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行吟者

手機快捷了地球村人的生活。7月23日早起,剛睜開眼,習慣打開手機,遊覽各地資訊;遊覽到“絲路詩刊·今日頭條”,一條“青藏高原行吟”跳入我的眼簾。看名字,王芳聞。

又是她,沿着“天路”乘動車到青藏高原去了?讀詩,果然是王芳聞。一位身處古長安的退休公務員,在詩海王國裏過着愜意的行吟詩人生活。

一路行走絲路,一路詩

西安,古為長安,唐代古都,古絲綢之路起點。幾年前,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立時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歡迎。西安,再次受到世人的關注,為中外詩人的吟唱提供了典雅的平台。

2019年12月11日夕陽西下時分,來自陝西西安的女詩人王芳聞,在雷州半島的徐聞縣二橋村漢代絲綢之路的古碼頭遺址的廢墟里,驚喜的發現了幾片漢代繩瓦,驚喜萬分。陪同她的徐聞縣文聯主席符國立説:“你真有緣啊,我們當地人都很難發現呢。”王芳聞小心翼翼的撿起三片漢瓦殘片用餐巾紙包好,抱在懷裏喜滋滋的説:“它們是醒來的漢瓦,等我帶它們回家呢。”是夜,她夜不能寐,激動的在手機上創作了海南絲路行吟之12:《醒來的漢瓦》:“一堆雜草叢生的瓦礫裏/幾片漢瓦醒着/等待着一個從長安來的女子/神啊,你讓兩千年前的漢瓦等待一位故人/迴歸長安需要多少時光啊?”

半個月,芳聞在詩友陪同下,走遍了海囗,儋州,瓊海,崖州,徐聞,陽江,廣州……考察南海絲綢之路的一處處古碼頭和遺址,每天都有新的發現,都給她以驚喜和靈感。

在海南譚門老渡口,她看見“一隻鏽跡褐紅的鐵錨/蒼老的咬不住海浪/和一些貝殼爬上海灘/曬曬太陽。”(《譚門老渡口》)

在廣東陽江海陵島南海一號沉船博物館,她被這艘800年前曾經前往新加坡、印度的商船驚呆了,滿載的磁器、漆器、金器約18萬件啊,於是她看見“在南海深處/沉睡了八百年/時光的攬繩/牽引着一個王朝上岸/那是醒來的海魂。”

一片瓦當,一隻沉船,一個生鏽的鐵錨,一隻殘缺的宋瓷,一滴海浪,一朵朱櫻花……都激盪着她深情的南海絲路吟詠。

行吟詩人,無處不成詩

王芳聞土生土長在絲綢之路起點的古長安,從小受《詩經》和漢唐詩詞薰陶,對中華詩詞有着濃厚的興趣。

王芳聞是勤奮的詩人。這十幾年遊走了不少地方。她出潼關、藍田,沿着大唐詩路,南下巴蜀、雲南茶馬古道,探訪廣州、海南海上絲綢之路;她北上西域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跋涉西域絲路古道,還數次應邀參加印度、馬來西亞、蒙古國世界詩人大會和歐洲詩歌峯會,只要有機會就演講絲綢之路是一條詩歌之路,介紹盛唐詩歌是怎樣在絲綢之路上傳播的。

在“青藏高原行吟”第2篇《沱沱河》,她寫道:“沱沱河,一直流淌在雲端,與唐古拉雪峯,與太陽親近……”; 7月31日凌晨,詩人還在乘火車趕路,詩人經天路過羌塘草原,她眼望車窗外,月上峯戀,繁星閃爍,即吟之第12篇《夜過羌塘草原》:“北斗星勺,舀一瓢唐古拉山雪水,潤潤乾渴的草原,以及黃土高原的我……”

她寫古絲路北段《草原尋夢》: “我看見那些萬紫千紅的野花,曾經是忽必烈額頭上的纓絡,曾經是帝國龍旗上的絲帶……”;她寫茶馬古道的馬幫:“馬幫的心被夢境點燃,綻開一朵雪蓮觸摸南迦巴瓦峯的雲彩……”

詩人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的手法,在詩作中寫到對沙粒、大雁、馬隊、駱駝、船槳、海浪的觀察,詩中充盈着對古絲路的回味與讚美,反思歷史,洞察現實,銜接歷史與現實。

長安沃土,滋潤詩情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相通語言。詩歌,促進着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心靈的溝通與理解。

長安是《詩經》和唐詩的生髮地,芳聞是土生土長在這片古土上的一名公務員、女詩人。長安這片文學沃土似乎特別垂青她,從小受《詩經》和漢唐詩詞薰陶。她曾經歷時15年蒐集整理編注了歷代詩人頌詠周、秦、漢、唐的詩歌1200餘首,出版了《歷代詩人詠咸陽》一書。

芳聞説:“一個人的獨唱是微弱的,百千人的絲路大合唱才是壯觀的。”多年出訪遊走,她結識了不少國家的詩人。2017年8月,在蒙古國烏蘭巴托舉行的國際詩歌節上,王芳聞結識了來自西班牙馬德里著名華裔詩人張琴女士。2018年4月,由王芳聞帶領的中國詩人代表團訪問西班牙,參加西班首屆絲綢之路高峯論壇,與張琴女士再次見面,確定共同聯絡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包括俄羅斯、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菲律賓、越南、斯洛伐克等國和中國香港地區)詩人,正式發起成立“絲綢之路國際詩人聯合會”。在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支持下,在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由西班牙國家藝術家協會與絲綢之路國際詩人聯合會舉辦的“西班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暨絲綢之路高峯論壇”非常成功。從此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品牌叫響。在王芳聞和張琴的積極推動下,先後在在國內外成功舉辦了大大小小數十場絲路主題詩會,出版了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的華語詩集,創辦了網站、詩路詩微刊,為弘揚絲路文化,推動絲路詩歌創作,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一場場絲路主題詩會,讓人們聽到了來自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渾厚的交響和律動。(王 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06 字。

轉載請註明: 絲路行吟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