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遂在《簡明實用漢字學》一書中也説過:“沒有漢字形體結構的複雜,也就沒有漢字孳生能力強、區別性強的優點;沒有偏旁表音不完全準確的缺點,也就沒有漢字超越歷史、超越方言的優點。瞭解這一點,也就不會責怪漢字的繁難了。”
眾所周知,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如果沒有穩定、系統的文字,那麼這個國家很有可能在時代的發展中走向淘汰。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能夠延續五千多年,漢字的功勞不可忽視。可在漢字的漫長曆史中,它也備受爭論,其書寫複雜所導致的“漢字落後論”一度被廣泛認同。
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曾認為漢字阻止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諸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便提出漢字存在3大缺陷。那麼羅素所説的這3大缺陷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這背後的故事。
一、源遠流長的漢字
眾所周知,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從甲骨文起,漢字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變革,有着超過六千年的歷史。
漢字不僅僅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之一,也是曾經使用最廣泛的文字之一。實際上,漢字不僅僅是漢族的文字,若是從廣義上來説,漢字指的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包括了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羣島、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
除了這些正式使用漢字作為文書的國家外,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文字是由漢字演變而來的,諸如日文、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值得一説的是,在歷史的長河發展中,除卻日本保留了部分漢字外,其他文字都已經消逝了。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漢字在歷史上對周邊國家的文化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此外,漢字因具有靈活的書寫方式還長期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珍視。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橫行、直行、左起、右起,且序列靈活,十分方便自由。
看完漢字的“前世”,接下來就要説一説羅素究竟是怎樣認識漢字,並且如何評價漢字的?
二、羅素與漢字的“緣”,漢字存在缺陷?
羅素,全名是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學和政治學家,更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可以想象他在20世紀的國際學界中,是有着斐然的地位與影響力的。
1950年時,羅素還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因為羅素斐然的地位和成就,我國當時著名的學者梁啓超、魯迅都是十分敬佩他,而羅素亦是對中國文化十分有興趣。
因此在1920年時,在梁啓超的邀請下,羅素開啓了他的中國之行。他先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講學,在中國待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他一方面與中國人接觸、學習,一方面則是飽讀中國文化文獻,並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社會現狀多個方面做出了了解和分析。
1922年,羅素回到英國並出版了《中國問題》一書,這也是他唯一有關中國的論著。在書中,羅素將自己對20世紀初中國社會問題的研究和判斷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在羅素的觀點中,他認為中國文化有三個主要的特徵,其中的一個特徵便是關於中國的文字——漢字是由表意符號構成的。
隨後,羅素亦是提出了漢字有三個重大缺陷,那麼他所指的這三個缺陷又是什麼呢?
三、羅素認為的三大缺陷,漢字能否突破?
第一,漢字的筆畫數量很多,系統地學習漢字有很大的工程量,與只有26個字母的英文相比起來十分繁雜、耗費精力,不利於推廣。
第二,漢字沒有固定的順序,無法如英文字母一般在字典和目錄中排順序,甚至無法用鑄造排字機。
第三,漢字沒有辦法對於專有名詞、科學術語進行翻譯。
羅素所説的這三個缺點其實也是當時一些學者的普遍擔憂,那麼時至今日,羅素所説的這三個漢字缺陷有沒有得到解決呢?
答案是有的。首先對於筆畫多、不適合書寫學習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使用的是繁體字,筆畫確實比較多,但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漢字已經不斷地簡化,也形成了一套融洽的學習體系。如今的漢字的基本筆畫只有32種,32種筆畫就能夠組成上萬個漢字,學習起來已經沒那麼複雜了。
對於漢字無法排序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彼時羅素提出這三大缺陷時,還沒有如今的拼音字母表,因此在字典目錄編纂上確實是有困難的。那麼等到1958年2月11日,漢語拼音字母表發明之後,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至於羅素所説的無法表達專業名詞的最後一個缺陷,這個問題也早已經被解決了。對於專業名詞和科技術語,中國人民有着很多種方法可以解決,諸如音譯、意譯等。
相比於過去的“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現在的人們充分地認識到了漢字的魅力:豐富的內涵、獨一無二的表意、掌握後容易舉一反三等等。
當然,作為世界著名哲學家的羅素在當時也並非是一味否定漢字,他也提出了漢字的優點:漢字字形具有穩定性,從古到今的漢字形體基本不變,今人同樣能夠看懂古典作品,且字形穩定也解決了各地以及周邊各國之間的交流。漢字具有的這種超時代、跨地域的功能,才使得中國文化得以保留、穩固和統一,沿承至今。
羅素還曾引用過對漢字評價一段話:“沒有字母文字的種種便利之處,但是它所體現的簡樸和終極真理卻牢不可破,不受狂風暴雨和艱難時日的侵襲,保護了中國文化達四千年之久。它堅固、方正而優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
漢字,以悠久的文化底藴不斷煥發着新的生機與活力,將一直陪伴中華人民一直前行。
小結
回顧羅素所提出的三個關於漢字的問題,亦是時人對當時漢字的擔憂,深厚的內涵和平民教育的不夠普及確實致使了漢字遭到了國內外學者的質疑。當然,有着強大生命力的漢字終究還是一步步完善自我,逐漸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要。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只有發現問題並進行反思、改革弊端,才能夠走得更遠。
因此,對於如羅素這樣敢於提出問題的學者,我們應當尊重、反思,正是有了批評聲,才有了漢語拼音的發明,有了簡化字的推行,有了如今平易近人且博大精深的漢字。
作為歷經幾千年而不衰的文字,古老的漢字在今天的社會中依舊被廣泛使用,更沒有過時的擔憂。隨着人們對漢字研究的深入,國內外人民對於漢字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這是值得每個中華兒女都自豪的事情,每個漢字背後都有着專屬於華夏民族的故事,藴涵深厚底藴,樹立對中華文明的自豪和自信,亦是建立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參考資料:《簡明實用漢字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