,是無言的,是深沉的,有時甚至是嚴厲的,也許我們在年少的時候無法理解,但在長大後卻漸漸明白,愛雖無聲卻偉大,這就是父愛。

轉眼又是一年父親節,今天就給大家講一首關於“父愛”的詩歌。

這首詩名為《寄東魯二稚子》,作者是唐朝大詩人李白。

親情、愛情、友情,這三者中,李白寫的最多的就是“友情”了。

他給孟浩然寫“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給杜甫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給王昌齡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他對友人總是那樣真摯深情,為他們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

而他寫給妻兒的詩卻不多,加上他一直漫遊天下,有人因此認為他是個家庭觀念淡薄之人。

其實並非如此,雖然他常年在外奔波,但是他也時常掛念着家中的兒女,這首詩便是最好的證明。

這首《寄東魯二稚子》寫於公元749年一個春天,此時距離李白被“賜金放還”已經過了五年。

他在離開長安後,便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漫遊。

他的“漫遊”不是毫無目的地遊覽,而是為再次步入仕途做準備。

可惜的是,多年過去,他依然毫無所獲,這一年,他再次來到當年遊歷過的金陵,望着吳地一片碧綠的桑葉,想起了遠在山東的兒女,便寫下了這首《寄東魯二稚子》,道盡了他對兒女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詩歌開頭應用比興的手法,從吳地的“桑葉”和“春蠶”寫起。

他由這兩個意象想起了東魯家中的“農事”,很清新卻又自然的開頭,引人入勝。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思歸的急切心理,讓我想起了《西洲曲》中的“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在這裏,詩人的心,彷彿隨着南風,飄到了千里之外的東魯。

他看到了什麼呢?接着的幾句是他的想象之景:一座高大的酒樓旁,倚着一株枝繁葉茂,被輕煙籠罩的“桃樹”。

這“桃樹”是他當年親手所種,如今已經和酒樓齊平,可是詩人卻歸期未定,字裏行間流淌着淡淡的憂愁和悵惘之情。

而更令他心碎傷感的是那在桃樹下等待翹首以盼,痴痴等待父親歸來的兒女,平陽和伯禽。

這兩個孩子都是李白和第一任妻子許氏所生,而此時許氏已經去世。

平陽折下一朵桃花,倚着樹木,眺望遠方,從清晨到日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等不到父親歸來,眼淚如泉水般嘩嘩流淌。

而當年還小的伯禽,如今已經和姐姐平陽一般高了,他們並肩站在桃樹下,想念着遠方的父親。

這幾句都是李白的想象,從動作、形態、心理活動,這幾個方面,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兒女思念父親的場景,也表達了李白對兒女深切的思念之情。

最後幾句,詩人筆鋒一轉,從幻想回到了現實。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將他此時思念、煎熬的感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將全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這首詩雖然語言樸素平淡,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兒女最深沉的愛,讀來令人淚目。

父愛也許不像母愛那般細膩,但卻一樣深沉厚重。

它像一座高山,巍峨挺拔;它又如一杯清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2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白想念遠方的兒女,寫下一首詩,道盡了濃濃的父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