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美尼亞國徽上的聖山,為何在土耳其境內?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休閒

一個國家的國徽,往往可以體現出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然而,亞美尼亞的國徽卻比較特別,國徽裏的元素展示的是“外國”山脈。

亞美尼亞把一座山放在國徽中間,即亞拉臘山(亞拉拉特山、阿勒山)。既然放在國徽的最中間,亞拉臘山在亞美尼亞人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這裏從古至今被亞美尼亞人認為是“聖山”。

▲亞美尼亞國徽,背景為國旗

然而,這座山現在卻不在亞美尼亞境內,而是歸屬於土耳其,距離亞美尼亞首都約30公里,與亞美尼亞邊界僅“一步之遙”。

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雖是鄰國,但兩國關係可謂是苦大仇深。1915年-1917年,奧斯曼土耳其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制造了種族屠殺事件。亞美尼亞獨立後,土耳其政府一直拒絕承認這次大屠殺,兩國至今沒有實現關係正常化。

▲亞拉臘山位置

而更特別的是,亞拉臘山在20世紀時劃給了土耳其。亞美尼亞把亞拉臘山放入國徽,引起了土耳其的抗議,認為亞美尼亞此舉是對土耳其有領土要求。亞美尼亞乾脆宣佈不承認亞拉臘山歸土耳其所有。

關於這座山的歸屬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兩國關係的焦點之一。那麼,亞拉臘山對於亞美尼亞的意義是什麼,這座山是為何落入土耳其境內的?

▲在亞美尼亞境內的觀賞點看土耳其境內的亞拉臘山

一、亞美尼亞的聖山

亞美尼亞國徽上的圖案,主要是鷹和獅子把持一個盾牌。盾牌四周的四個象限的圖案代表了亞美尼亞曆史上的四個王國。

盾牌最中間的亞拉臘山是一座錐狀火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主峯海拔5137米,是土耳其境內的最高峯。亞拉臘山是一座死火山,最近一次活動在1840年。因為基督教傳説是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被亞美尼亞人奉為“聖山”。

▲從亞美尼亞境內的修道院遠眺

亞美尼亞人之所以把亞拉臘山認為“聖山”,跟基督教有着密切的關係。亞美尼亞人是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公元前16世紀時期,他們就活躍在高加索地區。

高加索地區及周邊因為山巒疊嶂,可以作為地理屏障,加上這裏附近地處亞歐之間的過渡地帶,所以一直是周邊強權覬覦的目標。

▲高加索地區

然而,亞美尼亞民族雖然古老,但長期生活在山地,因此人口較少,他們不得不臣服於周邊的強大政權。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佔領亞美尼亞。隨着馬其頓的後繼者--塞琉古帝國衰落,公元前190年亞美尼亞人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阿爾塔什斯王朝。

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裏,亞美尼亞人通過南征北戰,不僅僅佔領了亞拉臘山,更一度將疆域擴展到地中海東海岸。

▲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

公元1世紀,隨着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向高加索地區擴張,亞美尼亞成為了東西兩大帝國爭奪的勢力範圍。公元1年,羅馬佔領亞美尼亞西部。亞美尼亞東部成立了“阿爾沙克王朝”,依附於波斯帝國(帕提亞帝國)。

▲羅馬和波斯爭奪亞美尼亞

羅馬和波斯在高加索地區爭奪之時,也是基督教誕生之時。波斯人為了維護統治,在亞美尼亞強制推行拜火教。

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國王梯裏達底三世宣佈皈依基督教,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羅馬帝國直到公元312年才宣佈基督教的合法性,公元392年才被確定為國教。

公元395年,隨着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亞美尼亞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實現了接壤。作為兩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和東羅馬都把亞拉臘山看得十分重要。

《聖經》記載,諾亞根據上帝的囑託建造了一座方舟,搭載着諾亞的家人和一些陸生生物,躲避了一場因神的懲罰的洪災。在搭乘方舟220天后,洪水消退,諾亞和他的家人在亞拉臘山附近停靠。

