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丹青】鯉魚爭變化:齊白石藝術裏的“巧”與“趣”
四月池塘青色草,聒人兩耳是蛙鳴。通宵盡日撾何益,不若晨雞曉一聲。——齊白石《蛤蟆》
軸 紙本 墨筆 98cm×33.5cm 無年款
【題款】鯉魚爭變化。
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畫於京華。
【鈐印】齊大(朱文)
齊白石此畫名為《鯉魚爭變化》
畫了十隻憨態可掬的青蛙
為什麼叫“鯉魚爭變化”呢?
恐怕要從白石老人的另外一幅畫作中
找到可能的解釋
齊白石 十里蛙聲出山泉 軸 紙本水墨設色
129cm×34cm 1951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
十里蛙聲
出山泉
那是齊白石應老舍先生的命題“蛙聲十里出山泉”所畫,曾經出版過郵票,堪稱是齊白石的代表作,畫的是在山泉裏一羣蝌蚪隨水搖曳而出。這幅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沒有直接面青蛙來表現蛙聲,而是畫了一羣蝌蚪從山澗緩緩游來。該畫畫在一個極為狹長的立軸上,借用長與寬懸殊的對比營造出的空間距離呈現出時間與變化的概念,可能蝌蚪在遊過這十里山泉的時候就變成了青蛙,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從遠處傳來的蛙聲,所以這件作品成為齊白石常常被提及的一幅代表作。而其中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題跋中講的是青蛙,而畫的卻是蝌蚪。
以此為基礎再回到這幅《鯉魚爭變化》,青鮭從蝌蚪演變而來,那麼“鯉魚”呢?中國有句古話叫“鯉魚跳龍門”,我們中國人説升官發財,考狀元、考大學,榜上有名經常會用“鯉魚跳龍門“來形容。鯉魚化身為龍,跟剛才蝌蚪變青蛙的相似之處就是這“質”的飛躍。齊白石可能是要表達蝌蚪變成青蛙和鯉魚跳龍門化身為龍相比,哪個變化更大呢?一個“爭”字帶活了整幅作品,可謂寓意無窮。對齊白石這件如謎面般的畫作當然也許還有其他的解釋,但是我想齊白石藝術的趣味與妙筆,在這幅畫中的確得到了最為充分的呈現。
END
資料 丨《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
作者丨吳洪亮
配圖 丨北京畫院提供 中國美術館官網
注: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
【來源:文旅北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