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湖南省益陽市謝林港鎮清溪村一景。 新華社記者 張 格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遊人在謝林港鎮清溪村清溪廣場遊玩。 新華社記者 張 格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遊人在謝林港鎮清溪村遊覽。 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謝林港鎮清溪村風貌。 新華社記者 丁春雨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謝林港鎮清溪村一處即將被拆除的豬舍。 新華社記者 丁春雨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遊人在謝林港鎮清溪村參觀周立波故居。 新華社記者 張 格攝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謝林港鎮清溪村高架橋下的山鄉鉅變主題繪畫。 新華社記者 張 格攝

湖南省益陽市高新區謝林港鎮,是作家周立波的家鄉。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地上,一場重構農村生產關係的變革如火如荼。周立波以家鄉為原型創作小説《山鄉鉅變》,生動書寫了這場變革。他的筆下,資江下游的“清溪鄉”在農業合作化中摸索前行,成為那個年代無數鄉村的一個生動縮影。

後來的發展中,“掘金”熱潮在謝林港興起,蜂擁而至的人們扛起鋼釺上了山,污水隨意排放。漸漸地,田荒了,水也濁了。人們又把目光投向茂密的竹林。然而,加工過程中大量使用了燒鹼、雙氧水等化學品,廢水經溝渠直排志溪河,河裏魚蝦絕跡、水草不生……

大自然以直白的方式,索要發展欠下的債。改變,勢在必行。老路不能走了,可發展不能停。新路在哪?

在清溪村黨總支書記賀志昂眼裏,新路的起點是2018年。這一年春天,鎮、村幹部組成學習團去了浙江湖州餘村。從餘村歸來,以志溪河為軸心、以一河兩岸為依託的“濱河新鎮計劃”在謝林港迅速推進。

乘着鄉村振興的東風,“泛清溪”旅遊帶初具雛形:以周立波故居所在的清溪村為核心區,將當年以竹涼蓆、生豬產業為支柱的謝林港村、北峯垸村等納入規劃,構建沿志溪河現代休閒觀光旅遊體系。

建成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立河長日常巡查長效機制;大力管控農村污水亂排亂放;完成支流溝渠黑臭水體整治……2020年,謝林港鎮獲評益陽市“十佳整潔鄉鎮”。志溪河裏,魚游回來了。

2022年春天,2100畝稻蝦、1000畝稻魚和1000畝稻油輪作基地,如畫卷在謝林港鎮鋪展;志溪河兩岸的生態農莊、民宿迎來八方客。

謝林港鎮黨委書記曾逸文説,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帶為全鎮帶來約2億元年產值;2021年,70萬遊客來到這裏感受山鄉之美。

(據新華社長沙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5 字。

轉載請註明: 續寫“山鄉鉅變”新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