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文化消費,還需“深耕細作”

  打造地區文化名片,是實現文化消費持久穩定增長的重要途徑。要深深植根於本地獨特的文化資源,立足於本地文化實際制定長遠政策,以穩定的執行力持續推進。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着力點。哪些消費領域增長潛力最大,最有助於消費提質升級?文化無疑是一大突破點。

  文化消費對於國民經濟的意義,可以從最近三十年的諸多發展數據裏得到印證。從1992年至2017年,全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年均增長高達14%,既高於GDP增長速度,也高於城鎮居民日常生活消費增速。文化消費領域的高速增長,對帶動國民經濟增長、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山東是文化大省,正在向文化強省戰略邁進,提振文化消費水平意義更加重大。自2014年起,山東省文化產業的增加值,長期保持在每年12%的高增速上。2017年山東省文化產業全年增加值達到3018.04億元,大型文化企業達到109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多達69.7萬人。預計到2022年,山東省文化產業全年增加值將到達6000億元。

  以影視產業為例,僅2018年全年,山東省製作影視劇達11774小時,僅次於廣東,位居全國第二位;《闖關東》《琅琊榜》《都挺好》等一系列魯劇,都在全國範圍內取得良好收視率和觀眾口碑。2017年,山東省全省廣播影視劇總收入達到165億元,電影票房收入22.9億元。特別是電影票房增幅高達22.2%,遠高於13.45%的全國平均水平。

  出版業方面,2018年山東出版少兒類圖書2616種,僅次於浙江、吉林、北京,高居全國第四位。

  2018年,山東博物館數量達到517個,高居全國榜首,藏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每年舉辦展覽活動2725次,這個數字同樣是全國第一。另外,山東還擁有1976個羣眾文化機構(全國第五),每年組織各類文藝活動110089次(全國第二),都位居全國前列。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文化消費能力明顯不足,文化消費在居民日常消費中所佔比重嚴重偏低。如2018年,山東省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8780元,其中人均文化娛樂支出是719元,人均文化娛樂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只有4.43%。這個數據,遠遠低於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僅排在全國第14位。

  與文化消費能力不足相關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文化產品吸引力和創新性較弱。一個典型表現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長期不足。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傳播手段,在山東文化產業建設裏缺少有效的跟進開發。同時,對文化資源的挖掘開發,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待提升。

  山東擁有10座歷史文化名城,17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泰山、孔廟等世界文化遺產,以及諸多自然文化資源、革命文化資源。但是,這些優質資源絕大多數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特別是對於濟南、淄博等歷史文化名城來説,對當地歷史人物的挖掘和深耕,還做得遠遠不夠。對優質影視、圖書作品的後續深度挖掘,也往往偏離和滯後。如《清平樂》等宋朝題材影視劇“大火”,省外許多地區對范仲淹等歷史名人資源的發掘早已跟進,相反與范仲淹有着厚重“交集”的山東,卻明顯滯後了。

  此外,根據2018年數據,山東省文化企業裏,44.65%都是文化製造業,產業佈局存在單一化的隱憂。而且,由於文化產業創新度不夠,與新興科技產業融合度不足,導致文化衍生品的開發也相對滯後,文化產業鏈條較短。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在文化資源開發環節,找到“精準發力點”。山東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文化資源方面堪稱“富礦”,但大量有代表性和產業價值的文化資源,長期以來開發力度不夠,被人忽視或處於閒置狀態。找準發力點,全面帶動文化資源富礦開發,是提升山東文化消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河南省開封市的“菊花文化節”,可為我們提供借鑑參考。作為北宋時期都城,開封的菊花文化源遠流長,是唐詩宋詞裏的“常客”,種菊賞菊更是宋代開封重要的文化娛樂方式。因此從1983年起,菊花就被定為開封市的市花,截止到2019年,一年一度的“菊花文化節”已舉辦37屆,“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盛宴,給開封市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開封菊花每年外銷200萬盆以上,產業鏈條也隨之得到延伸,諸如瓷器、旅遊、生態農業、服裝、動漫等當地各產業都高速發展起來。僅僅在2019年第37屆“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上,就成交了102個產業項目,成交金額664.2億元。

  其次,要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個性化”。具有鮮明原創風格和廣泛受眾羣的文創產品,能夠對文化消費起到良好的提振作用。

  以“故宮文創”系列網紅產品為例,2020年伊始,故宮文創推出“《打開故宮》立體書”和“《謎案·金榜題名》”系列作品。“《打開故宮》立體書”,為12開超大尺寸圖書,採用立體紙藝結構,整個圖書展開後長達3米2,將微縮的故宮原貌立體呈現出來。立體的故宮模型上,隱藏着幾百個歷史趣味知識點,結合手機APP等技術手段,引導讀者參與到立體書裏的互動遊戲中去,實現了圖書的立體化閲讀與互動參與;同時,該書不但藉助微信、微博進行宣傳,還在“摩點”等平台上進行眾籌,兩週內實現眾籌金額三百四十萬,是目標金額的114倍,堪稱科技與文化創意融合的一個完美典範。成功背後,是創作者對相關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創作團隊歷經三年,在故宮拍攝了數萬張照片,每一個細節與知識點選取,都建立在對故宮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只有摒棄了急功近利思想,紮實從本土文化中汲取精華,才能造就充滿個性化、走在時代前沿的文創精品。

  最後,深耕打造本土文化名片。要想實現文化消費的持久穩定增長,打造優質的本土文化名片尤為重要。在文化名片的打造過程中,要深深植根於本地獨特的文化資源,立足於本地文化實際制定長遠政策,並以穩定的執行力持續推進。

  以著名的蘇州甪直古鎮為例,在打造文化名片的過程中,其“深耕細作”體現在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全方位推行中。針對“水鄉婦女服飾”“草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在當地不同年齡層次受眾間,長期培養非遺傳承人;“打連鄉”“山歌”等傳統文化活動,進入當地小學課堂;每年的江南各類文化活動裏,甪直的非遺傳承人更常受邀參加,以“活態展示”的方式呈現本地文化形象。除了“走出去”,還有“請進來”。甪直擁有大量的故居文化遺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當地在維護修復文物遺蹟的基礎上,每年舉辦多樣化的歷史文化活動。2010年建成的“江南文化園”,為迎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結合先進科技手段,在各大新媒體平台上以圖文、短視頻、音頻等方式,全方位宣傳推廣甪直的歷史文化。這種常態且深耕的打造過程,帶來了持久的文化消費成果,近三年甪直鎮每年遊客數量均保持在200萬人次以上。

  (作者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6 字。

轉載請註明: 提振文化消費,還需“深耕細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