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追光動畫新作《新神榜:楊戩》於8月19日空降院線,截至目前票房將破3億,無疑成為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
也許在故事層面有所欠缺,但不妨礙電影用天馬行空,歎為觀止的視覺效果征服觀眾,也將國產動畫電影技術的天花板再度推高。
仙風縹緲的三大仙島,目眩神迷的原神覺醒,翩若驚鴻的飛天一舞,太極圖中的恣意水墨……這些目不暇接的仙界奇景背後有哪些傳統文化的影子?
不只是《新神榜:楊戩》,還有很多國漫也早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刻進DNA。
詩詞歌賦篇
以古喻今,借詩言志,國漫中這些藏得很深的詩詞典故,你看出來了嗎?
《新神榜:楊戩》中,申公豹的性格參考了竹林七賢中的“酒仙”劉伶,做派頗有魏晉名士之風,也把劉伶的《酒德頌》掛在嘴邊:
“天地一朝,萬朝須臾”(原文: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
還用曹丕的《善哉行·其一》表達心境: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除此之外,仙樂坊內部設計參考了曹植的《銅雀台賦》。曹植的《洛神賦》也被運用得出神入化,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舞相結合,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豔驚四座。
“指潛瀾而為期,常盤桓而不能去”
追光的另一部作品《白蛇:緣起》同樣將諸多詩詞典故融入其中。男主角許宣雖是一介凡人,卻頗有仙風俠義,追求莊子《逍遙遊》中的境界。
那首貫穿始終,感動了許多人的《何須問》更是暗藏玄機:
第一句來自唐代詩人賀蘭進明的《行路難五首》:君不見東流水,一去無窮已;
副歌那句“何須問,浮生情,原知浮生是夢中”則出自白居易與鳥巢禪師的禪詩對答: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大魚海棠》的故事則以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為靈感。
開頭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結尾則是:“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上古神獸篇
作為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山海經》中記載了百餘種異獸,很多國產動畫中的神獸靈感都取材於此。近期上映的動畫《山海經之再見怪獸》更是直接以“山海經”為名,將白澤、九尾、刑天、贏魚、畢方等上古異獸一網打盡。
《風語咒》則是一上來,就引用了神話傳説中“上古四大凶獸”的概念: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另一兇獸羅剎的設計也十分講究,毛髮微卷,獠牙尖利,極具東方特色。
到了《大聖歸來》裏,最大反派變成了“混沌”,外形設計也十分靠近書中描述:“肥圓,沒有五官,長着六條腿。”
《新神榜:楊戩》中同樣少不了《山海經》的影子:並排吵架的另類比翼鳥、加氣站的四臂刑天、天牢撞鐘的警衞蒲牢、天牢的開明獸等,都出自《山海經》。
《白蛇2:青蛇劫起》更是將上古神獸“卷”出了新高度,修羅城的“風火水氣”四劫對應四大異獸,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火劫——畢方鳥
風劫是人面鳥身的風神飛廉;火劫是畢方鳥;水劫和氣劫則分別是《山海經》中的玄龜和鰼鰼魚。
《姜子牙》裏,來自《封神演義》的“四不相”成為最大亮點,將原著中的描述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成為全片的萌點擔當。
對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説是畫風清奇,“打起了文物的主意”。讓三星堆文物金面具和太陽鳥化身“結界獸”二人組,笑果十足。
水墨丹青篇
“將水墨入動畫”的傳統要追溯到1960年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60多年來,中國傳統繪畫元素早已深入到國漫創作的DNA中,並與先進技術相結合,碰撞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東方美學視覺盛宴。
《哪吒之魔童降世》裏,兩對師徒誤入《山河社稷圖》,竟在山水畫裏“指點江山”,玩起了彈球遊戲,想象力爆棚。
《新神榜:哪吒重生》則選擇用一段水墨畫片段致敬79年版《哪吒鬧海》,風格揮灑自如,極具詩意。
到了《楊戩》,創作團隊繼續將水墨國風發揚光大,“太極圖大戰”將三維動畫技術與二維水墨風格相結合,既復古又現代。
《白蛇2:青蛇劫起》則在水墨的基礎上加入水彩,呈現小青與法海在黑風洞中的對決,令人耳目一新。
田曉鵬的新作《深海》更是將創新進行到底,從0到1地研發出了“粒子水墨”技術,讓中國水墨真正“三維化”。既有中國風的靈動飄逸,也有三維動畫的寫實生動,僅憑几分鐘的特輯就賺足了粉絲期待。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還有太多,從故事到人物,從場景到美術,可謂俯拾皆是。
《新神榜:楊戩》導演趙霽在採訪中説:“我們希望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用更現代更有趣的方式去呈現。”
的確,傳統文化瑰寶與先進動畫技術的相互碰撞,讓傳統煥發出了全新生機,也為國產動畫增添了獨一無二的色彩。
期待《深海》《大雨》《哪吒之魔童鬧海》等新作,國漫中的最美中國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