▲諾亞方舟傳説在亞拉臘山停靠

亞拉臘山被認為是洪水退去後,第一個出現人類活動的地方。佔有這座山的亞美尼亞人把它視為“聖山”。

▲公元4世紀時期的亞美尼亞

二、山脈成“界山”

公元7世紀,亞美尼亞周邊出現了另一個強大的政權--阿拉伯帝國。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並滅亡了波斯,並佔有了亞美尼亞部分地區。

阿拉伯帝國統治區域內包括波斯人等多個民族皈依了伊斯蘭教,但亞美尼亞人卻是特例。為維護基督教信仰,亞美尼亞人多次發動起義。

到了此時,亞美尼亞東部是阿拉伯帝國,西部是基督教拜占庭帝國這兩個強權。

公元884年,在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下,亞美尼亞人建立“巴格拉提德王朝”。但亞美尼亞依然處於兩大帝國的夾擊下。

▲公元1000年左右的亞美尼亞地圖

13世紀時期,亞美尼亞東邊迎來了蒙古帝國。蒙古滅亡了阿拉伯帝國。而在亞美尼亞的西邊,塞爾柱突厥人建立了奧斯曼帝國。1453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拜占庭帝國。

16世紀,曾經被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統治數個世紀的波斯人終於建立了“薩菲王朝”。亞美尼亞人東西方向再次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強權:波斯和奧斯曼,並且兩個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亞美尼亞成為了兩個伊斯蘭政權鬥爭的焦點。

亞美尼亞人屢屢抵抗兩個“異教”帝國的入侵。但因為實力弱小最終喪失了獨立地位。奧斯曼和波斯為了爭奪亞美尼亞,誰也沒有贏下對方。

▲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爭奪亞美尼亞一帶勢力範圍

1555年,雙方簽訂了《阿馬西亞和約》,亞拉臘山成為了奧斯曼和波斯的邊境。亞拉臘山以東的東亞美尼亞被波斯佔據,亞拉臘山以西的西亞美尼亞被奧斯曼佔據。

▲1566年,奧斯曼和波斯的大概邊境

從公元前到公元16世紀,從羅馬vs波斯,到拜占庭vs阿拉伯,再到奧斯曼vs波斯,亞美尼亞始終面臨的是來自東西兩邊的強權夾擊。

北邊因為高加索山脈的阻擋,沒有受到北方強權的干擾。

17世紀時期,亞美尼亞的北邊方向迎來了一個新玩家--俄國。為了尋找温暖出海口和地理屏障,俄國將擴張的目標放在了地中海、黑海、裏海地區。

▲要想南下,俄國必須拿下奧斯曼和波斯

要想尋求出海通道,俄國就必須與兩個伊斯蘭國家(波斯和奧斯曼帝國)分別打一戰。

俄國通過發動了第五(1768年-1774年)、第六次(1787年~1792年)俄土戰爭,戰勝了奧斯曼。奧斯曼與俄國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半島和高加索部分地區。

俄國和波斯之間也爆發了俄波戰爭。波斯因國力衰落,先後和俄國簽訂了《古利斯坦條約》(1813年)和《土克曼恰伊條約》(1825年),俄國佔領了東亞美尼亞地區。

▲俄國通過俄波戰爭,佔領埃裏温(亞美尼亞首都)

俄國佔領的東亞美尼亞地區,包括現代的亞美尼亞全境,以及靠近亞拉臘山的地區。俄國和亞美尼亞都是基督教信仰,因此兩個民族有着天然的親近感。亞拉臘山作為奧斯曼帝國和俄國的邊界山,亞美尼亞人可以從山的一側進入。

▲俄國佔領的亞美尼亞(紅線內),亞拉臘山屬於界山

三、土耳其佔有亞拉臘山

俄土戰爭和俄波戰爭後,大約有100萬亞美尼亞人生活在東亞美尼亞(俄國境內),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數量則多達175萬。

▲一戰前的亞美尼亞形勢

19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還生活着包括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在內的多個基督教民族。為了徵收更多的税收以及防止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干涉,奧斯曼實行“米勒特”制度,非伊斯蘭教徒需繳納更多税收以換取自治。

