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們調查了1905人的理想家居:85後到95後有何不同?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休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張晨陽,編輯:唐也欽,數據:董道力,設計:戚桐琿,原文標題:《95後、90後、85後的家有什麼不同?我們看了1905個人的理想家》,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當下的人們而言,家既是一個物理空間,它需要具有必備的功能以滿足人們的日常活動,家又是一個情感空間,可以用來盛放自我、連接家人。


在技術飛速發展,居家學習、居家辦公日漸成為常態的當下,當代青年對於理想家有哪些新需求?他們的理想家是什麼樣的?他們又是如何打造理想家的?


帶着這些疑問,DT財經發布了《2022青年家居生活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18~35歲的青年為主要研究對象,圍繞“理想家”,總結了當代青年對於理想家的期待和需求,並根據近五年有裝修經驗的羣體反饋,給出了具體的打造“理想家”的建議。


當代青年向“家”進擊:90後購房佔比逐年提升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在過去6年的時間裏,全國重點城市購房者中90後的比例上升相對顯著,大多數城市購房羣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從裝修選擇來看,目前主流的裝修模式分別是:整裝(26.6%)、全包裝修(34.3%)、半包裝修44.6%)和清包裝修(29.9%)。全程 DIY 裝修(13.7%)雖然自主性高,但因為特別麻煩、專業門檻高,選擇的人較少。



這其中,整裝是近年來家裝消費的 一個“新”模式。(整裝,指裝修公司根據消費者對家的整體裝修需求,將設計、施工、輔料、主材、定製、傢俱軟裝等裝修要素產品化,以平方米或整裝報價,並作為合同責任主體負責售前、售中、售後的整體服務。)


簡單來説,整裝就是根據人們的要求,一站式解決所有家裝服務,讓人直接拎包入住。


它對應着當代人的裝修需求——當代青年對理想家的打造是“既要又要”既有自己的審美和個性化需求,又害怕麻煩而追求便捷輕鬆,所以想要尋求專業的團隊來把控打造理想家的過程,避免踩坑。


在家裝界,2021年被稱為“整裝元年”。雖然從數據現狀來看整裝並不是被選擇比例最高的裝修模式,但長期來看,在“懶卻精”的需求下,整裝這種簡單、直接的消費方式將會成為趨勢。


正如在“對你來説,家意味着什麼”這個問題下人們的回答:“家是唯一一個具有主動權的、自己能完全被接納的空間。”因此,他們希望家可以成為“一個完全按自己喜好支配的作品、生活舒適的保障”


理想居住要有效率:近6成受訪者希望找機器代工


隨着技術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當代青年追求有效率的品質生活,因此他們希望利用設計和技術在有限空間、有限預算的前提下,實現家的功能升級,從而達到居住的體驗升級。



這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空間的高效利用,二是現代技術的充分使用。


為了提升居家生活效率,最多比例的受訪者傾向於按照生活習慣設計生活空間、活動/行動路線(65.9%)。比如在佔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把廚房打造成“U型廚房”,讓洗菜、切菜、烹飪的動線更流暢,而不必反覆騰挪。


在房價相對較高的一二線城市,房屋面積普遍較小,為了節約空間,讓家看上去沒那麼擁擠,人們不太會按照生活習慣把物品擺放在外,更傾向於設置更多收納空間。一屋多用、隱形收納等技巧成了一二線城市的流行趨勢。



找機器代工(57.2%)也是提升生活效率的重要方法。


在對於家的打理上,不同代際都希望自己能夠參與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羣選擇“靠自己搭建美好生活,但不用做髒和累的活”,只有一成人選擇“只管躺着享受和放鬆,其他什麼都可以不做”。


但是相比之下,年齡越小越追求“精緻懶”——把家務瑣事交給機器代工,花更多精力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33.9%的85後選擇了“凡事親力親為,自己動手打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只有24.8%的00後會如此選擇。



用理想家安放自我:4成受訪者為愛好騰挪空間


對於當代青年來説,家不僅是一個有效率、便捷舒適的空間,也是一個可以安放自我的地方。


在後疫情時代,人們的居家時間變長,理想家除了要滿足睡覺吃飯、放鬆娛樂這些常規需求,還要給居家上網課、居家辦公、居家健身等多種需求騰出空間。


家要能實現“我”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希望家可以為運動健身創造空間,超過 4 成的受訪者希望可以在家裏養花養草、以及滿足自己的小眾愛好。



