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客户端】;
作者:王遠方
近日,杭州西湖的一處投餵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據報道,今年西湖野生鴛鴦的數量較去年減少76只,目前共有260只。有人稱,不少鴛鴦是被遊客的投餵撐死的。
鴛鴦是否是被過度投餵撐死的,還有待進一步證實。但現場有遊客直接上手抓住鴛鴦進行投餵的行為確實影響了鴛鴦的生存。此外,據鴛鴦護衞隊工作人員表示,過度投餵會造成動物不再自己尋找食物,野性喪失。
投餵動物的行為之所以被禁止,主要是不同的動物對食物也有不一樣的要求。常常被用來投餵的餅乾、麪包等食物,裏面含有油脂、食鹽等成分,並不適合動物的消化系統。同時,動物往往對送上門的食物缺乏抗拒性,甚至還會出現誤食包裝袋、乾燥劑等行為,造成死亡。在2015年5月,半個月時間內,上海動物園先後有三隻黇鹿突然死亡。經獸醫解剖,三隻鹿的瘤胃中解剖出大量異物,有塑料袋、小毛巾等。雜物造成動物胃腸梗阻,不幸身亡。
除了投餵行為本身的不文明外,不少人現在把投餵動物當成了賺取流量的行為。在一些地方的公園裏,拿食物誘拍動物的場景並不少見。在滇池旁,大量紅嘴鷗讓不少遊客慕名前來。然而,為了拍到“有新意”的照片,有遊客發明了“嘴叼麪包喂紅嘴鷗”的新玩法,還有遊客硬拽着紅嘴鷗擺造型。一些打着“與動物親密互動”名號的作品,是不顧野生動物生活天性而完成的。我們要打擊隨意投餵的行為,更需要嚴厲制止把投餵當做博取眼球的工具。
此外,部分野生動物自身或攻擊性較強,或有攜帶病毒的可能,近距離接觸、投餵也存在着風險。以四川峨眉山景區為例,在遊客長期的投餵行為中,出現了多次猴子傷人事件。在投餵動物方面,不少遊客還是抱着好玩兒有趣的初衷,對相關的常識缺乏瞭解。
而部分地區、景點把“投餵動物”當做一大賣點。一面説着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一面收着門票賣着飼料。這樣的宣傳,讓不少人認為投餵動物是合情合理的。針對這一問題,相關單位一方面應當加強知識普及,用更加通俗的方式滿足遊客對動物的好奇心,讓遊客認識到投餵對動物不是一種幫助,而是傷害。對動物最好的保護,是遵從其原有的生活方式。
同時,相關部門應有針對性地把禁止投餵動物等行為列入到野生動物日常保護工作中。此前,《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於2020年6月1日起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制止追逐、驚擾、隨意投食、引誘拍攝、製造高分貝噪聲、閃爍射燈等干擾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行為。”條例的出台,也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到,投餵食物是違規行為。
城市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對不常見的動物充滿着好奇心。對好奇心驅使的投餵行為,我們應當有正確的認識,野生動物不該成為滿足人類好奇心和賺取流量的“工具”。對動物的喜愛,不能它們的生存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