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的十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但名單非絕對的,還有不少名手也可以考慮。
這些人都是紮紮實實過來的,是近代歷史所公認的。近代書法的美學觀念,基本是延續清代碑學風氣和古代傳統書學互相參證,都是有本有源,也有時代特色,但這些人絕對不是亂來。
有些人覺得這些書法大家點畫不工整,就輕易否認,只能説是少讀書,淺研究。
沙孟海寫碑,點畫精到吧,功力深厚吧?
李叔同(弘一法師),在《石鼓文》、《始平公》《楊大眼》《張猛龍》《爨龍顏》《爨寶子》等都下過苦功,而且都寫得非常深,點畫當然也很精到,絕對是寫楷書高手。
吳昌碩小楷學鍾繇為主,功力極其深厚,近代寫小楷的,沒人敢説比他厲害。他功夫最好的還是篆字,幾十年的功底,難道篆字功夫這麼深的人,不能寫工整的楷書?
沈尹默這個基本功太好了
祝枝山的草書,水平很高,但有些欣賞不了,沒關係,看他的楷書行書,那叫一個精彩。
放兩頁祝允明的
民國英年早逝大才子,書畫家,詞人,謝覲虞作品欣賞。
謝覲虞(1899--1935年4月20日):民國詞人兼書畫家。初名子楠,又名覲虞,字玉岑,後號孤鸞。江蘇常州人,謝稚柳兄。受教於錢振鍠,並娶錢氏長女素蕖為妻,後執教於温州十中、上海南灃中學、商學院等校。與詞學家朱祖謀、葉恭綽交往,與學者夏承燾、畫家張善孖、大千兄弟交誼深篤。工辭賦,善書畫,中年以後特以詞名世。未幾病卒。詞名大於書名,書名大於畫名。書法尤以篆、隸為工,所書鐘鼎金文,論者以為“可勝缶翁”(吳昌碩)。
台靜農(1902年-1990年),本姓澹台,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六安葉集區人。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員,與魯迅有過交往。曾先後執教於輔仁、齊魯、山東、廈門諸大學及四川江津女子師範學院,後為台灣大學教授。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亦擅篆刻、繪畫。有《台靜農書藝集》及小説、散文等書出版。
他也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亦擅篆刻、繪畫。台靜農書藝的含蓄是可圈可點的,他幼年得先君庭訓,苦摩古帖,後“取悦新知,視書藝為玩物喪志”,一度中輟。“抗戰軍興,避地入蜀”,復臨舊碑,得沈尹默先生指導,於胡小石、張大千處獲書法秘本,這才境界別開,格調生新,其後,“時日累聚,亦薄有會心”,一時間求字者勝於問學者。有《台靜農書藝集》。曾三次被捕。抗戰爆發前,於北京輔仁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校執教。抗戰時期赴四川,任職白沙國之編譯館,並於白沙女子師範學院執教並任中文系主任。曾創作小説《大時代的小故事》。
王世鏜祖籍天津,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定居漢中市蓮花池9號。幼年好學,天資聰穎。十七歲的時候,便博通經史,善於作文了。而且受了西學東漸的巨大影響,王世鏜對天文數學很感興趣,並很有特長。但就因為這一點,在參加一次科舉考試時,因策問
王世鏜條對,數據演算過於詳盡,遭到了主考官的懷疑,最終,他以被懷疑是新黨而名落孫山。遂絕意仕進、致力新學,且與維新變法之重要人物譚嗣同、唐才常等相問訊。未幾而戊戌禍作,即入關來陝依在興安(今安康)做官之堂兄王世鍈處校碑讀書,韜匿光彩。民國三年(1914)任鎮巴縣知事,民國十二年(1923)任西鄉知縣,民國十七年(1928)由漢中道尹阮貞豫主持,將其《稿訣集字》刻石嵌於本市寶峯寺壁上(現移存漢中市博物館),遂有拓片流行,揚名域外。
還應加上張寒杉,寇遐,嶽松儕,劉自櫝四位
祝允明草書多出於唐.高閒、宋.黃庭堅。我的草書和小楷受祝允明影響就比較大。在明代我覺祝允明稱第一 沒有人去搶。再評論一個古代人的藝術水平高低時,我認為首先要對書法史有充分的認識,不然真的是不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