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煙台渤海之濱的夢境丹崖山上,屹立着一棟雄偉莊嚴的古閣祠建築,在渤海獨有的澎湃浪濤下,山丹海碧,林木凝翠,長廊的椽檐恰與海天一色,色調顯得出奇的柔和。
到蓬萊閣前,我心裏充滿期待。“蓬萊閣”,一個如詩畫般的名字,讓我向往不已。
膠東之行,蓬萊閣這裏曾是八仙出海之地:相傳有一天,八位仙人在蓬萊閣飲酒聚會,一時興起,要過海去對面廟島遊玩,相互約定不許乘船。於是,漢鍾離坐在一把芭蕉扇上,呂洞賓手執拂塵,韓湘子玉笛橫吹,藍采和手擎大花籃,張果老倒騎毛驢,鐵枴李腰間攜帶一隻大葫蘆,曹國舅手持玉板,何仙姑手拿粉蓮。八位仙人藉助各自的寶物,凌空而去,飄洋過海,便留下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美麗傳説。
“蓬萊水城”。
“人間蓬萊”牌坊。
蓬萊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比,華夏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獨與大海為伴,兼山海之勝。
蓬萊閣記
蓬萊閣景色很美,面朝大海,有霧,像是人間仙境海天一色,景色優美。
一陣煙湧來,這閣就隱沒在煙霧之中,影影綽綽,現出一片朦朦朧朧的影子。
正是這虛幻縹緲的感覺,凸顯出蓬萊閣神秘蕩搖的色彩。
而此時,這島、這閣、這山、這海,使人想起迷幻的海市蜃樓。
蓬萊閣在水城北丹崖山上,主要建築有呂祖殿、三清殿、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等。
蓬萊閣這塊寶地,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是養生修性的絕妙佳境。
自古以來仁者志士匯聚在這裏,建舍修道院。
長年累月,這裏的建築物越來越多,把所有能利用的空間幾乎全部開發利用,致使所有的建築彼此相連,成為一體,這就是蓬萊閣的一大文化景觀,也是集眾家之長,融合成氣勢恢弘的古建築羣。
丹崖山頂“普照樓”。普照樓,又名燈樓,位於蓬萊閣東北角的丹崖絕壁之上,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時寸為夜間行船導航用的標燈。1為三層磚木結構,樓體六稜,樓頂斗拱,內設扶梯盤旋而上。頂層木構,六柱支撐如亭狀,周匝木扶欄。
站在“蓬萊仙島”的頂層,我就這麼呆呆地望着海面,心中已知海市蜃樓是百年奇觀,人就是有“總想碰碰運氣”的心理,如果看不到,又會自我安慰,“也不是誰都那麼幸運的”。
我們去的那天天晴,天色湛藍。聽説雲霧繚繞的天氣,蓬萊閣若隱若現,登頂蓬萊閣濃霧在遊客之間環繞,飄忽,宛如天境。
站在蓬萊閣上向北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映入眼簾。當雲開日出時,可看到長山列島中的一羣島嶼,像一顆顆綠色寶石鑲嵌在碧藍的大海中。
而當海上飄浮着一片白色雲霧時,那些島嶼就在這雲騰霧繞中時隱時現,蓬萊閣也迷離縹緲。一陣風過後,這閣顯出了它雄偉的姿態,檐角高翹,朱棟流雲,像要凌空飛去的樣子。
蓬萊閣的景色令我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好不容易找到了蓬萊閣,竟然是個“矮個子”:閣樓高僅15米,坐北面南,雙層木結構建築,始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
蓬萊閣
蓬萊閣內八仙過海壁畫。
蓬萊閣內八仙過海眾生相。
蓬萊閣內八仙過海眾生相。
蓬萊閣內八仙過海眾生相。
登臨閣上,扶欄四顧,海、天、城盡收眼底,矮小的“蓬萊閣”憑藉山的高度,倒也讓人生出山高海闊、八面臨風的感覺。
“海天一色”碑。
倚着蓬萊閣古老的垛口,遊目聘懷。但見海天一色,浩渺無際,那遊馳的船舟,彷彿是飄在空中的串串風箏,漸漸遠去,又徐徐飛來;那湛藍的海水倒映着左右逶迤的峯巒和挺拔的樓閣,就像是一幅精緻的山水畫,久看不厭,不捨離去。
遠處海天一色,輕紗般的雲霧纏繞閣下,亭樓殿閣錯落有致,建築凌空。站在閣上,海風徐徐,風光旖旎,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使人有飄飄欲仙之感,不枉為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