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它決定着詞的格式、聲律、節奏還有音律。
我們常見的詞牌名很多是來源於唐教坊曲名,例如菩薩蠻、西江月、浣溪沙等等。
還有一些是詞人自創的,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柳永曾自創了很多詞牌名,《望海潮》、《雪梅香》、《迷仙引》……
除了柳永,南宋的姜夔也是創調度曲的高手,他自創的《揚州慢》、《暗香》、《疏影》不僅在詞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就是在樂壇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之前我們就講過《暗香》,今天就來講講它的姊妹篇《疏影》,無一“梅”字,卻寫盡了梅的風華。
這首詞的背景和《暗香》一樣,都是詞人在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時所寫。
當時范成大讀後愛不釋手,南宋最後一位著名詞人張炎對這兩首詞也是讚不絕口,“詞之賦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兩首詞從本質上來説沒有區別,都是借梅花來表情達意,但又有所不同。
《暗香》以梅花和玉人為線索,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詞人對往昔的追憶、懷念,更側重於抒發個人的情感。
而《疏影》表面寫梅,卻又用歷史典故將之串聯起來,隱隱流露出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詞是如何表達家國之思的。
詞的上半闋開頭便描繪了一幅極其鮮活的翠鳥棲梅圖。
“苔梅”是一種古梅,根據范成大的《梅譜》記載,多生長於浙江一帶,苔蘚甚厚,苔如綠絲,其花極香。
詞人這裏抓住了苔梅的特點,將它描寫得極為生動形象,長長的枝幹上點綴着如美玉般的花朵,一對翠綠色的鳥兒在花叢中棲息。
碧綠的枝幹、潔白的花朵、翠色的小鳥,色彩鮮明,又充滿了勃勃生機,可見詞人是個擅長描摹物象的高手。
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典故“羅浮夢”,説的是隋朝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邂逅一美女,邀他共飲,酒醒後卻發現自己躺在一株梅樹下,樹上有翠鳥鳴叫。
後人多用此來代梅花,也暗含人生如夢之意,詞人這裏引用這個典故既是為了凸顯梅花,也為後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這幾句描寫的是梅花的生長環境,這裏詞人將梅花想象成了一個佳人。
客居異鄉的詞人,在籬笆角落看到了梅花,默默地倚靠着修長的翠竹,她的倩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蕭索。
“無言自倚修竹”這一句源自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梅花的淒涼哀怨也正反映了詞人的孤獨落寞。
接下來的幾句裏,詞人又提到了另一個人物——王昭君。
在正史的評價中,昭君是偉大的,因為她自願和親塞北
但是在民間傳説中,她是個悲劇人物,空有美貌,卻在深宮中蹉跎年華,最後遠嫁塞北,獨留青冢。
詞人筆下的昭君顯然更符合民間傳説中的形象,所以才會“胡沙遠”、“暗憶江南江北”。
接着的“想佩環、月夜歸來”又化用了杜甫《詠懷古蹟》中的詩句“環佩空歸夜月魂”,進一步突出昭君的悲痛之情。
最後詞人又以一句“化作此花幽獨”,將梅花之魂和昭君融合在一起,昭君即梅花,梅花即昭君,昭君的怨恨也正是梅花的怨恨。
古代有那麼多佳人,但是作者卻偏偏選擇了昭君,所以很多人都猜測這裏是在影射被俘虜至北方的徽欽二宗極其後宮妃嬪。
清朝文人鄭文焯在校對《白石道人歌曲》時就曾言“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託驗,發言哀斷”,詞人的憂國之思由此可見。
再來看下半闋。
開頭幾句“猶記深宮舊事”説的是壽陽公主的故事。
壽陽公主是南朝宋武帝之女,是傳説中的梅花花神,傳聞在正月初七那日,她在梅花樹下休憩,微風吹過,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上,留下淡淡的花痕,醒來後拂拭不去。宮人見她美貌更勝從前,便爭相效仿,將梅花印在額頭上,就是後世所言的“梅花妝”。
“梅花妝”的典故極其浪漫美好,但詞人以“猶記”引領這段往事,無形中便將這份美好化作了深深的嘆息。
接着詞人又引用了“金屋藏嬌”的典故,再次將梅花擬人化,寄託了詞人憐香惜玉之情。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寫的是梅花的凋零。
即使詞人有惜花之心,但是最後梅花依然被東風吹落,隨波而去,傷心的詞人竟開始怨恨玉龍哀曲。
這裏的“玉龍哀曲”就是指古曲《梅花落》,很多文人在吟詠時都曾提及過。
這看似毫無理智的“怨恨”,實際正烘托了詞人悵惘又無奈的心情。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最後的結句是一幅梅花獨立窗前的畫面。
以景作結,更增添了幾分懸念,餘味不盡,令人回味無窮。
整首詞融寫景、敍事、抒情、議論於一體,從外在形象到內裏靈魂,將梅花的絕世風華寫到了極致。
後世對這首詞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是千古絕唱,“詠梅二詞,尤為空前絕後,獨有千古”。
但是也有人因為這首詞用典過多,評價不高,“語高品下,以其貪用典故也”。
不知你們怎麼評價姜夔的這首《疏影》?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