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理4月19日電 題:大理建百公里“生態高速路” 洱海保護駛上“快車道”
作者 韓帥南
4月的雲南大理春光明媚,前往洱海邊觀光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請大家不要踩踏綠化帶上的樹苗,我們洱海生態廊道能夠建起來可不容易!”每當遊客增多,世代臨洱海而居的大理市市民楊志龍就會扯開嗓門提醒遊客文明遊覽。
楊志龍口中的生態廊道是指大理市環洱海流域湖濱緩衝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洱海生態廊道”)。該項目主要包括生態修復及濕地建設、生態廊道建設、生態搬遷、管網完善、科研試驗地建設等五大工程。目前項目已完成129公里生態廊道主體工程建設,海西段陽南溪至桃源北46公里生態廊道已投入試運營。
68歲的楊志龍自幼在洱海邊長大。“以前生活在洱海附近的人們在湖邊建房、種地,但大家當時都沒有意識到部分肥料和排放的生活污水都會對洱海造成污染。”
“後來洱海邊的交通條件越來越好,特別是大麗高速公路開通以後,到這裏遊玩的遊客就越來越多。”楊志龍回憶道,隨着遊客的增多,不少村民開始在洱海邊開起了客棧。“一些客棧為了吸引遊客,建築不斷往洱海里延伸,對湖水的污染就更嚴重了。”
“那會兒我就住在洱海邊,碰到遊客多的時候我都是趕緊關上大門。”回想起過去的情景,楊志龍皺起了眉,“遊客一多就鬧哄哄的,還會有人往洱海亂扔垃圾,管也管不住。”
這些現象在洱海生態廊道建設開展後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據洱海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指揮部行政部副部長李學鑫介紹,2018年3月至12月,項目已完成1806户、7270人生態搬遷拆除工作,騰退土地面積約1029畝,增加湖濱帶面積約2062畝。項目還將鋪設排污管網29.92公里,新建濕地約8383畝。
原本臨湖的民房宅基地和農田,如今成為一處處雨水花園和生態濕地,不僅美觀,還能夠有效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改善洱海水質,維持洱海水生態穩定。據瞭解,2020年,洱海綜合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全湖水質綜合評價為優。
“洱海生態廊道就相當於環繞洱海建設了一條‘生態高速公路’,廊道成為洱海保護體系中最後一道污染攔截防線,也能為民眾創造一個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生活和生態空間。”李學鑫説,“這是一條生態道、保護道、景觀道、文化道,也是一條旅遊道、健康道、致富道。”
沿着生態廊道,可以聽到水鳥歡鳴,看到花紅柳綠。市民和遊客沿着廊道拍照、散步、慢跑,部分景緻怡人的路段還吸引了不少新人拍攝婚紗照。同時,依託廊道的智慧系統,還能吸引民眾參與舉報不文明行為、環保答題等活動,營造全民參與洱海保護的良好氛圍。
在洱海生態廊道建設的過程中,楊志龍家的院子也被拆除了5米左右的範圍,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懊惱。“作為大理人,我們都有保護洱海的責任。而且廊道建好以後,洱海肉眼可見地變清了,遊客來了也捨不得破壞它。”
現在,楊志龍將家中的空餘房間用於接待遊客。“我希望通往洱海生態廊道的道路能夠建設得更寬,再增加一個大型停車場,方便更多人一起來分享我們美麗的洱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