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源頭早已被發現,只有碗口大小,卻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根據古籍的記載,黃河古稱河,又被叫做濁河,同時也被叫做中國河。在《尚書禹貢》當中,夏禹曾經導河積石的記載,這便是我國有關黃河的最早的記載。不過有關黃河的故事,我們一般都將其稱作為“母親河”。在黃河流域誕生了華夏大地的文明,並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最早的對黃河有明確的認識的是在唐代,因為唐朝的經貿往來,以及與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黃河的源頭也便成為了華夏走出去的重要的通道。
不過有關黃河的源頭,卻有着這樣的記載。黃河的源頭位於青海,有關源頭一時扎曲,一個是約古宗列曲,一個便是卡日曲。黃河的起源,孕育了華夏文明的繁榮。並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眾多悠久的歷史。但是在黃河的源頭的尋找上面,我國的科考隊卻是歷經了各種曲折,最終還是確定了黃河源的源頭。只有碗口那麼大小,並不允許任何人靠近。本文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黃河的源頭。
黃河的起源
上文已經已經提到有關黃河的源頭,但是在黃河源的附近,並不像我們見到的黃河的那般渾濁不堪的景象。黃河的源頭的水主要的是來自雪山的水,十分的清澈。在1952年的時候,國家科考隊認為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源頭的起始地點。在相關的考察隊對當地的河源進行實地考察之後發現。有三條河流最終匯入星宿海。在卡日曲發源地的巴顏喀拉山北邊的各自各雅山,山腳下的泉眼溢出來的清楚,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奔騰萬里的黃河水的初始地。
星宿海在早先的時候,被人們認為是黃河的發源地。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後來的實際考察得知。星宿海只是黃河源頭的第一個彙集地。所謂的星宿海,其實就是一個盆地。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海的樣子。到處都是水坑和水塘。綿延數十公里到處都是水的痕跡。
其實説是碗口大小其實一點都不為過,或許大家都會很詫異。唐朝的詩人曾經説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個説的一點都不假,黃河之水確實是從天上而來,只不過是雪山上的水融化而來。黃河源頭的水也的確是十分小眾,眾多的冰山上的融化的雪水。最終在彙總的那一刻最終成為了小溪的最小版本。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星宿海。
有關黃河的源頭的發現,也是歷經考察隊多年的努力,經過多方的論證以及實地的考察。最終得出了最後的結論。不過黃河源頭的發現,因為是清澈的雪山水,可能很多人會選擇不相信。但是如果你去到實地去看一下,就會發現什麼叫做江河湖海。所有的大江大河,在最初的起點或許就是一丁點的水,最終在長距離的奔走,最終匯聚成為了河流。
為什麼不讓人靠近
其實為了保護黃河的源頭以及對源頭的地貌的分析,最終讓當地的部門,對這片地區開始保護了起來。追其原因,其實很大一方面就是為了安全。首先是因為源頭的重要性,如果人們過多的接觸的話,很容易對源頭地區造成一定的破壞,這對於黃河來説,簡直就是十分致命的。此外就是在黃河的發源地,主要是濕地地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個猶如當年的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過雪山走草地。尤其是在是在濕地沼澤地區,對於人們的危險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沼澤地,如果陷下去,如果沒有一定的救助,顯然是十分危險的。
此外黃河水之所以是渾濁的,因為在經過黃土高原的同時,涵蓋了大量的泥沙在其中。這也不得不讓人們想起來環境保護。黃河作為中國的大河,對其進行保護是應該的。如果在源頭上面不保護起來的話,那麼在將來的某一天,黃河的水流量還會是這樣波濤洶湧嗎?這個責任是任何一個人都承擔不起的。同時對於黃河源的不讓人靠近,不僅可以對其進行保護起來,同時也是為了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所帶了負面效果。所以不管是出出於生態保護還是人身安全的維護,不讓靠近是正確的選擇。
結語:
作為一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對於黃河源頭的保護,自然是第一位的。華夏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很大程度得益於黃河流域文明的繼承。所以説保護黃河源頭,同樣是在為後世子孫謀福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