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低卻淹不了的國家:1/3國土在海平面以下,全國最高的山才322米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休閒

圖片為白俄羅斯Leo D授權去旅行使用,未經允許禁止使用

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漲影響,海平面低的國家、城市都面臨着被淹沒的威脅。

例如較著名的有圖瓦盧、意大利的威尼斯,經常出現在“倒計時”的黑名單裏。

但作為一個低地國家,荷蘭的海平面其實一點也不高,卻沒有出現在被淹的名單裏。

©Leo D

海平面最低的國家是馬爾代夫,但荷蘭其實也非常低。

根據報道稱,荷蘭只有一半土地超過海平面1米以上,三分之一的土地處於海平面以下,全國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5米。

此國最高的山,是海拔322米的瓦爾斯堡山。

歷史上的荷蘭,是建在沼澤低地上。

聞名世界的阿姆斯特丹,也與威尼斯一樣,是靠超過100萬根木樁插入泥沙12米下的基礎上建造而來。

但每年雨季來臨,威尼斯是真正成水上威尼斯,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卻倖免於難,這裏就不得不提到荷蘭除光刻機以外,最牛的防洪措施。

荷蘭與洪水的鬥爭,可追溯到2千多年以前。

在古代,為了防止洪水和海水倒灌,人們開挖渠溝、運河排水,疏通河道壓力,減少被淹的可能性。

併發明瞭風車,對水利進行了更有效的利用,使其成為早期的歐洲強國。

所以對荷蘭的風車理解,除了所謂的浪漫童話故事以外,還要對它的來源,以及它在抗洪意義性得有一定的瞭解。

荷蘭人用風車,除了利用其動力以外,也是通過它的排水能力,以避免低窪地長期被泡在水中,確保它的乾燥性。

至於阿姆斯特丹縱橫交錯的運河,可不是為了荷蘭人日常生活出行,也更不是今天遊客乘船觀光遊覽,它的存在主要是用來排洪。

到現代,隨着科技實力的提升,荷蘭對防洪的舉措更為全面。

比如修建著名的三角洲工程,實時監控;充分利用河道來減緩洪水壓力,用混泥土或鋼筋替換城市地基等。

此外還嚴格管理城市建設,禁止地下水抽取。

所以你會發現30年前的荷蘭和今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這些對我們來説或許有些遙遠,但在這裏可以舉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上個世紀的廈門鷺江道(鼓浪嶼對面),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填築過程中十分困難,最後好不容易修成還被海嘯直接摧毀。

最後還是荷蘭承包了這項海堤工程,才把這條後來的沿海旅遊大道修建成功,並沿用到今天。

如今你在鼓浪嶼上看到的觀綵樓,就是上個世紀年代,給荷蘭設計師使用的居所。

擁有數千年的抗洪經驗,以及對未來的預防態度,目前的荷蘭海堤以及抗洪措施,能夠確保未來50年不會出現被淹的可能。

這種領先的防洪知識、經驗,荷蘭還共享“出口”給其它國家,為面臨被淹的國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借鑑。

所以,如果有機會去荷蘭旅行,大家不妨留點時間和精力,去觀察荷蘭在防洪上的細節。相信,除了景色以外,你還會有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