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黃河故道懷古
黃河故道懷古
姜寶兵
端午節前,應德州市作協之約,參加了“全國作家遊黃河故道,頌多彩夏津”採風活動,昔日夏津因“齊晉會盟之要津”而得名,今日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齊聚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感受盛世輝煌。
據史料記載,自東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迄今2600多年,黃河有六次大徙,26次大的決口改道,1590多次決口氾濫,其中有20多次大的決口改道洪流波及周圍地區,黃河干流兩次流經夏津縣,且有六次氾濫大決口,為這裏留下一片30萬畝連綿起伏的沙丘地。一條蜿蜒起伏的老黃河故道,地貌變幻奇特,沙丘連綿起伏,伏躍跌宕,古樹參天、生機盎然,形成一條自然變換的綠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樹近3萬棵,是平原地區珍貴的原生態自然資源,有“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之美譽。這就是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極目遠望,一片青葱,綠野碧空相接,令人心胸坦蕩,逸興遄飛。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的最南端,有一片千畝古桑園,叫頤壽園,古老的黃河故道,獨特的水土條件和氣候,培育了這裏“獨一無二”的桑樹。椹果顆粒飽滿、果肉肥厚,汁溢鮮嫩,味甘如蜜,狀似草莓,不僅個頭大,而且灌漿後口感甜蜜。每當“芒種”時節,正是椹果成熟時,是採摘、品嚐椹果的最好季節。冠蓋巨大的樹枝上,累累果實,如繁星綴空,村人持長杆擊樹,收穫椹果。人們於千頃葱綠之間,漫步樹下,信手摘食,別有一番情韻,單顆或成把地放入口中,那感覺,美得無法形容。
走進桑林羣,古桑樹那長長的手臂吸引了我,椹樹樹冠豐滿,枝葉茂密, “卧龍樹”“騰龍樹”,氣宇軒昂,盛氣凌人,讓人看罷不禁驚歎其姿態之美、姿態之奇!佇立於“夫妻樹”前,儘管它已經歷了800多年的歲月滄桑,歷盡磨難,仍是纏綿不已,如膠似漆,恩愛無比,厚綠疊翠,碩果累累。
在桑林深處,我鑽進如蓋的大樹下,從中間往上一看,綠桑葉間椹果密密麻麻,一嘟嚕,一串串的,綠如翡翠,白若珍珠,紫如瑪瑙,一點點紅的如琥珀,一邊採摘,一邊享受口福。史載漢武帝劉秀北征此處大軍糧草匱乏,正是桑椹掛滿枝頭,大軍才得以充飢,他讚歎道:“此乃天助我也,大事必成矣”!並隨筆揮毫:“天果”二字。此處現在建有“天果亭”。
繼續前行,發現一株高大的古桑葚樹,樹前豎有牌子説明:相傳香妃娘娘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天氣燥熱,路途遙遠,龍體抱恙,乾隆下令尋找避暑之地,遍尋到了這片古樹參天的世外桃源。正值椹果成熟之際,乾隆在這棵樹下乘涼淺嘗椹果,頓覺神清氣爽,龍顏大悦,對周遭百姓大力封賞,百姓感謝乾隆皇帝的恩澤,稱這棵樹為“帝王樹”。民間傳説,古已有之,姑且聽之,姑且傳之。
忽見前方綠樹掩映之間現出一座祠廟,走進細看,原來是一座新建的朱國祥紀念館。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萬家優樂心頭系,一枕清風夢裏來”,大門上方有李肇星題寫的“朱國祥紀念館”大字匾額。走進門來,又看到立柱上一副對聯“銘恩戴德建館千秋意象宏,植樹防沙為官一任情懷廣”字跡遒勁有力。正廳有朱國祥事蹟介紹:據説在清康熙年間,在朝遭貶的朱國祥就任了夏津知縣,經查看此地荒沙遍野,莊稼歉收,便曉諭百姓“多種果木,庶可免災而裕才用”。此後歷經幾百年的封沙造林,至清朝中期已是林海茫茫,果木成片,延至今日形成了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景觀。夏津人民為感激朱國祥的恩德,故此建館以紀念。
據考證,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羣種植時期跨度很大,較為突出的三個歷史時期是元、明、清朝時期。尤其是清康熙13年,在知縣朱國祥的發動下,當地百姓掀起植桑高潮。種植桑樹治沙的同時,還曾大力發展蠶桑業。據《詩經》《左傳》等書的記載推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黃河中下游各地便已發展了桑蠶業,其中以山東的桑蠶業最為發達。到秦漢兩朝四五百年間,積極的對外貿易活動,形成了“絲綢之路”,過去有“齊紈魯縞”之説,便是指當時山東出產的絲綢。後來由於多次戰亂,導致蠶業逐漸衰落起伏;百年後綢業蕭條,受棉花栽培影響,蠶桑業整體趨於萎縮,桑樹也從“葉”用逐漸轉化成“果”用。其果為椹,狀似草莓,汁若醍醐,味甘如蜜,為長壽佳品。災荒年間,村民以椹果腹,多可渡飢。
想來這清官朱國祥,正像當代縣委書記的楷模焦裕祿。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當年為了改變蘭考的落後面貌,帶領羣眾在肆虐了300多年的風沙地裏,種活了100多萬棵梧桐樹苗。焦裕祿在蘭考只工作了475天,就病逝在工作崗位上,他卻把共產黨人的本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廣大人民羣眾的感情是最樸素的,不論什麼朝代,作為父母官,誰能關心羣眾疾苦,一心為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政廉政,努力做於國於民都有利益的事情,誰就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站在黃河故道之上,懷古思幽,得出的感悟。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號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徵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週年國慶徵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徵文一等獎。《黃河故道懷古》在第四屆中國夏津椹果詩歌(散文)大賽中榮獲散文組優秀獎。
壹點號清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