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恭城下宋的古石器

多年以前(2011年時),作者在好友鄧日誌的帶領下,到他老家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鎮下宋村探訪遊覽。

在鄧氏宗祠,村民們在介紹一口古石缸的情況。這口古石缸年齡約100多年,高約70釐米,寬約1米,壁厚約7.5釐米,能裝滿近1立方米的水,像這樣的石缸現在在其他地方很少見(見圖)。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不僅如此,我們在恭城下宋村發現該村老村還保留有石路、石器、石缸,有點像是時光倒流進入古時代的韻味。

走在老村的路上,腳下是用青石排就的小巷,順着山勢延伸而去。由於年代久遠,風吹日曬,車行人走、流水沖洗,石路上的石頭已被雕琢的光滑可鑑。石縫中是倔強生長着的小草,探出頭來與石頭一爭天下。有的巷道兩旁也是石頭砌成的圍牆,有的高可達三四米,斑斑駁駁象一副古樸的寫意畫。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村民在介紹古石樑,古石樑原來是一個古牌坊的柱子,後用於鋪路了。2011年11月24日 鄭智敏 攝)

古村中留有多座清代的民居,房舍依就山勢,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即使在同一户人家中,房屋往往因山勢也分成幾級落差。以村中一處清末宅院為例,先是沿着青石小路進到門樓,進了大門內有兩個二門,向南有三間東屋是客廳,獨成院落。向西通過照壁進主院,有二屋樓房,西屋略顯高大,門前有石階,是主人居室,南北廂房為晚輩居住,主院周圍繞有書房(學堂)、磨房、打穀坊等,院院相通,高低錯落。在古宅裏,雖處冬季,但院中温暖怡人。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村民在介紹古“衝對肯(音)”,現在這種古代用於碾米等用途的工具成了老古董了。2011年11月24日 鄭智敏 攝)

當時,一些村民們家裏還保存有石頭雕鑿而成的生活器物,山村道路兩旁,不時也可見到石磨、石碾、石槽、石臼,即使在祠堂,也多有這些石制器具。據該村原村幹部鄧夢傑介紹,在清朝時期,村上人普遍用石缸來儲糧,裝水,不僅節省開支,還可以減少鼠害,淨化水質。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村民家中的古石磨)

雖然在現代工業的衝擊之下,許多石器已荒棄不用,但上了年歲的老人依然保持着原來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説,這種石制的東西已經溶入血液中不能割捨。

作者 鄭智敏 文/攝

讚揚是一種美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E N D ——

瞭解恭城最新資訊,請關注“茶江資訊”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探訪恭城下宋村的古石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