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專欄|拜包公祠

盧明專欄|拜包公祠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嗜遊者,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攬勝的機會,一如嗜煙者見煙唇動,愛琴者見琴指動。這不,一位親戚託我去合肥辦點事,我本想推託,轉念一想那裏有座包公祠,也就轉而答應。如此,辦結了他們的事務,也滿足了我的遊興。

人稱包公祠在合肥城南門東側,這應當是指的老城。我國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大道縱橫,高樓林立,今非昔比。合肥老城區綠水環繞,其東南部有一條長長的包河,河中洲渚相望,綠樹成蔭,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包公祠就座落在包河西段風景優美的香花墩小洲上。這裏環境幽靜,林木葱籠,據説是包公幼年讀書的地方。

現有祠堂原建於明代,清光緒年間大臣李鴻章捐資重建。一大片葱翠的林木,掩映着一個封閉式院落,白牆黛瓦,格外分明。前望大門,見院牆玉屏般橫立,中間有一長方形的門洞,上方立式匾額上寫有“包孝肅公祠”幾個大字。庭院中有個大香爐,雕有金字,一面是“色正芒寒”,一面是“廬陽正氣”,表達了人們對包公廉潔操守和耿直個性的讚頌。

包公祠正殿高懸“高風嶽立”橫匾。兩側有一幅對聯:“凡吾輩做官須帶幾分骨氣,謁先生遺像如親三代典型”。殿中包公鎦金塑像,正襟端坐,表情莊嚴,顯現着一種凜然正氣。牆壁上嵌着一幅黑石包公刻像,依據包公真人尺寸刻制。其旁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護衞的雕像。殿中還陳列着公包的遺物、墨跡、家訓及相關史料,擺放着“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據戲曲説法,龍頭鍘是鍘皇親國戚的,龍頭鍘是鍘文武大臣的,狗頭鍘則是鍘普通犯的。歷史上確有包拯其人,至於他的三口鍘刀,還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怕是後世文藝家演義的結果。這也不妨,用人們慣常理解的內容去表達對先賢的讚美與懷念,不管細節真假,意思到了也就有了。這就象關公的大刀,雖然有學者考證漢代絕無此類大刀,但經過世代文藝家的塑造,大刀關公的形象已經深入華夏兒女的心中,換個形象,人們還不認可呢!

正殿之東不遠處有一座六角攢尖亭,亭中有井一眼,謂之廉泉。傳説這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無事,贓官劣人喝了就頭痛拉稀。此説法,意在以包公説廉潔,或許參考了吳隱之酌貪泉而保其清廉的典故。祠堂西的“流芳亭”臨流而建,三面臨空,相傳是包公幼時讀書之後休息玩耍的地方。祠內還建有“包公故事蠟像館”和“包公文化長廊”,是包公文化的生動展示。

與包公祠相連的是包公墓園。主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誌銘和金絲楠木棺, 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該墓園本在合肥東郊包氏故里,後遷至此。我是通過地下通道直接走到來到包公棺前的,近距離面對先賢的遺骨,感覺特別震憾,充分感受到包公稟性剛毅的精神氣質。

那次去包公祠,有些年歲了。但,對它的回味,卻經久不衰。

盧明專欄|拜包公祠
盧明專欄|拜包公祠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鄆城中國水滸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説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6 字。

轉載請註明: 盧明專欄|拜包公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