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故宮的人怎麼把故宮修歪了?專家:古人測量技術水平沒問題
古人建城,首先要建立一個“中心台”作為城市的幾何中心,從西周到遼金宋,城市的中心始終在不斷變化,人們經常説的“中軸線”自然也是在中原大地上不斷漂移,直到元代,蒙古鐵騎掃蕩四方,忽必烈建立的元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才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元大都城街道的佈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洪武初年,大將徐達陳兵元大都城下,數萬明軍在齊化門填壕登城而入,元順帝落荒而逃,出於誅滅元朝氣數的想法,徐達秉承朱元璋的旨意,悄悄地做了幾件大事:
1、把大都的居民一個不留地驅趕到河南開封;
2、迅速從全國各地移民以充實北平人口;
3、徹底毀掉元宮。(明朝蕭洵著《故宮遺錄》)
之後,元大都城垣雖被廢棄,但並沒有被完全拆除,扔保留了一小部分,主要起到拱衞城池的作用。北平此後成為燕王朱棣駐地,城市的基本格局也幾乎沒有變化。明初皇權鬥爭日趨激烈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擊潰朱允炆後登基為帝,是為明太宗(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明成祖)。朱棣重視經營北方,並且北平是自己的“龍興之地”,最終決定於1416年開工修建紫禁城,1421年正式遷都京師。
那麼,當年朱棣下令在元大都城市格局下修建的故宮,真的如題目所説的那樣修歪了嗎?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題目中的“修歪”是什麼意思。
故宮與很多皇家城池一樣,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要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也要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並且作為皇家園林要成為整個城市的中軸線。
眾所周知,如今北京的中軸線是指南起永定門,往北經過正陽門、紫禁城、景山、鐘樓、鼓樓,全長大約7.8公里,以紫禁城為中心,連接南北城的主線,即便今天,這條中軸線依舊起着脊樑的作用,仍舊口口相傳。
而所説的“歪”指的是故宮中心的中軸線與地球的子午線不重合,地球的子午線有無數條,但每一條都是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線”,這個線是抽象的。換句容易理解的話説,題目指的“修歪”,意思就是故宮不是“正南正北”朝向。
果真是那樣的話,北京曾經作為元、明、清三代的帝都,在紫禁城裏面南背北稱帝的33位皇帝的寶座都“坐歪”了,我們今天的北京城也就不是正南正北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繼續往下看。
發現故宮“修歪”過程
夔中羽在退休之前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他在2004年仍舊負責測繪工作時就發現了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當時他是為了設計航拍北京中軸線建築的準確飛行路線時,在仔細觀察了《北京衞星影像圖》、《北京航空影像圖》之後,才發現問題的。
發現問題之後,他仔細確認了使用的地圖的正確性,但仍害怕手中的地圖是不是繪製錯了,於是又買了很多本北京市地圖,當中還包括北京交通遊覽圖,最後確定,中軸線確實逆時針方向偏離了一點,也就是説北京城的房屋建築佈局,凡是按照中軸線建造的,都稍微偏向東南方向,不是正南正北。
這個問題的發現,猶如一聲驚雷炸響了夔中羽緊張而又敏感的神經,他為防萬一,不再侷限於手中的地圖,畢竟事關重大,他決定親自去實地測量,用實際行動證明古人的智慧是高超的,用實際行動證明古人的計算精確度是不存問題的。
夔中羽和專家一起,根據世界時區劃分、當地時間差以及當日時差等多重關鍵因素確定了太陽經過永定門的正午時間。
隨後,夔中羽就和專家們開始實地進行立竿見影實驗,他們在永定門甬路中央立一根2米長的杆子,然後再甬路中心線向北的地面上畫一道長6米的直線,當時間到達正午,太陽剛好經過永定門中天之時,杆子留下的影子形成的陰影線與之前所畫的線之間的夾角,就是中軸線與子午線的夾角,也就間接説明了故宮修“歪”了。
並且,夔中羽和專家們經過精確測量與計算,最終發現中軸線偏離了子午線達兩度十幾分,按這種偏離的角度計算,那麼從永定門開始的中軸線到了鐘樓,就已經偏離子午線達到300米了,這樣的偏差,不可謂不離譜。
但話又説回來,古人的測量技術真的那麼不堪入目嗎?要知道唐朝的學者曾在河南非常準確地測量到子午線,並且從河南考古復原的北宋皇城模型就可以看到皇城中那條筆直的中軸線。
眾所周知,我國的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有很多關於天文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比如春秋時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記錄(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戰國時期出現天文著作《甘石星經》、漢武帝時期制訂完整曆法書《太初曆》、東漢張衡解釋了月食,並且發明地動儀、唐朝僧一行大師製作《大衍曆》,並且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元朝郭守敬創制簡儀和高表等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還主持編定《授時歷》。
當然,古人還有很多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與貢獻,這裏沒有一一列出,可以説古人在天文曆法數學等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所以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應該不是測量計算方面的錯誤。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故宮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原因,主流的有三種説法
1、地球南北極移動説。
地球上各處的經、緯線以及方位角都是隨着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從元朝大都建立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已經過去七百多年,地球在繞着太陽螺旋向前繞着銀河系運動過程中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髮生小幅度變化,這在天文學上稱為極移、章動、歲差,根據天文學資料,極移會影響到地面經緯度的細微變化。
2、指向元上都説。
夔中羽和專家們考慮到古代很多建築都會和遠方的地方建築有一定關係,所以不再尋找自然和技術測量方面的原因,轉而向人文方面着手,也就是説,會不會當初確定中軸線時就是人為故意的。
之後,他找到了幾張北京至內蒙的地形圖,當他把地圖展開以後,他驚奇地發現,北京的中軸線往北延伸,竟然直指古開平,而那裏正是忽必烈的龍興之地。
元朝的時候是兩都制,一個是元大都(如今的北京),另一個是元上都(今內蒙錫林郭勒正藍旗上都鎮),當初元朝城池總設計師劉秉忠會不會按照當時統治者的思想,為了體現兩都統一,故意採用大都與上都的連線作為中軸線?
3、取東南朝陽面。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古人在修建建築物時都會與風水有關,正南正北的建築不符合陰陽理論,古代講究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陽極生陰、水滿則溢,凡是中式建築都會稍微偏向東南,不會正南正北,因為正南正北的建築不僅普通人家坐不住,即便帝王將相的皇家園林,也是坐不住的,很不吉利。
另外,看到有人説是現代人的測量時所用的北京時間不是故宮當地的時間,這種説法應該算不上主流觀點,古人的智慧毋庸置疑,但現代的專家GPS定位用的那麼熟練,應該不會無知到不清楚北京時間,相信這麼簡單的問題,他們肯定早就考慮進去了,不會那麼不堪吧。
總之,雖然當初修故宮的人把故宮修歪了,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沒有影響到如今北京的快速發展,元、明、清,這些朝代只持續一兩百年就滅亡,也不會是因為皇帝在故宮裏“坐歪”了的原因,中軸線上那些經歷了幾百年風霜雨雪的歷史文化古蹟還會隨着時鐘的轉動,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