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莊鎮紅山翠谷景區馬套村民宿南部山區九如山景區民宿
每到“十一”黃金週,就是近郊鄉村遊的旺季,越來越多的濟南市民走進鄉村,步入田間地頭、大山深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放鬆身心,體驗田園慢生活。近年來,隨着人民生活品位的提高,鄉村遊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業態不斷豐富,文化底藴更加深厚,由過去“看風景、吃野味”的單一農家樂,到如今集“吃、住、遊、玩、學”於一體的深度農事體驗,鄉村處處有看頭,年年好風景,實現從“美麗鄉村”“美好鄉村”到“美學鄉村”的深刻轉變,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六村﹃股份制﹄共享﹃紅山谷﹄
中秋時節,步入章丘區垛莊鎮的山林,漫山遍野的黃櫨葉已經微紅,羣山如同披上紅綠相間的地毯。記者從官營村下車,乘坐遊覽車來到五丈崖水庫南頭,沿湖邊木棧道上山,約一個小時,到達小石屋村旁的小山頭,從這裏即可俯瞰整個“紅山翠谷”景區。
“我們每年秋天都會帶家人過來看紅葉,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來自濟南市區的張女士笑着對記者説。作為一名旅遊博主,平日裏她最愛的就是到濟南周邊的小山村,看田園美景,講述每個村的歷史文化故事,並用遊記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遊覽還未結束,在鄰村十八盤的“驢友”們就打來電話,催着他們往回趕,原來這裏地道的農家宴已經上桌,新鮮的野菜配上粉皮燉雞,讓大家大飽口福。傍晚時分,提着一袋袋山楂、小米的張女士一家人,來到位於東車廂的石屋民宿,伴着山間的鳥語花香入眠。
“我們以全域旅遊的形式,把每個村當成一個景點來打造,有的主打景觀,有的主打採摘,還有的發展民宿和農家樂,讓景區周邊的六個村共同受益,錯位競爭,這樣來實現‘握指成拳’的放大效應。”紅山翠谷景區負責人説。
為進一步推進全鎮旅遊產業發展,自2016年9月初開始,按照小石屋村“花山”規劃定位,積極打造五彩山村“紅山翠谷”景區。該景區以“一核一環四組團”綜合佈局規劃,“一核”,即漫山紅葉觀賞核,以景區制高點為核心,規劃建設觀景台及景觀小品等,梳理周邊紅葉林相景觀,打造核心觀賞區;“一環”,即悠享繽紛遊憩環,基於原有道路,修建彩林步道、登山小道,便於遊客近距離觀賞景色,並於沿途設置文化長廊、休息座椅供遊客體驗、休憩、遊玩,增加遊線旅遊功能;“四組團”,即“綜合服務組團”“百里畫廊組團”“花海彩林組團”和“湖光山色組團”,規劃建設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及仙果品吧等項目,讓遊客在觀繽紛紅葉、賞湖光山色中品仙果、嘗美食、宿營地,不斷提升景區觀賞性、服務性及休閒體驗功能,進一步完善“五彩山村”項目內容,為打造旅遊特色小鎮、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早日實現脱貧致富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目前已成功舉辦了2016、2017、2018屆“垛莊鎮紅葉旅遊節暨紅葉攝影大賽”。每年,僅紅葉節期間遊客就能達到10萬多人次,人流如潮,盛況空前,大批的遊客蜂擁而至。濟南、淄博、濱州、萊蕪、德州、泰安,甚至省外江蘇等地的團隊絡繹不絕地來到垛莊觀賞紅葉,使垛莊旅遊知名度大大提升,極大地帶動了垛莊農副產品的銷售,月營業額超過500餘萬元,餐飲遊客超過3萬餘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50餘萬元,輻射帶動全鎮增加旅遊收入2000萬元以上,旅遊產業逐漸成為垛莊發展的強力引擎。賞人文風景聽歷史傳説
在濟南的最南端,五嶽獨尊的泰山腳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外表簡單卻箇中舒適,作為“齊魯8號風情路”最南端的村莊,古樸的風土人情,純天然的地域特色、人文景觀要素和文化底藴,無不彰顯着泰山西麓自然風貌和齊魯人文精神。一巒半嶺,清風搖曳,亂石叢簧,水流花開,無處不是畫意,它就是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的馬套村。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馬套村迎來了旅遊旺季,早有準備的馬套將軍山旅遊度假合作社工作人員,科學指揮車輛,分流遊客路線,及時化解堵車現象,使遊客在馬套村玩得開心、逛得順心,村民歡心。
