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與魏晉時期的陶淵明相似,一批批的志願者和遊客闖入了山林,打破了他們平靜的日常生活,但是與《桃花源記》不同的是,現實中的故事有着一個完美的結局。

雲南省的一個深山裏就住着一户六口之家,一羣大學生髮現了他們,這才將他們的存在公諸於世。善良的網友為其捐款捐物,政府更是為他們專門修建了一條公路,沿着這條路,他們終將走入繁華的現代生活。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雲南省昆明市下轄的安寧市和玉溪市的交界處叢林密佈,人煙稀少。隨着都市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越來越喜歡到貼近自然的地方旅遊,放鬆心情。

一羣大學生在做公益的時候偶然闖入了這片原始森林,這裏生態環境極好,自然氣息濃郁。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片森林中居然有人類的腳印,循着腳印進入森林深處,他們居然發現了一户人家。

這户人家有六口人,分別是母親潘志仙,兒子張富紅、張富學、張富金和女兒張梅花、張曉梅。他們熱情地歡迎志願者的到來,並向其介紹了自己家裏的情況。

在與這户人家交流之中,志願者們瞭解到孩子們的父親很久之前就跌落湖中,不慎溺亡,這些年來,都是由母親潘志仙一人撫養五個孩子長大。在城市中一個女人獨自撫養孩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這個深山之中,其中困難可想而知。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在這座大山裏只有他們一户人家,沒有鄰居,沒有通往山外的公路,與世隔絕。一家六人相依為命,被志願者發現時甚至沒有户口,就像是被現代文明拋棄了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母親潘志仙只能儘量保證孩子們的吃飯問題,生活環境苦不堪言,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更是無從談起。

他們家的房子依山而建,根基不深,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隨時可以摧毀這座房子。家裏的傢俱更是破舊不堪,桌子、椅子等都是由朽木搭成,牀也是由泥土和磚頭拼湊出來的。

如今母親年事已高,積勞成疾,而五個孩子都以採藥、種地和放牧為生,但是母親依舊希望他們可以與外界多交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瞭解到這家人的情況之後,志願者將他們的現狀發到網上,引來了大家的關注,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一點點地為他們打開通往外界的大門。

孩子們先是收到了大量的衣物,布料厚實、樣式新奇的衣服讓孩子們高興不已。尤其是兩個愛美的女孩子,她們的皮膚雖然不夠白皙,但是健康的身材和淳樸的笑容依舊使她們明豔動人。

在大家的幫助下,年紀最小的一個女孩進入了學校接受教育。明亮的教室、友善的同學、和藹的老師,這一切都使她感到陌生而又欣喜。志願者們深知,只有教育才可以徹底地改變他們的未來,外界的幫助都是暫時的,唯有自己真正能與外界溝通交流,才能改變命運。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這家人也十分感謝外界自己的幫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謝意。他們為志願者們做了豐盛的飯菜作為招待,拿出來自己平時都捨不得吃的菜和肉。雖然這些飯菜在城市裏是司空見慣的食物,但是對志願者們而言,這些飯菜卻是來自淳樸農人的最為赤誠的心意。

除了廣大網友的幫助,當地政府也做出了行動。他們給這户人家專門修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將他們與繁華的現代社會相連接。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中國近幾十年發展的速度極快,快到一些人還沒有來得及適應。就拿現在的拆遷舉例,國家為了人民生活便利,將偏遠山區的人們都搬遷到當地縣城,給他們在縣城蓋好了房子,但是卻有人不願意住,要跑到山上的老房子去住。

許多網友對這樣的行為表示不解,甚至揣測村民們是想多要些補償款,但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選擇回到山裏住的大多是孤寡老人,他們習慣了山裏的生活,電燈哪有月亮亮,假花哪有真花香。

最主要的是到了城裏,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沒有其他謀生手藝,在山裏可以自給自足,失去土地後他們無法生活。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不久前,關於為什麼要給大涼山區的人修路,而不是搬遷的討論在網上進行地如火如荼。但是大家大多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修路耗時耗力,非常不划算。

其實國家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出於上述理由,我們不能因為經濟的飛速發展就將他們瞬間拉出山林。要知道我們熟悉的外賣、編程、wifi等對他們而言是從未見過的新型事物,被強迫置身於陌生的環境,難免會覺得手足無措。

而修路的意義就在於,將山林與都市連接,吸引山區的人們一步步自己走出大山。有了公路,山區裏的孩子就能夠到更好的學校接受教育,他們在學校看到先進的投影儀、美觀的籃球場等等新鮮事物,回到家後就會向長輩繪聲繪色的描述,引起他們走出大山的願望。

接受教育以後,孩子們就可以有其他的謀生手段,離開大山之後,也不會單純靠體力勞動賺錢,這才是真正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搬遷對國家而言是一件大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考慮的山區人民的感受,對於有些地區,政府沒有強行搬遷,而是採用修路這種温和折中的方式,這正是我國一心為民的體現。

像潘志仙這樣的家庭,在我們國家中還有很多,在西北的十萬大山裏,在雲南的層層密林裏。他們有些正在沿着蜿蜒山路接近城市,有些卻早已被世人遺忘,如同身處桃花源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得,不知何時會被志願者們闖入,在他們平靜的生活中掀起“驚濤駭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9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山深處的六口之家,以採藥種地放牧為生,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户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