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蓬萊位於膠東半島北部頂點。如果説山東省像一個飛向大海的仙鶴,蓬萊就是長在仙鶴頭上的那一點丹頂。
蓬萊、方丈、瀛洲,海上三仙山,多麼迷人的境界。因了漢武帝在此張望蓬萊仙島,這一方水土也有就了蓬萊之名。
蓬萊城北,丹崖山上,藍天碧海,堅城圍繞,飛閣高聳,一幅夢幻般的圖畫,伴着神仙般的故事,羨煞天下人的耳目。
蓬萊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蓬萊閣周圍,還有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建築。
有蘇公祠,為北宋名臣蘇軾而建。蘇軾在登州知府任上只五天,上書朝廷允許百姓買賣鹽,加強登州海防,深受百姓愛戴,有“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之説。
站在丹崖山上,可以俯瞰蓬萊水城。宋慶曆年間在此建起用來停戰船的刀魚寨。明洪武年在間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水城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其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海港建築和海防建築保存完好,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潰敗,日本人乘勢侵佔山東,牟平、文登、榮城相繼失陷,山東巡撫李秉衡將令清軍退到萊州境內。日本人出動精鋭海軍全力攻打登州(州城即蓬萊)。鄆城籍清軍將領夏辛酉率嵩武東字五營兩千五百個疲憊將士守衞登州,依託蓬萊水城,打退日軍三次進攻,並重創日軍鉅艦,保全了蓬萊城。
與丹崖山並列的田橫山,有黃海與渤海的分界標誌。此與處於渤海灣的南口,與海那邊遼寧旅順口連成兩海中分線,到此一觀,感覺很神奇的。
還有三仙山,整個建築羣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充分體現了今人仿古而又勝古的技藝與追求。這裏亭台樓閣氣勢雄偉,雕樑畫棟精美無比,飛檐翹角金碧輝煌。比之西湖樓閣,多了幾分端莊嚴整;比之故宮殿堂,多了幾分精巧華美;比之孔廟亭台,多了幾分神風仙氣;比之泰山宮觀,多了幾分新鮮醒目。園內古木參天,奇石悦目,碧水盪漾,珍禽嬉戲,美不勝收。
在八仙過海風景區,塑八仙過海羣像。只見海波之上,八仙共渡,各具神態,很是經典。
到蓬萊,不能不提海市蜃樓。春夏之交,風平浪靜時,海面上空大氣的密度容易出現層差,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發生折射和全反射,在海面上形成各種奇異景象。或似山島變幻,或如高樓突起;縹緲虛幻,變化莫測。
景區有一些石刻,伴有動人故事。“人間蓬萊”四個字集蘇軾手跡而成,“丹崖仙境”四個字由董必武親題,“碧海丹心”四個字系馮玉祥書寫,“萬民感德碑”則記述康熙皇帝免賦的史實。最讓人感慨的是清朝山東巡撫託渾布書寫的“海不揚波”四個大字,在甲午戰爭中,日艦一發炮彈擊中了“不”字,“海不揚波”就變成了“海揚波”。眼前看到的“不”字是後來修補上的。更有名的還是戚繼光。這位明代猛將就是蓬萊人,他不僅在登州駐防過,而且南抗倭,北修長城,功勳卓著。
蓬萊的景區雖然不算大,但海大、天大、仙氣大。站在蓬萊閣可遙望長山列島,有那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其中廟島歷史上俗稱沙門島,沙門一詞説明島山佛寺多。那裏又是罪人流放之地,《水滸傳》也曾提及。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説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