馬套村是長清區萬德街道最南端的村莊,山場面積70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70%,綠化面積率達80%,具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全國綠化千佳村、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省級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市級文明生態村、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村周圍有巍峨雄偉的將軍山,有風景秀麗的拔不倒子山,有蜿蜒連綿的北頂山,有宛若仙境的桃花峪,有充滿山林野趣的卧龍峪,有令人流連忘返的水庫,有文化底藴深厚的齊長城遺址。
即便是在當下,村內一景一精緻,一步一韻味。在馬套村,時時見風景,處處有新意。整潔蜿蜒的街道,純樸的鄉村氣息,悠然的生態環境,有山林沒有高樓,有星空沒有塵埃,乾淨清澈,不施粉黛。
人文歷史觀光、生態旅遊、民宿居住……成立於2015年5月1日的萬德街道馬套村將軍山旅遊度假合作社,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的旅遊綜合體。合作社擁有民宿37套、商務賓館1處、休閒娛樂區及茶葉、蔬菜、果品採摘區近千畝的旅遊資源,現已形成“一箇中心、四大區域、八個功能分區”的鄉村旅遊格局,擁有茶葉、民宿餐飲住宿、會議接待、研學教育、親子親情體驗五大系列10餘個旅遊產品。
將軍山旅遊度假合作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作社以“互聯網+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方式,致力於理念、產品、營銷和分配模式的創新,逐步形成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業模式,“合作社為村民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是萬德街道3個管理區203名貧困人口的脱貧基地。”
在國慶節和中秋節來臨之前,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環境衞生管理水平,推進環衞管理工作常態化、精細化,馬套村黨支部帶領村委會及合作社工作人員齊上陣,對村內道路及河道等公共場所進行全面整治,從細微處着手,打造“潔淨美”,全力做好國慶節前環境衞生整治工作。同時號召每位村民從自身做起,共同愛護環境衞生,讓鄉村環境更加乾淨整潔有序,讓美好家園更加宜居宜業宜遊,喜迎國慶中秋“雙節”和八方遊客的到來,以實際行動給全體村民及遊客營造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農家小院﹃一房難求﹄
在今年的“十一”假期,無論是柳埠街道的柏樹崖民宿,還是西營街道的七舍、廓廬民宿,或者是九如山景區裏的不二木居酒店,都提前一個月就已“一房難求”。
據統計,10月1日-8日,南部山區各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27.37萬人次,營業收入1952.6萬元,幾個民宿累計接待遊客1000餘人。
入住民宿的遊客晚上宿於深山之中,白天則能在附近“配套”景區遊玩。
“我住的附近就有一個遊玩的好去處——龍門山風景區。生態環境太好了,滿眼都是綠色,泉水從山裏流出來,深度感受了泉城泉和山的生態元素。”來自泰安的遊客劉寧國慶假期住在柏樹崖民宿,他所説的龍門山風景區同樣位於柳埠街道,植被覆蓋率高達95%,層巒疊嶂的山峯、飛流直下的山泉、形狀奇特的山石,吸引無數遊客來打卡,更是帶動了周邊貧困村村民就業。而住在西營街道廓廬和七舍民宿的遊客,則能暢遊附近的“山景小鎮”田園綜合體。
生態+旅遊、生態+農業“接二連三”的特色旅遊產業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南部山區生態保護與羣眾增收共贏,更促進了脱貧攻堅。
今年南部山區還特別針對貧困村打造了五條“扶貧旅遊線”,串聯起各街道貧困村,不僅盤活貧困村旅遊資源,還將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貧困户就業等。“生態+旅遊”正成為南部山區貧困村穩定脱貧並持續穩步向好發展的一條路徑。
如今,黃鹿泉“山景小鎮”實現了產業帶動就業、就業改善民生,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完成投資8000萬元,600畝菊花觀光區、6.5公里生產路和13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已完成建設,新栽植黃櫨和杜仲樹2900畝,1萬平方米的智慧大棚、觀光步道正加快推進;鳳凰谷田園綜合體土地整理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即將啓動三村整合。 (文/圖 本報記者 時曄然 李小夢 錢堃)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