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二〇一七年被命名為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圖為安吉縣靈峯街道“蔬香大地”農業園裏,綠意盎然的田野、鱗次櫛比的村舍與遠處的羣山、雲霧構成一幅田園畫卷。 潘學康攝(人民圖片)

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京杭大運河北岸的濱河公園,曾經是一個煤炭碼頭,如同大地傷口般黑黝黝一片。碼頭關停後,當地政府利用這一閒置空間,建成一個東西長約1公里的開放式健身休閒中心,包含兒童遊樂區、老年活動區、籃球場、五人制足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和綿延3.8公里的健身步道等,可滿足周邊居民健身娛樂需求。 孫井賢攝(人民圖片)

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萬寨鄉伍家台貢茶文化旅遊區,遊客們漫步茶山,享受春光。 王 俊攝(人民圖片)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目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不僅反映了一個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的成就,也彰顯着一個地區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實現保護與發展共贏的努力與實踐。

嚴格准入標準,生態保護與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平台,也是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和主要抓手。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生態環境部先後制修訂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指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管理規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規劃編制指南(試行)》,基本形成了規劃先行、標準引領、達標創建、動態監管的建設模式。”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五批36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13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珙桐花盛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境內,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佈有近萬畝的原始天然珙桐羣落,還有大型貓科動物、林麝等各種珍稀野生動物活動蹤跡,森林覆蓋率93.8%。

宣恩的美,不僅如此,縣城內的仙山貢水旅遊區依山傍水,美麗如畫。來這裏,既能親近自然,又可以感受民俗。2019年,宣恩貢水河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醉美伍家台,一葉動天下。伍家台村是宣恩縣貢茶產業經濟帶的核心區,當地按照“茶旅融合、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圍繞“四季宣恩”,以茶為根,以茶為魂,叫響以伍家台為核心的“春之茶”旅遊品牌,已成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二三產業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的典範。

近年來,宣恩堅持“生態立縣”,按照“景城一體,主客共享”的發展思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經濟,“仙山貢水,浪漫宣恩”成為宣恩的形象名片。2021年,宣恩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需要符合多項嚴格的標準,“生態環境部在《管理規程》中設置了一系列准入條件,如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或生態破壞事件、未出現未及時辦結羣眾信訪舉報的生態環境案等,在《建設指標》中按照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和生態文化6大領域設置指標,基本涵蓋了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全過程,考核目標高於全國平均值,並要求創建地區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等工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負責人表示。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有力支撐美麗中國建設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通過組織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遴選工作,培育了一批示範樣本,形成了典型引領、示範帶動、整體提升的良好局面,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空氣、水環境質量均處於所在省份前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優良以上,圓滿完成水、氣、土等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分別有約15%和22%的縣(市、區)創建成功,有效帶動了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得到有力支撐。

不僅如此,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更是促進了各地綠色高質量發展。通過示範區建設,一批過去“一油獨大”“一煤獨大”“一礦獨大”的地區逐步擺脱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一批工業發達但污染嚴重地區實現綠色轉型,一批生態優良、發展較為落後地區初步培育形成綠色增長點。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一座典型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長達130年的煤炭開採,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留下來了13.23萬畝的採煤塌陷地、283座裸露荒山。

痛定思痛,賈汪區轉變發展理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引轉型發展,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水系治理,開展荒山綠化,建成“十縱五橫一環”生態水網,變“地球傷疤”為“宜遊花園”,變“裸岩禿山”為“森林氧吧”,變“黑臭水體”為“水韻泉城”,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華麗轉身。2019年,賈汪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通過生態修復再造,賈汪區建成了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鳳鳴海4個4A級景區,探索出了資源枯竭城市生態發展的特色之路,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建設成功之路。賈汪區的努力與嘗試給許多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

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還顯著提升了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和參與水平。據統計,示範區政府綠色採購比例超80%,綠色執政意識與水平明顯提升;示範區羣眾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均超過80%,節水型器具全面普及,新建綠色建築、公共交通出行等均超過50%,全社會綠色消費理念不斷增強。

探索出寶貴經驗和模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經過多年實踐,生態文明示範建設探索出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經驗和模式。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各地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在夯實綠水青山本底、壯大綠色發展動能、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培育生態文化和推動生態惠民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探索形成了“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綠色資本”4種轉化路徑、“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生態+’複合產業、生態市場、生態金融、生態補償”等8種實踐模式,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提供了經驗借鑑和參考樣本。”

在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議,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山東省威海華夏城所在的龍山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建起了養蠶場、石材集中開採區,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華夏文旅集團從2003年伊始,歷經10餘年“愚公移山”“鳳凰涅槃”式的艱苦卓絕努力,修復龍山44處礦坑,以旅遊搭台、用文化唱戲,建成了以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的大型生態文化旅遊景區。

華夏文旅集團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礦坑生態修復和旅遊景區建設,生態修復、產業發展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體規劃、一體實施、一體見效”的長效機制,先後投資51.6億元,使礦坑廢墟轉變為生態良好、風光旖旎的5A級景區,帶動了周邊村莊和社區的轉型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2020年,威海華夏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威海華夏城的發展歷程對於運用市場化機制、走開發式治理之路,加快解決中國大量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發揮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通過試點示範,樹立先進典型,以先進帶動後進,以點帶面,通過積小勝為大勝,聚沙成塔,一個個的試點示範將為全面建成美麗中國築牢根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結合已經開展的系列生態文明示範建設經驗,深入開展美麗中國地方實踐,以築牢美麗中國細胞基礎為目標,構建涵蓋省市縣、兼顧鄉村與城市、覆蓋三次產業的生態文明示範建設體系,向世界講好美麗中國故事,提供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負責人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9 字。

轉載請註明: 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