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鎮
“搏動的運河古鎮,流淌的吳越史詩”——平望作為歷史人文濃郁的“京杭古運河城鎮”,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中心,雅稱“中鱸”,素有“小楓橋”之美譽。作為江南運河蘇州段中的一個典型運河小鎮,平望的歷史、生活與人都保留有運河留下的深刻烙印,它們成為蘇州江南水鄉環境下另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生活風貌。
-01- 江河湖水孕育的古鎮
安德橋, 已有1200 年曆史,曾是平望鎮的樞紐之地,見證了這座運河小鎮的興衰起落。 攝影 / 張建國
平望緣運河而生,取自“天光水色,一望皆平”之意。
古鎮位於蘇州,嘉興和湖州之間,處於錦繡江南的核心位置。豐沛的水源自天目山而下,大部分投奔了太湖。唐代以前,通過吳淞江、東江、婁江、太湖之水通暢地排至海洋。其後三江相繼堰塞,上游來水經湖東窪地瀰漫盈溢。平望處在地勢低窪處,諸水蓄積,造就瞭如今湖泊密佈的地面景觀。
平望鎮鶯湖園
平望全境,近 40% 的面積是大大小小的水域,鶯脰湖、草蕩、大龍蕩、長漾、莊西漾、雪落漾、長田漾、桃花漾……這些湖泊四散分佈在全鎮,高空俯瞰,湖泊在陽光下金光閃爍,像極了一面跌碎在地上的鏡子。
平望古鎮風貌
憑藉縱橫交錯的水網,平望在江南這片廣闊的富庶之地找到了自己的獨特位置。市河、太浦河、頔塘河、京杭大運河四條水路大動脈穿平望而過,並將全鎮大小湖蕩連成龐大的水網,讓平望的交通樞紐位置突顯。從平望出發,北上蘇州、南至杭州、東去上海、西往湖州,四通八達,平望的興盛之源也從溝通江南四方向更廣闊的腹地縱深。
-02- 運河植入的商業基因
進入現代,平望鎮新的歷史篇章,也是依着運河開始的。
平望紡織業憑藉這最天然的地理優勢,在蹣跚中起步。不僅如此,大運河河畔的人們,血液裏似乎就帶着商業基因。平望人做紡織的那一套商業邏輯,嚴絲合縫,總結出來的生意經,平望人説起來頭頭是道。
不一樣的運河古鎮-平望
想把生意做大做強,要關照的不僅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沿岸的市場行情,還要放眼全球,做世界的生意。從巴西到巴黎,從越南到孟買,瞬息萬變的全球紡織行情,浪潮般匯攏到平望。而紡織時代的平望,也一如當年,“服業者重”,生產與貿易並舉,主業與配套並重,在危機中找尋機遇。 可以説,在今天運籌帷幄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平望是先行者,更是最早的獲益者。
如今,平望的發展依然與時代同頻共振,其便利的交通,不僅可以更加便捷地藉助上海等地的技術優勢,還成為很多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也由此開啓了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03- 南來北往中的温情
四通八達的水網是過去平望興盛繁榮的關鍵因素。運河上的來往船隻載着南來北往的商賈過客、米糧、絲綢,也承載着平望作為水上交通要道的小鎮驕傲。
攝影 / 黃彬彬
混合植物葉子做成的糕餅、雜糅了八方口味的鱔絲面,每一樣都是令過客念想的平望味道。攝影 / 吳金男
在當地人的成長歲月裏,運河人家的生活是清貧的。但逢年過節或農忙節氣,家家户户都做青團、糕餅、麥芽塌餅等點心,互相贈送。青團的青,可能是勤勞的主婦在前一年酷暑時節打下絲瓜葉、南瓜葉用石灰蒸爛所得。而麥芽塌餅,一定是家裏的孩子放學後挑遍整條田埂,才湊攏了足夠分量的佛耳草…。我們可以從過去的運河與現在的產業讀懂這座小鎮的歷史興衰,更能從風土人情的每一個細節中感受運河給平望人遺留下的精神氣質。
地處江南,湖蕩眾多,平望鎮的水產極為豐富。攝影 / 李曉峯
新鮮的螃蟹、慈姑,做成簡單的家常菜就足夠鮮美。攝影 / 張律堂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如果説運河是平望的來路,那運河也將是平望人精神的歸途。
文|孫躍勤
編輯|張瑜
原文取自《地道風物·蘇州》有增減、改動
本文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