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下的戍浦江(甌海段)水清岸綠,蛙鳴魚翔,沿線網紅打卡點遊人如織……這條美麗風景線經過多年治理,終於徹底告別過去的髒亂臭,成功蜕變成“省級美麗河湖”,給甌海區澤雅鎮沿線的村莊帶來濃郁的生活氣息。
戍浦江為甌江水系下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戍浦江(甌海段)流經甌海澤雅鎮林岙、麻芝川、源口、天長、戈恬5個村,是通往澤雅景區的一道風景線。
治水為先 村民點贊家門口的河湖
“前幾年河水又髒又臭,下河遊個泳起來,皮膚留下一層黑黑的灰土。現在好了,不僅水乾淨了,環境也更漂亮了,夏天的傍晚下水遊個泳,很愜意。”家住澤雅鎮戈恬村的村民金愛仁為家門口的美麗河湖點了個大大的“贊”。
澤雅古鎮素有“千年紙山”之稱,過去這裏的村民以古法造紙為生,就地取材砍伐毛竹,廢水也直接排入河道,嚴重污染了水質,破壞了生態環境。後來,又有不少村民開始經營廢舊塑料洗滌加工,更是讓這裏的水環境“雪上加霜”。“舊編織袋中存在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劇毒物質等,其洗滌廢水成分複雜,嚴重威脅着人民的身體健康,也阻礙了澤雅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澤雅鎮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林羅克介紹,當時這兩類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使戍浦江(甌海段)變得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治水工作迫在眉睫。
為了還戍浦江(甌海段)一片藍天碧水,甌海區組建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層層推進治水工作,共取締615家廢舊塑料洗滌加工場和263家機械造紙加工作坊,拆除2126個醃塘。徹底消除了由機械造紙引起的長達20年之久的污染,使整治前的牛奶河、黑臭河、垃圾河和空氣中瀰漫着酸臭味變為現在的山清水秀。
近年來,甌海區以“五水共治”為總抓手,以河長製為保障,從水岸同治到水岸同建,再到水岸同美,最後實現生態保護和全域發展同進。通過投資1.16億元完成位於戍浦江上游的澤雅水庫水源地保護專項整治,投入2022萬元建成澤雅污水處理廠,建設蓄水堰壩、濱水公園、沿河綠道等措施,多方面改善水生態環境,提升河道景觀功能。去年,甌海又投資5600多萬元,以“產業戍浦、文化戍浦、生態戍浦”為目標,開展戍浦江(甌海段)美麗河湖提升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河道沿線景觀和生態環境,形成集防洪工程、自然生態和濱水休閒於一體的防洪景觀帶。
如今,戍浦江(甌海段)江面明澈如鏡,河岸綠意盎然,一派美麗的鄉村風景沁人心脾。
以文促景
一條河流承載一方文化
今年5月1日,温州第一座鄉村藝術館——澤雅龍溪藝術館開館。這個位於澤雅源口村沿溪而建的藝術館,將“山水澤雅 千年紙山”的紙農精神、非遺文化與當代藝術、鄉村生活相結合,以文促景,成為極具人氣的網紅打卡點。自開館以來,很多市民驅車一小時前來拍照打卡,稱這裏是“藏在山水間的藝術館”。“窗內是各種富有創意的藝術品,窗外是水清岸綠的美景,有景又有文化,非常值得走一走!”來自市區新城的胡女士也與閨密們組團前來打個卡。
美麗河流孕育豐富的人文風景,戍浦江(甌海段)的河水治理,為澤雅鎮打造一個有生活氣息的文旅小鎮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一系列文化項目也先後在這裏落地生根。
今年7月10日,全國唯一一座具備寓言文學藏品收藏、展覽展示等多功能的中國寓言文化館也正式落户戍浦江(甌海段)的青山綠水間,1800平方米的展館集學、觀、演、娛於一體,是發掘温州寓言文學優勢,打造“中國寓言文學城”的重要載體。
河流是城市發展的命脈,它承載着一個地方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支撐着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
生態富民
綠水青山支起鄉村經濟
如今在澤雅鎮,遊客經常會看到一位英籍“網紅”騎着温州傳統的餛飩車走街串巷叫賣“餛飩”,有時候也會看到他在豆腐坊的熱鍋前忙着煎“豆腐鯗”。抖音搜索“澤雅老外”,這些畫面都躍上屏幕被大量粉絲點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與投資政策的不斷完善,吸引了一羣有夢想的年輕人來到澤雅創業,開起了多肉館、豆腐館、文創店等。
好環境、好生態不僅讓村民幸福感倍增,生態優勢帶來的經濟實惠又讓村民有了新盼頭。近年來,澤雅鎮以戍浦江(甌海段)為景觀軸,全面推進沿江兩岸建設,謀劃打造“醉美澤雅·古韻紙山”澤雅旅遊產業帶,建成水上樂園、灘地休閒、森林康養、高端度假為特色的休閒旅遊度假區。整治後的戍浦江(甌海段)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成了不少市民週末休閒出遊的好去處。沿線源口村、麻芝川村、林岙村等地的農家樂、民宿、休閒商鋪也日漸興旺起來。33家特色民宿通過“民宿+文旅+合作社+村民”模式,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一批農民增收。紙源村以澤雅傳統造紙展示館為中心,打造“研學紙山”未來鄉村,帶動本村近百位村民就業。
2020年,澤雅鎮以戍浦江美麗河湖為依託,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03.5萬人次,旅遊總產值突破7.8億元。十一國慶七天假日,旅遊達到歷史高峯,共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
沒有一條美麗的河流,何以支撐別樣的美景?戍浦江(甌海段)的治理,讓當地老百姓從美麗環境中收穫“真金白銀”,生動詮釋了什麼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來源:温州晚報
聲明:本文轉載自【東海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