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變——奧體區冒出一羣新建築,每個都是重量級

9月第一週,因為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舉行,國家會議中心再度成為北京市民的打卡地。

提起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鳥巢”“水立方”等體育設施。實際上,如今的奧林匹克中心區,代表性設施遠不止夏奧遺產。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中軸線北延線着重強化奧林匹克中心區國際交往、國家體育文化功能,提升國際影響力。規劃引領下,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等一批新建築在今年陸續亮相。和而不同的建築羣,沿着龍形水系依序排列,用更新、更開放、更豐富的面貌,詮釋着大國首都的文化自信。

文化功能凸顯

奧體區域持續煥發新活力

為期6天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是一屆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展會,充分展現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作為擴大開放的窗口、深化合作的橋樑、引領創新的舞台的重要地位,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而位於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很快就將對全球媒體開放,新的佳話仍將續寫。

北京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首都空間秩序的統領與功能組織的骨架,長安街和中軸線奠定了首都的大格局,承載了重要的政治、歷史、文化、國際交往等職能。新版城市總規也進一步強調了中軸線及其延長線以文化功能為主,是體現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區域。

規劃引領城市建設。市規自委在對奧林匹克中心區城市設計導則的編制中,結合各大型公共建築的用地佈局、交通組織、空間形態、公共空間功能定位等問題進行研究,對該區域作出整體性的控制要求,其中,奧林匹克中心區文化綜合區位於其東部。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文化建築已經在文化綜合區內比鄰而立,詮釋了城市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的歷史延續、文化與場所精神,是我國當代大型優秀文化設施建設成就的集中體現。

“10年時間,這兒真的是大變樣了。”站在大屯路上,中國工藝美術館項目經理申利成的腦海中浮現出10年前的畫面。那時,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中國科學技術館對外開放不久,體現“古風漢韻”的中國歷史研究院尚在藍圖階段。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強化“四個中心”建設。未來的奧林匹克中心區,還會不斷完善國際會議會展、國際金融管理、國際文化交流和國際體育交流等功能,持續煥發出新的活力。

大城之變——奧體區冒出一羣新建築,每個都是重量級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地標建築1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賡續紅色血脈的新地標

在西側廣場上的大型雕塑《旗幟》前留影,在序廳裏欣賞萬山紅遍的巨幅漆畫《長城頌》,再步入前廳開始正式參觀,這是1990年生的青年黨員小飛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行走路線。

“這樣一面迎風招展、氣勢如虹的黨旗,象徵着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偉大曆程而意氣風發的氣概。”《旗幟》的創作者、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如是説。

猶如一部立體黨史書,2021年6月18日開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黨史為主線、全景式展示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奮鬥之路的永久性展館,講述着一個百年大黨砥礪奮進的崢嶸歲月。

展廳內,2600餘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每每讓參觀者深感震撼。馬克思《布魯塞爾筆記》第四筆記本手稿;陳望道翻譯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李大釗被捕後的自述書、就義的絞刑架……許多文物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

展廳外,氣勢恢弘的建築,也是處處皆含深意。“工”字形的建築造型,寓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展館東西兩面立着的28根廊柱,象徵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展館南北兩面各立着的6根廊柱,則體現美好的願望和寄託,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勇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昂揚風貌。

“這40根廊柱,每一根都是建築的一個展示面。”全程參與建設、如今值守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日常運行“護航”的北京城建項目經理王恆給記者講述了有關廊柱的安裝故事。

2020年10月,40根廊柱外觀方案最終敲定,並明確要在2021年春節前拼裝就位,也就是説,安裝時間只有一個月。“時間緊迫外,安裝精度是難題。”王恆説,每根廊柱由28環弧形漢白玉和廊柱頭、柱礎組成,每環都有4塊重達150公斤的漢白玉,每根廊柱每環石材縫隙需在同一水平線上,能夠允許的安裝偏差精度只有1毫米。恰巧,2020年的冬季,北京又遭遇了幾場寒潮,最低氣温達到零下16℃。

“因為太艱苦,近20個班組都跑了,但在所有人的堅持下,我們如期完成安裝任務。”建設者的恆心,是對歷史的致敬。

參觀完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小飛説,來到這裏,不僅是一次重温黨史的生動黨課,更是一次堅守初心、啓發前行的精神洗禮。“以後有機會還要常來看看。”

大城之變——奧體區冒出一羣新建築,每個都是重量級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

地標建築2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 首都北部“會客廳”

在北京市民紛紛為服貿會打卡時,國家會議中心隔壁,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內的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已經完工,其國際廣播中心項目也已交付給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

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部長徐濟成就曾介紹,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國際賓客數量約3萬人,其中媒體記者約1.5萬人、轉播商人員約1.2萬人,預計收看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觀眾將超過40億人次。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作為完善和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體現,會展中心造型舒展大氣、周正沉穩,立面簡潔而富有變化,與國家會議中心一期構成了一組和而不同、秩序統一的建築羣。”設計負責人表示。

總建築面積約77萬平方米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建築為會展中心,配套建築包括酒店、寫字樓及商業。從造型上看,“羣鳥”是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特有的外幕牆造型意象。建築東、南、北三側立面安裝有由玻璃幕牆和搪瓷鋼板構成的特殊幕牆單元體——鳥窗,2376個鳥窗組合,恰似飛鳥翱翔於湖面,搭配建築主體“鯤鵬展翅”的造型,舒展大氣。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的建設,代表着建築施工領域的一場高品質與高挑戰之旅。項目經理池明智就説,無論是總承重4.65萬噸的桁架轉換結構完成卸載、超大無柱空間亮相,總投影面積達2.6萬平方米的鋼屋蓋在空中完成滑移,還是特殊幕牆單元體的安裝,都是一次次突破與創新。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建成後,將與國家會議中心一期連成一體,形成總規模近130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成為首都北部“會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城之變——奧體區冒出一羣新建築,每個都是重量級

中國工藝美術館

地標建築3

中國工藝美術館 一座民族藝術的“百寶閣”

就在參觀者在廣場上與五座雕塑合影時,一座自帶典雅與莊重的方正建築,已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西側。它就是中國工藝美術館。

“美術館周邊都是深受市民喜愛的熱門‘打卡地’,我們曾玩笑説這裏是‘建設中的景點’。”申利成説。

總建築面積91126平方米的中國工藝美術館,同樣是一座國家級博物館,承擔展示、收藏、研究中國工藝美術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職能,是宣傳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建築設計上,中國工藝美術館汲取了中國古典建築的比例關係,建築平面中軸對稱、左右展開,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層和飄浮的藏寶盒,以飄浮在空中的“百寶閣”形態,寓意此處乃收藏工藝美術珍品的殿堂。而從美術館西側的廣場遠眺,就可望見風景如畫的龍形水系。

“從2019年4月開工計算,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在施工標準上嚴格要求,就是想給未來的觀眾打造出一座美觀又嚴謹的建築作品。”申利成告訴記者,位於五層和六層的雙幕牆體系,是體現“百寶閣”之美的關鍵。而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內層的玻璃幕牆和外層的金屬格柵之間足足有1.5米的間距。為了確保安裝的牢固性,項目建設中引入了528塊牛腿鋼板,彷彿增加了一套鎖釦體系,通過牛腿鋼板與預埋構件和幕牆龍骨形成連接。

10月底,飄浮的“百寶閣”即將完工。我國博物館事業中關於中國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缺少國家級館的空白,也將從此被填補。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趙瑩瑩

潘之望 攝 製圖 吳薇

流程編輯 u01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城之變——奧體區冒出一羣新建築,每個都是重量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