家還要能安放“我”的未來。 


小到傢俱的擺放、牆的顏色,大到空間的分割預留,年輕人的理想傢俱有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未來可能會有的需求、可能會發生的變化。


相比之下,單身羣體更多考慮自我的需求,會為生活方式或者興趣、審美變化而考慮理想家的打造;戀愛中和已婚無孩的羣體相對更多考慮家庭新增成員的到來;已婚有孩的羣體更多考慮生活實際需求,比如因為疫情需要囤貨、父母朋友來小住,因此希望預留空間方便應對短期的待客和儲物。



家要提供情緒撫慰:“放鬆”是7成受訪者對家的期待


上文提到的提高空間效率、追求智能技術、考慮需求變化,都屬於當代青年對於理想家的功能期待。除此之外,理想家也應該是一個可以獲得情感連接、情緒撫慰的地方。


無論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羣,“放鬆”這種狀態都是他們對理想家的最大期待。


在“對你來説,家意味着什麼”問題下,“放鬆”也是被提及的高頻詞。人們認為家是“充電樁”、是“避風港”、是“安全地帶、是“靈魂的出竅地”,家可以“回城回血”、可以“癱倒躺平”,可以“卸下面具,是最放鬆的地方”……


分年齡來看,00後大多還在讀書或初入職場,在心理上大多處於“孩子”的狀態,他們更希望在家裏獲得“被愛”的感覺;95後、90後大多已經是“社畜”,在疲憊工作和應酬人際之後,他們分別希望自己回到家之後能被“治癒”和“包容”。


對於85後來説,他們的工作可能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自己也已經步入婚姻生兒育女,所以希望家是一個可以和家人共處、製造美好回憶的地方。



所有年齡階段的受訪者都希望家是一個可以和家人吃飯、觀影、下廚的地方,但工作、學習則需要獨立的空間。


相比之下,00後、95後更希望在家中和家人玩到一起,57%的00後和55.3%的95後希望可以和家人一起打遊戲。90後和85後則更希望可以和家人一起運動和打掃整理。



此外,《報告》也指出,在對家“放鬆治癒”的期待之下,當代青年理想家的顏值追求是“簡單美”:大概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給家的顏值重要度打了8分及以上(滿分10分),但他們不太喜歡花裏胡哨的風格,無論男女,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希望自己的理想家是“現代極簡風”


具體到現實:47%受訪者裝修時預算不足


本次調研中有846位受訪者近五年內有過裝修經驗,為了更具體地瞭解當代人在打造理想家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DT財經也針對這一羣體設置了調研問題。


數據指出,在打造理想家過程中,人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預算不足(47%)和出現意外增項 (47%),其次是未來使用功能預留不足(41%)和家裝服務不專業、不規範(34.9%)



對此,《報告》總結出了一些實用建議。


1. 局部參與裝修。在打造理想家的過程中,年輕人既想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又要省事不麻煩。在整裝模式中,人們可以把大多數精力留在理清需求,以及和設計師討論需求實現上,裝修公司通過一體化的設計、裝修和統一採購,最大化地實現個性化同時省去麻煩、直接拎包入住。但如果預算不夠,可以選擇半包,自己“主攻”主材和家電,輔材、設計和施工交給裝修公司,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把控品質以及降低支出。


2. 預留緩衝基金。預留緩衝基金可以用來應對裝修過程中發生的主動增項,根據數據,多數年輕人因主動增項而產生的費用在3萬元以內。另外,最容易發生主動增項的空間是客廳(44.8%),因為客廳後期可改動的空間較大。其次是廚房(39.3%),因為專業門檻高,需要考慮的細節多,容易踩坑。對應地,最容易發生主動增項的項目是定製傢俱(41%)、水電改造(31.2%)和拆改施工(31.2%)。因此,可以將廚房、衞生間這樣專業門檻高的空間交給專業團隊打造,自己更多參與客廳等空間的設計。


3. 參考未來必備家電。在未來必備的家電中,有過裝修經驗的羣體推薦Top3分別是:智能門鎖、洗地機/掃地機和大容量冰箱,分別對應着人們對生活的安全、精緻懶和疫情囤貨需求。就算你當下用不上或覺得太貴,也可以考慮為這些智能家電預留空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張晨陽,編輯:唐也欽,數據:董道力,設計:戚桐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