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里崗莎村“犛牛運輸隊”:馱出幸福致富路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休閒

1860元,這是34歲的次仁旺堆昨日在崗莎村犛牛運輸隊領到的工錢。

兩天多的時間,次仁用自家的馬匹犛牛,完成了一名上海遊客的“轉山”馱運行李及嚮導任務,而這,已是他在今年旅遊季完成的第二筆“大單子”。

阿里普蘭縣巴嘎鄉崗莎村位於“神山”岡仁波齊山腳,每年旅遊旺季,前來“轉山”的遊客絡繹不絕。這裏平均海拔5000米,在高原低氧低壓環境下,遊客需由當地人用犛牛馬匹提供行李搬運服務。上世紀80年代初,崗莎村民發現了這個商機,為提高創收,村裏自發組織形成“小團體”,在提供遊客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隨着時間推移,1996年,崗莎村委會成立了以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的“崗莎村犛牛運輸隊”。2010年,經縣政府批准,以協會的形式掛牌成立了“崗莎村犛牛運輸旅遊服務中心”。

2018年,為加強運營管理,規範制度章程,改革運行體制機制,村裏正式註冊成立“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運輸隊進入了規範管理拓展做強階段。據統計,僅2019年,公司共接待遊客16.9萬餘人次,人均增收1.22萬元,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户74户196人如期脱貧摘帽。

久美多吉是崗莎村的村委會主任,他屬於該村犛牛運輸隊的“元老”人物,當年成立公司的理念便是由他提出的。

“用心學習兄弟縣區先進經驗,專心聽專家政策解讀,虛心問計於學者和民間智囊,與大夥兒齊心討論研究,才有了現在‘以旅遊運輸為龍頭、畜牧業加工為支撐、餐飲零售為補充的集體經濟發展’的決策。”久美多吉説。

通過發展旅遊業,崗莎村集體經濟積累從2010年190萬元增長到2019年2500餘萬元,增長達13倍,羣眾錢袋子“鼓”了起來,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0.4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1.9萬元,增長了竟有4倍多。

“下一步,共同富裕仍是我們的目標。要通過‘以強扶弱’‘以點帶面’的方法,讓農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步夠格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久美多吉説道。(記者 餘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