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場上有魚燈
羅安會
聽説過龍燈、獅燈、花燈、蝦燈,還有鰲魚燈、貝殼燈、車車燈······你聽説過魚燈嗎?
魚燈,民間傳統手工藝品,春節以及喜慶時張燈結綵的掛賞玩之物。如果你對魚燈有興趣,那麼歡迎你來位於重慶江津支坪鎮的真武場看看。
真武場位處筍溪河、綦江河與長江的江口交匯點,氣候温潤宜人,物產豐富,許多年前就是有名的水碼頭,油鹽柴米茶、陶瓷鐵器物······各路物資途經這裏直通貴州、四川和重慶,一時間商賈雲集,繁忙而熱鬧。
清初,湖廣填四川時,移民遷徙至真武場,濱水而居。隨着客家移民聚居逐漸增多,這裏成為兩湖兩廣人的聚集中心。他們在這兒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留下了不少印記。而今,真武場仍保存了四橫三豎的串架木結構街巷,從光滑的青石板,五人合抱的黃葛樹,長滿苔蘚的渡口,便知它的年歲久遠。漫步真武場,還能盡覽江津本土建築與客家建築的和諧交融:福建會館天上宮、江西會館萬壽宮、廣東會館南華宮、湖南會館、湖北會館和中西合璧的馬家洋樓,混搭成獨具特色的明清建築,凸顯着移民文化的多元化,至今保存完好成為一道亮麗景觀,被重慶市命名為“文物保護單位”和“真武客家會館羣”。
不知真武場魚燈究竟始於何年。但通過查閲史料,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70年前,真武場過春節就有了魚燈。節日裏,魚燈和其它燈籠、彩燈早早就掛到了街邊門檐上,一條又一條石板路老街上,節日氣氛十分濃烈。只待天一黑,真武場上立刻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魚燈、龍燈、獅燈、花燈、蝦燈、車車燈一起出發,巡遊於大街小巷和各個會館之間。那叫一個燈火輝煌!特別是魚燈,在火把、油燈、鐵水的映照下,格外豔麗奪目。每到一地,彩旗招展,漫天煙火,人聲鼎沸,喜氣沖天。聽老街長者説,那魚燈游到哪家門口,那家就會喜滋滋燃放鞭炮,一張張臉笑得燦爛極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魚燈,有三人玩的,有兩人玩的,還有單人耍的,在壩上魚貫而入,上演一出出“魚龍百變”“魚躍龍門”“青泊入江”的好戲,預示着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鍾曉榮是真武場上魚燈工藝的傳承人。她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從小受真武場民間藝人的影響喜愛上了魚燈。這女子真能耐,不但製作出了精美的魚燈,還大力弘揚魚燈文化,聯手專業人士以魚燈為素材編排演出一幕幕舞台劇。無論舞台上還是展覽館,紅鯉、青鯉、黑鯉、火點魚、丁公魚、海鯽、鯉魚、青泊魚、鰱魚······幾十種造型的魚燈搖頭擺尾簡直像鮮活的魚市。
鍾曉榮説,魚燈製作可簡單可複雜,但都體現了民間匠人的智慧與技藝。傳統魚燈離不開竹。工匠們用竹塊、竹片、竹絲,用頭層、二層竹篾紮成魚的網狀結構,然後用牛皮紙裱糊,拿顏料繪彩。這繪彩工藝十分講究,要根據魚的種類、大小、造型,手工繪出魚的立體光澤,根據色彩變化畫出魚尾紋路,最後點睛,此時魚燈已栩栩如生。隨後要在魚腹裏裝上燈泡或蠟燭,再反覆塗上桐油,下面裝上一根竹棍,一條活靈活現的“魚”就出籠了。
真武場因客家人而起,真武場因河而盛,因魚燈而靈動。魚燈,這一民間傳統工藝,一定會為真武場帶來更多的精彩。
(作者系江津區作協副主席)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