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初冬時節,吃過午飯,65歲的遼寧瀋陽市民何貴福拖上簡易購物車出了門,來到瀋河區文萃路和南塔街交匯的冬儲菜臨時市場。

  “冬天要不在家裏存點白菜,這個冬天就像白過了。”老何邊走邊對記者説。

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遼寧省瀋陽市,菜販在給顧客稱量白菜。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中國東北屬温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由於天氣寒冷,蔬菜品種相對較少,長期以來,這裏的居民有着入冬時存儲冬菜的習慣。如今生活好了,冬天蔬菜品種很豐富,囤積冬儲菜的人少了。不過也有不少人,還是會習慣性地採買冬儲白菜、土豆等。

  在他們心裏,冬儲菜,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從“必需品”到“冬日情結”

  一輛輛小型貨車停在路邊,貨車上載滿了白綠相間的大白菜。人行道旁,一字排開的攤位上擺滿了白菜、圓葱、土豆、大葱等各式蔬菜。菜販們在車旁跳上跳下,忙着為顧客選菜稱重。

  “大白菜怎麼賣?”老何向站在貨車上的一個菜販問道。

  “一百斤以上9角一斤,零買1.5元一斤!”菜販回答。

  打量了一下車上的菜,老何小聲嘟囔:“今年菜漲價了……”

  “這是本地產的核桃紋白菜,開鍋就爛,老香了……”菜販對猶豫不決的老何開始了“廣告攻勢”。

  老何和菜販討價還價半天,最後他又拉來兩個顧客,三人合夥買了100斤白菜,按照9角錢一斤成交。

  老何又買了一捆大葱、10斤土豆,望着滿載的購物車,他長舒一口氣。午後的陽光正好,老何把購物車放在路邊,掏出一根煙點上,和記者聊了起來。

  “我年輕的時候,到冬天就是白菜、土豆,加點豆腐、粉條燉着吃。”老何回憶説,那時冬季一家要買三四百斤白菜,用手推車推回家放在大缸裏,用鹽和水醃製成酸菜,可以吃四五個月。

  79歲的瀋陽市民李英敏囤了100斤白菜,用來醃製酸菜。在李英敏家中,一口一米多高的酸菜缸放在陽台上。缸中滿滿的白菜用一塊大石頭壓住,用鹽水泡好,散發出淡淡的酸味。每年冬天都要醃酸菜,這是李英敏心底的一份執着。

  很多東北人有一個共識:酸菜和肉一起燉才好吃,酸爽的風味能很好地中和豬肉的油膩,菜的爽脆彈牙、肉的鮮嫩滑香,入口前再蘸上醬油與蒜泥,讓一道酸菜白肉燉血腸成為東北民眾的“下飯神器”。

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國民神菜”風光不再

  安徽籍菜販葛明飛今年38歲,他和妻子在瀋陽工作生活了近10年。寒風中,葛明飛跺着腳、搓着手,對這幾天的生意並不滿意。為了增加收入,今年他的攤位前還增加了許多新花樣:大連瓦房店的紅薯,煙台的蘋果,還有廣西出產的荔浦芋頭。

  “今年我租了一個店鋪,準備改行做水果店了,買冬儲菜的人越來越少,賺不到什麼錢。”

  囤冬儲菜、醃酸菜的習慣正在年輕人中消失。“95後”的林彤出生在遼寧,她自己很喜歡酸菜做成的各種菜餚,但卻不會醃酸菜,“想吃了就去超市買袋裝的,或者直接下館子”。

  曾經的“國民神菜”人見人愛,如今已風光不再。這背後,是老百姓從菜場到餐桌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

  從1988年開始,中國政府實施“菜籃子工程”,建設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蔬菜年播種面積超過3億畝,總產量約8億噸。以遼寧省為例,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2020年設施農業建成10萬畝,蔬菜和食用菌產量達到1960萬噸,水果產量851.3萬噸。

  新民市大民屯鎮離省會瀋陽約有50公里,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基地,這裏的農民有着數十年種植白菜、大葱等冬儲菜的傳統。

  57歲的劉洪印是一家農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提起冬儲菜,他的腦海裏還保留着年輕時和妻子趕着騾車到瀋陽賣菜的記憶:“那時候路不好,一般要頭一天晚上就把菜裝上車,我倆趕着騾子就往城裏去。”一車菜差不多有1000斤,一上午就被城裏人搶購一空。

  後來冬儲菜越來越難賣,10年前,劉洪印決定轉型。在政府扶持下,他在村裏建起了大型冷庫,幫助農民貯存新收穫的蔬菜,抵禦滯銷風險;又通過物流從全國各地收購各種蔬菜,在當地進行深加工。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目前,他每年向瀋陽市各大菜場、商超等供應大葱超過2萬噸,一些蔬菜還供應北京、河北等地市場。

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在遼寧省新民市大民屯鎮,一家酸菜加工廠的工人們正在醃製酸菜。新華社記者 崔師豪 攝

  東北酸菜開啓“全球之旅”

  2001年,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火爆熒屏,片頭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更是紅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其中一句經典台詞“翠花,上酸菜”成為東北酸菜的最佳代言廣告。

  大白菜在東北的銷量有所下降,但大白菜製成的酸菜卻逐漸從東北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走進新民市大民屯鎮翠花集團新民農產品有限公司,這家專業從事酸菜加工的企業裏,到處瀰漫着濃濃的乳酸菌味道。醃漬車間裏,工人們正忙着把剛收穫的白菜放進標準化窖池中。

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以前白菜經常滯銷,現在有了深加工,白菜不愁賣。我們的產品賣到全國26個省份,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地。”企業總經理吳耀波説,目前,他的企業年生產酸菜約2.5萬噸。

  “互聯網把東北美食推向了全國,我們接到越來越多的南方訂單,一些火鍋店和餐飲企業也向消費者推廣東北的酸菜。”吳耀波説。目前,他們正在設計酸菜白肉、酸菜餃子等速食產品,讓東北酸菜走得更遠、賣得更好。

  53歲的農民張鐵民的童年記憶充滿了飢餓和貧困。“那會兒連玉米麪餅子都吃不上,餓了就吃土豆。”小學時,家境好的同學帶點玉米麪餅子和炒酸菜到學校當午餐,他家裏窮,就只好餓着。

  “那時能吃上一頓酸菜燉豬肉,簡直像過年一樣。現在想吃隨時都能吃上,那個時代,永遠過去了。”張鐵民説。

  總策劃:趙丹平

  監製:閔捷

  統籌:衞鐵民、劉愷

  記者:孫仁斌、崔師豪

  編輯:閔捷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遼寧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故事|“冬儲白菜”折射時代變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