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人數降30%旅遊收入降42%,五一假日文旅市場迎“至暗時刻“暗夜終有破曉時

焦點研究院 · 文旅研報

2022年五一小長假旅遊市場報告

報告期:2022年4月30日至5月4日

研究員:文旅研究組

寫在前面

2022年的五一小長假落下帷幕。對於文旅行業而言,無疑又交上了一份“慘烈”的成績單。從春節到清明再到五一假期,出遊人數從下降2.0%一路跌至下降26.2%、下降30.2%,文旅市場似乎進入了後疫情時代真正的“至暗時刻”。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否意味着絕處逢生即將來臨?

(一)“減”字當頭,五一假期文旅市場頹勢盡顯

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6.8億元,同比減少42.9%,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44.0%。就鐵路、民航兩大交通運輸系統來看,假期前四日(4月30日至5月3日),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306.38萬人次,同比減少約80%;國內航線五一期間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1.67萬班,同比2021年下降75.30%。

出遊人數降30%旅遊收入降42%,五一假日文旅市場迎“至暗時刻“暗夜終有破曉時

圖1 2022年五一、清明、春節三大假期國內旅遊人次與2021年對比

出遊人數降30%旅遊收入降42%,五一假日文旅市場迎“至暗時刻“暗夜終有破曉時

圖2 2022年五一、清明、春節三大假期國內旅遊收入與2021年對比

焦點短評:自春節、清明假期之後,五一小長假國內出遊人數、旅遊收入再次出現“雙降”,這也是今年以來假日旅遊市場的“三連降”(2022年春節假期出遊人數、旅遊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0%、3.9%;清明假期出遊人數、旅遊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6.2%、30.9%),迄今為止今年的假日旅遊市場可以用“節節敗退”來形容。從消費上看,旅遊消費降幅明顯高於出遊人次降幅,404.25元的人均旅遊消費額相比去年的492.30元下降17.89%。可見,五一黃金週已非“遍地黃金”,更多地反映了跨省、遠程出遊困難造成的交通和住宿消費鋭減,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帶來的居民消費支出疲軟、消費信心崩壞。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3億元,同比名義下降3.5%,增速比1-2月慢10.2個百分點。一旦消費者不敢花錢且無錢可花,那麼作為非剛需消費的旅遊行為勢必首當其衝。

(二)露營火爆卻獨木難支,好前景還需帶來“好錢景”

這個五一假期,文旅行業僅有的狂歡幾乎都圍繞着“露營”二字,全國各地的民眾不是在露營就是在去露營的路上。攜程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首日,露營在平台的訪問熱度達到歷史峯值,搜索熱度環比上週增長90%。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露營及相關產品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由露營衍生出的“露營+”玩法更廣受追捧,森林露營、海島露營、公園露營、星空露營以及“露營+飛盤”“露營+音樂節”“露營+焰火晚會”“露營+後備箱市集”等新項目、新產品成為都市人羣在這個五一假期的新寵。

焦點短評:露營經濟的生機勃勃無需多言,但對於文旅行業來説,露營雖好,卻“獨木難支”,至少市場主體全部押寶露營並不現實。一方面,對於人文類景區而言,場地條件的限制致使其幾無可能承載相應的露營活動,因而很難分得露營紅利的一杯羹。另一方面,露營活動的客單價遠沒有高到能夠填補跨省遊、長線遊冰封帶來的“黑洞”,畢竟露營活動多數基於自駕出行、自帶裝備和餐飲,對於旅遊目的地賴以生存的“食、住、行”三大要素貢獻度不大。若確實想要入局這一賽道,當下應當在配套設施服務、活動運營水平、營地品牌建設等方面做足功夫,以直面未來露營行業的深度競爭。

(三)是賣慘還是真慘,是“棄子”還是“遺珠”?

毫無疑問,今年五一假期文旅行業確實“慘”,而且是處處愁雲、哀鴻遍野。從數據上看,1.6億人次出遊看似保留了行業的有生力量,即遊客還在、需求還在,實際上市場主體的獲得感相當之差。比如旅行社,“0預訂、0收客”幾乎是五一期間各地旅行社的常態,而乘坐所謂“旅行團大巴”前往平谷金山觀景區和湖洞水景區的新冠確診病例,更給北京乃至全國的旅行社經營迎頭澆上一盆冷水。比如旅遊景區,全國正常開放的A級旅遊景區佔總數的61.3%,但九寨溝、杭州西湖、黃山等傳統熱門景區客流較往年大幅下降。比如演藝演出,往年五一假期正是各類音樂節、演出活動遍地開花的時刻,今年線下音樂節則“全軍覆沒”。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實時監測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場次(含旅遊演藝)總計約5900場,與去年五一假期同比下降53%;演出票房收入約1.43億元,同比下降79%;觀演人次200餘萬,同比下降67%。

焦點短評:許多從業者都在不斷髮問,文旅行業還有機會嗎?整個行業是否淪為時代的一粒塵埃?實際上我們認為,如同民眾會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露營、去踏青,去參與任何可以參與的近郊遊、市內一日遊等,大眾旅遊和國民休閒的需求不會磨滅,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也真實存在,這些絕不是假象,文旅行業也絕不是棄子。因此,旅遊者在哪裏,文旅行業就應該跟到哪裏。旅遊者負責引領創新和消費回饋,從業者負責提供創新產品去釋放新動能、去反哺旅遊者。在行業的緊要關頭,旅遊者和從業者更應該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並肩作戰、為未來搏出一線生機。

除了自救,當然也有其他的選擇。對於文旅人來説,抱怨和一味訴苦除了消磨志氣,並不能獲得額外的“糖果”,反而會影響外界對於行業整體的觀感,畢竟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在負重前行。正如同外界對於文旅行業的印象是“韌性十足”,文旅人也從來不缺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精氣神。因此當下除了等待與堅持,也不妨換一個思路,即稍事休整或掉轉航向、另作其他,待未來政策鬆綁、市場恢復之後再回歸本行(比如採茶的黃山導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打贏疫情這場阻擊戰不會遙遙無期,當下不論“自救”還是“躺平”,都絕不丟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4 字。

轉載請註明: 出遊人數降30%旅遊收入降42%,五一假日文旅市場迎“至暗時刻“暗夜終有破曉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