奧斯曼的亞美尼亞人起初在米勒特製下,通過經商的方式成為了較為富裕的階層。隨着19世紀中期巴爾幹民族獨立潮到來,希臘、塞爾維亞等國在俄國的幫助下相繼取得獨立,大大鼓動了奧斯曼境內亞美尼亞人獨立的想法。

▲希臘獨立戰爭

與此同時,俄國為了進一步分化奧斯曼帝國,一直鼓動奧斯曼的亞美尼亞人獨立,他們把俄國當成“保護人”。奧斯曼帝國和亞美尼亞的矛盾加深。

20世紀初,隨着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基督教民族紛紛獨立,主體民族--土耳其人的人口占比越來越高。為了突出土耳其人的優勢,奧斯曼帝國用殘酷的手段打壓亞美尼亞人。

1914年,一戰爆發。奧斯曼所在的同盟國,與俄國所在的協約國在高加索地區展開激戰。俄國全力支持亞美尼亞人獨立。

隨着奧斯曼帝國在戰爭中處於被動局面,奧斯曼統治者把戰敗的罪責推到亞美尼亞人身上,認為他們“勾結”了外部勢力。1915年,奧斯曼帝國通過《特爾西法案》,允許軍隊驅逐“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有計劃的種族滅絕。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大約150萬亞美尼亞人被害。

▲1915年-1917年的屠殺點

1917年,俄國國內爆發了十月革命。蘇俄面臨着國內反動勢力和西方的聯合絞殺,不得不宣佈退出一戰。蘇俄和同盟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其中包括允許亞美尼亞等外高加索三國獨立。

一戰以同盟國的戰敗告終。1920年協約國與奧斯曼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承認原屬於奧斯曼的西亞美尼亞地區獨立。高加索地區出現了兩個亞美尼亞:俄國控制的東亞美尼亞和即將獨立的西亞美尼亞。

▲淺黃色為原本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的亞美尼亞,橙色為俄國境內的亞美尼亞

然而,1921年,土耳其爆發了救國運動,重新佔據了西亞美尼亞並控制了亞拉臘山,《色佛爾條約》成一紙空文。蘇俄(蘇聯)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國,幫助三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然而,即將成立的蘇聯面臨着西方勢力干涉的危險。為了穩住南部邊陲和土耳其這個體量龐大的鄰居,1921年,在蘇俄(蘇聯)的主持下,即將加入蘇聯的外高加索三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卡爾斯條約》,劃定了新的邊界,將亞拉臘山全部劃給了土耳其,亞拉臘山不再作為邊界山,以換取了巴統(屬格魯吉亞,一戰期間被土耳其控制)這一黑海良港和石油重地。

1922年,亞美尼亞加入蘇聯,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亞拉臘山,這一亞美尼亞人心中的聖山成為了蘇聯和土耳其的政治交換的犧牲品。

▲《卡爾斯條約》,以巴統換取亞拉臘山

四、亞美尼亞獨立後的爭執

蘇俄(蘇聯)不顧亞美尼亞人感情,將亞美尼亞人心中的聖山劃給土耳其的行徑引起了亞美尼亞人的強烈不滿。為了表達對於聖山的嚮往,亞美尼亞蘇維埃共和國將這座山放入國徽中。

▲亞美尼亞蘇維埃時期的國徽,山脈為亞拉拉特山

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脱離蘇聯獨立。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不管是過去的奧斯曼帝國還是今天的土耳其,都拒絕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兩國至今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邊境,被鐵絲網和柵欄隔開

除了大屠殺之外,亞拉臘山的歸屬也是影響兩國關係的焦點之一。亞美尼亞獨立後,宣佈《卡爾斯條約》違背亞美尼亞人的意願,拒絕承認亞拉臘山歸屬土耳其。亞美尼亞獨立後的新國徽也將聖山劃入其中,以宣誓主權。

實力弱小的亞美尼亞想收回亞拉臘山,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兩國關係緊張,邊境一直處於封鎖狀態,亞美尼亞人只能從首都埃裏温遠眺聖山,無法直接通過陸路到達。

▲亞美尼亞首都遠眺“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