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自覺地繼承了希臘文化,又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發展了自身的文化特點;這個帝國又已經統治了當時歐洲的相當大的部分,這對歐洲文化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今天劇和小編一起去探究一下關於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吧!
到公元二世紀,帝國的邊疆已經推進到最大限度。羅馬人對帝國邊界以外的一些民族,例如日耳曼各族,也有所瞭解,並且有一定的影響。在羅馬地圖上沒有標明的只有蘇格蘭北部,斯堪的那維亞的某些部分,以及俄羅斯北方。在這些地區的半遊牧民族,多半還處於部落聚居的狀態,其具體狀況還罕為人知。他們覬覦帝國的富庶,因而不斷越過帝國的邊疆,有時也以武力騷擾。羅馬帝國把這些部族看為只會“吧拉吧拉”説話的野蠻人(把野蠻人稱為babarians),看為敵人;也正如當初希臘人看羅馬人為野蠻人一樣。
羅馬人看高盧人(即凱爾特人),則是既蔑視,又帶有幾分尊重,稱之為薩提爾人(Satyrs)或泰坦人(Titans)。羅馬作家阿米阿努斯,馬賽裏努斯(AmmianusMarcellinus,約公元330—395年)在形容他們時説:“高盧人絕大部分都身材高大、面目清秀、眼光嚇人丶喜愛吵架丶蠻橫無禮。”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伯(Strabo,約公元前64—公元19年,著有《地理志》17卷)早已告訴他的讀者:“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如果一旦你把他們激怒,即便他們除勇氣和力氣外,手無寸鐵,也會和你拚命。”總之,羅馬人從一開始就看凱特人是一個強悍的民族。羅馬名將丶後來登上統治地位的凱撒大帝在《高盧戰紀》中描述他在公元前58至公元前51年間進軍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戰爭,其中所説情況和在此前後的各種資料也是相符的。
中歐和南歐的凱爾特人與地中海世界鄰近,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至於西歐北部,斯堪的那維亞包括今日的德國以及波蘭的社會和文化則長期沒有變化。這個地區的印度日耳曼民族在約公元前90年,希臘作家波賽多尼歐(Poseidonios)的筆下稱之為“日耳曼人”。後來羅馬將軍凱撒也沿用這個名稱。在凱撒征服了今日的法國之後,在羅馬繼任的皇帝向北、向東擴張的戰爭中,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接觸逐漸增多,到公元98年時,塔西陀甚至專題寫作“日耳曼人的起源和他們的地區”。
當時,日耳曼人還沒有開始寫自己的歷史,因此,塔西陀的記載成為對考古研究的重要補充。他以羅馬官員和其他目擊者的經歷為基礎,描述在萊茵河羅馬邊界以外的居民,也不時迴轉來敍述帝國邊界以內的居民。事實上,“日耳曼人”包括了幾十個部族。他們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紀年之前的八個世紀裏,佔領了從萊茵河到多瑙河、外契塞爾河(Weichsel)之間的廣大地區。這些部族包括勃艮第人(Burgundians)、法蘭克人((Franks)、弗里斯人(Frisians)、哥德人(Goths)、倫巴族人(Longobards)、撒克遜人(Saxons)、汪達爾人(Vandals)等。他們分佈在不屬於羅馬帝國版圖的歐洲廣大地區,也有一些日耳曼部族在帝國領土上定居,如今日的比利時與荷蘭。
我們現在對古代斯堪的那維亞、德國北部與荷蘭的情況已有不少了解;至於中歐和東歐的考古發掘還未曾有系統地進行。羅馬作家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23-79)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後,在龐培古城因塵土引起哮喘窒息致死。他著作的《自然史》其實是一部百科全書,其中包括了當時羅馬人聽説而沒有具體知識的各部族。老普林尼告訴他的讀者們,北方的費里斯人在房氈上生活,“如果地上被水淹,他們就像漂浮在海面上,到水退之後,他們又像是船沉沒後那樣狼狽。
日耳曼各部族,通常每個部族包括若干個氏族,每個氏族包括若干個家族,每個家族有共同的(有時帶神秘色彩的)祖先,聚居在一起,組成一個村落。村落還不能算一個社會,形成社會需要有城鎮。他們的經濟生活是以畜牧業為中心,農業為輔。農作物以燕麥為主,既用作糧食,又用來釀製啤酒,此外也種植麥類作物和菜蔬。文化上,最重要的是宗教,相信在天上主宰一切的是生育女神佛雷亞(Freya)和諾德(Njord)此外還信奉戰神奧丁(Odin,有的地方稱沃坦Wotan)和多那(Donar,有的地方稱索爾Thor)國王也就是祭司,主持向神祇獻祭。有的要到一定的樹林聖地,有的到神殿獻祭。
政治和軍事權力由軍事貴族掌握,這些軍事貴族自認是神衹的後裔。社會的其他成員包括自由農民,他們參與政治軍事的討論決定;還有半自由和全無自由的農户,只有部分權利或完全沒有權利。半自由農户是臣服的鄰近部落居民,完全沒有權利的則是指戰爭得來的俘虜。
以上就是關於羅馬帝國和它以外的世界的歷史故事,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