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區龍居鎮小張塢村有座關王廟。
關王廟,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最外是三扇大門。走進大門,從南到北依次為戲台、捲棚、關王殿。毫不誇張地説,方圓幾十裏,只要廟宇有捲棚的,都沒有小張塢村關王廟的9間捲棚大而寬。關王殿兩側建有幾間耳房,西耳房旁還為護廟人建了一座院子。
拾級而上,先是獻殿,殿內除有幾通石碑外,還有一個很長很長的石供桌,桌前刻有風雨竹,近看是竹,遠看是畫。畫中用竹葉寫了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
傳説,關羽身陷曹營後,由於劉備的甘、糜兩位夫人同時被困於此,關羽便將詩詞巧妙地藏進了竹葉中,借物詠志,表達忠義氣節。此風雨竹字畫贈曹操後,曹操被關羽的忠義精神所感動,就釋放了劉備的兩位夫人和關羽,並讓石匠將風雨竹刻於碑上,宣揚關羽的忠義精神。這就是風雨竹的典故。
獻殿後是關王殿。殿內供奉着關羽坐像,高七八尺,卧蠶眉,丹鳳眼,美髯須,頭戴帝王帽,身着君主袍,宛若真人,栩栩如生。關羽坐像後的牆上,彩繪着身材高大、黑麪虯髯、手持關公兵器青龍偃月刀而立的武將周倉和手捧印璽而立的關公義子關平的巨幅神像。東西兩側牆上,分別繪着獸中王老虎和護王蛟龍。殿門兩側,鑲有木質雕刻的一副對聯:“紫霧盤旋劍影斜飛江海震,紅霞繚繞刀芒高插鬥牛清。”
整座大殿建築面積84平方米,從建廟梁志上看,此殿為康熙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十八年重修,距今已有300餘年。
關王廟過去由護廟人管理,現在則由羣眾自發管理。他們中年齡最小的56歲,最大的80有餘,大家一起守護着古廟。
20世紀70年代,關王廟被當作“大隊加工廠”使用。村民利用東西耳房和廂房,開設了鐵匠部、榨油坊、碾米房、紅薯磨粉房、一條龍彈棉花的機器房、裁剪製作衣服部。舞台前面的大卷棚,四周用土牆圍住,從中隔開兩大間,南邊為集體存貯糧食的大庫房,北邊那間安裝了大小各一台磨面機,成為專門為村民加工或兑換麪粉的磨面房。後來,因村裏需要建學校,才拆除了關王廟裏的大門、戲台、廂房和捲棚,但關王殿至今仍保留完好。
直到現在,人們還崇拜奉祀關帝。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殿內人來人往、香火不斷。人們以此表達對關聖大帝威震華夏、忠義仁勇的無比敬仰。特別是近幾年,前來膜拜的人絡繹不絕,其影響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殿裏鑼鼓喧天,殿外廟會紅火,好不熱鬧!
【來源:運城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