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理蝴蝶泉邊的神話傳説,揭秘它如何成為“大理的愛情勝地”!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休閒

自古以來,蝴蝶擁有眾多美好的意象,蝴蝶代表愛情、自由、歷經磨難後破繭而出的美麗。

其中,蝴蝶象徵愛情是人們認知中最廣泛的一種,這可能要得益於詩人李商隱用蝴蝶比喻愛情且流傳千古的名句,得益於東晉時期的民間愛情傳説故事——梁祝化蝶,更得益於後世人們根據梁祝蝴蝶而創作的柔美、深情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在雲南的大理,有一個獨特的旅遊景點,它和一汪清泉密不可分,是大理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勝地。

這一汪清泉位於雲弄峯下,擁有悠久的歷史,這一汪清泉更是大理地區流傳的民間愛情故事的起源地,它就是蝴蝶泉。

蝴蝶是蝴蝶泉的象徵,也曾是蝴蝶泉最吸引人的自然奇觀。

蝴蝶泉因為霞郎和雯姑為了愛情跳入泉中化為兩隻蝴蝶的故事被人銘記,又因為蝶飛泉湧的奇觀而名聲大振。

一汪清泉的故事傳百年,而這裏也成每年農曆4月15日蝴蝶會(白族情人節)大理白族年輕人聚會的地方。

世居大理的白族青年不論男女都會在蝴蝶會這天齊聚蝴蝶泉,互不相識的青年男女在蝴蝶泉的情人湖邊唱起情歌,跳起舞蹈,慶祝的場面極其宏大熱鬧。

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大部分少數民族的人都能歌善舞,擁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歌曲和舞蹈,白族也不例外。

白族沒有流傳於世的文字,因而白族的歌舞都是依靠口耳相傳流傳於世,是流傳於民間的歌舞史詩,一代又一代的民間藝人從先輩那裏傳承然後不斷融入當代文化中形成新的文化。

白族歌舞一脈相承,根基深厚,是白族傳統文化裏的瑰寶!

追本溯源,白族舞蹈和歌舞最早見於唐人樊綽的《蠻書》,其後宋代《新唐書·南詔傳》、元代《南志略》、明代《滇載記》、清代《鴻雪詩鈔》等典籍對白族歌舞有詳細記載。

從唐代開始至今,白族民間舞蹈已有七十四種,其中最具代表性,流傳最廣的就是“霸王鞭”,這一種舞蹈在大理地區很多民俗活動中都表演過。

白族歌舞和白族民族節日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白族民間舞蹈和歌舞通常都在三種特定情況下演出,第一種在傳統節日中表演,第二種在耕種、收穫等農事勞動中進行;第三種在祭祀儀式和宗教法事中表演。

除了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白族還有很多民間節日,如三月街、火把節、石寶山歌會等等,而這些節日裏白族藝人都會唱起白族歌曲,跳起舞蹈進行慶祝。

目光回到蝴蝶泉,蝴蝶泉為何會成為“愛情勝地”,還得從一個流傳於大理的神話故事講起。

古時候,雲弄峯下有一個名為羊角村的小村莊,村內住着一名貌美如花、心靈手巧的姑娘雯姑。

雲弄峯上住着一個英俊瀟灑、勤勞勇敢的白族年輕樵夫霞郎,他為人善良而且武藝高強。一年,霞郎和雯姑在三月三的朝山會上相逢,他們一見鍾情,互訂終身,日子美滿和諧。

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平靜的生活……

蒼山下住着的一位殘暴兇狠的俞王,得知雯姑貌美如花,便讓雯姑入宮,做他的第八個妃子,並派人強搶雯姑入宮。

霞郎聽聞此事,潛入宮城救出雯姑,但是不幸被俞王發現,派兵前來追捕,霞郎和雯姑逃到無底潭(蝴蝶泉原名)時已經筋疲力盡,無路可逃,他們便跳入潭水中。

次日,村民在潭水中並沒有打撈到兩人的屍體,卻看到從潭底飛出兩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彩蝶在潭水上翩翩起舞,引來無數蝴蝶,從此人們便把無底潭稱為“蝴蝶泉”。

霞郎和雯姑跳入潭水的日期是農曆4月15日,而後,每年的這一天,成千上萬的蝴蝶就會聚集在這裏,人們覺得這些蝴蝶是在講述霞郎和雯姑之間的愛情故事,久而久之農曆4月15日就被當做“白族情人節”。

曾經的蝴蝶泉內彩蝶紛飛,泉水叮咚,引來無數遊客和文壇大家,而每年的蝴蝶會更是人潮湧動,無數白族青年男女在這裏相聚,情人湖邊響起嘹亮的歌聲。

現在的蝴蝶泉,泉水依然豐沛,綠廕庇日,景色四季如春,一年四季遊人不斷,雖然已經不見漫天飛舞的彩蝶,但是蝴蝶大世界和蝴蝶館內依然可見各種各樣的彩蝶。

蝴蝶泉內的蝴蝶館規模全國最大,蝴蝶種類全國最多,其中陳列的標本不乏國內國外的各種罕見名蝶。

蝴蝶館的入口處有一幅巨大的由蝴蝶拼出的蝴蝶會的畫卷,這幅圖是蝴蝶館的鎮館之寶,從畫中可以看出蝴蝶會盛大、恢宏、熱鬧的場面。

蝴蝶館就是一個“蝴蝶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標本在這裏展出,詳細介紹了各種蝴蝶的名字、特點和生活範圍,讓所有愛蝶之人都能打破地域限制,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名蝶。

蝴蝶館內的每一隻蝴蝶標本都各有特色,有的翅膀巨大,有的顏色豔麗,蝴蝶標本都栩栩如生,彷彿下一秒就能展翅高飛。

蝴蝶泉,因泉出名,被當地人看做愛情勝地,但隨着時代發展,蝴蝶泉更多的象徵大理白族的少數民族文化,傳説、歌曲、舞蹈在這裏融匯發展,福澤後人。

【編輯】閲雲南 一靜

【備註】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圖片未經允許禁止用作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