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位於馬來西亞喬治市蓮花河街,有一棟中式雕花樑柱,被染了一身醒目靛藍色的宅邸,是遊客造訪檳城必到的景點之一。這棟宅邸曾是中國葡萄酒業奠基人,晚清南洋首富,新加坡總領事,近代著名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張弼士的故居,因為整棟房子的外觀都被漆成了藍色,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藍屋”。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張弼士,1841年生於廣東大埔縣,年少時漂洋過海下南洋,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採過錫礦,經過二三十年的艱辛打拼,成為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鉅富。並被清政府委以重任,是獲得清政府最高職位和官銜的華僑。

1893年5月,張弼士被朝廷派駐到檳城,出任首任副領事。那時的張弼士,又迎娶了第七位太太,便決定在檳城建一座豪宅,以便讓七太居住。四年後,藍屋動工了。這棟房子佔地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100多平米,有38間房,5個花崗岩鋪面的庭院,7座樓梯和220扇白木百葉窗窗户,全部由來自中國的工匠打造。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當年,要把屋子漆成藍色,染料可是要由印度進口到檳城,靛藍色的顏料被選做塗料,是因為它當時被視為高貴的顏色象徵,可為豪宅增加聲望。這棟藍屋歷時7年,才竣工,張弼士花了很多時間在此陪伴七太太和最小的兒子。

1916年8月12日,76歲的張弼士因病離開人世。臨終前,為了保證家人都能住藍屋,他特別立下遺囑:兒子有生之年,藍屋不可以更換所有權人!只有在最小的兒子死後,才能易主!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作為父親,張弼士是愛孩子們的,尤其對和七太太生的小兒子最疼愛,不僅把藍屋留給了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財產都讓小兒子繼承了。但是,小兒子卻因此遭到了其他家人的妒忌和算計,開始逐步敗家。以至於在父親張弼士去世不久後,想賣掉藍屋!

但因為有張弼士的遺囑,所以藍屋受到法律的保護,禁止賣,小兒子只得將藍屋出租。最多時,藍屋一樓前大廳曾住過六户人家。也就是在此期間,藍屋受到了極其大的損害。這棟看起來非常具有蘇州園林風格,典雅別緻,富有濃厚的中國文化底藴。在日本侵略馬來西亞的時候,以為這裏是一座寺廟,因而未曾遭戰火摧毀。可卻因為租給別人,導致受到損傷,實在可惜!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1991年,張弼士最小的兒子死後,他的孫子們開始找買主,並且在最小兒子去世的當天,將藍屋賣給了一家當地華人集團。那個時候,張弼士的後人已經窮到什麼都沒有了。買主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將房屋整修,在原有基礎上安裝了水電設施,盡最大可能讓其恢復成原有的面貌,並在1995年的時候對外開放。

當然,張弼士故居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去參觀的,即便是他的後人想回家看看。這裏每天只開放三次,而且需要買門票,門票是30元,必須跟隨講解員參觀,不允許拍照。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俗話説,富不過三代!張弼士畢生費盡心血建立的商業王國,在他死後沒多少年便冰消瓦解,實在令人惋惜!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與其留給後人再多的物質財富,不如以身作則,嚴格教育子女,留給其更多精神財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3 字。

轉載請註明: 父親臨終遺言兒子有生之年,此屋禁止賣現後人回家,門票30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