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邊古韻紙家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第一次走進紙家,源於在重慶罾潭駐村。到罾潭那天,我和老邱在龔灘鎮政府報到之後,經馬鞍城,沿蜿蜒盤旋的進村公路一路疾馳,就在那個叫盛塘壩的地方,一個吊腳林立、翠竹搖曳、溪水潺潺的古寨映入眼簾。看着古韻悠然的村寨,我們欣喜如狂,在如此古樸的地方駐村,是多麼幸福。

在村裏迅速安頓了下來,就把駐村走訪的第一站選在盛塘壩。我們拉上在村委工作的老熟人冉俊傑一起前往。一路上,俊傑告訴我們,在機構改革之前,罾潭是一個鄉,盛塘壩隸屬罾潭鄉的紙家村,現在改叫罾潭。由於歷史悠久,村民們依舊把盛塘壩、河溝、河腳和青岡坡一帶叫紙家。隨着俊傑的講述,紙家古寨的風情畫卷徐徐展開。

紙家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龔灘鎮罾潭村,於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建寨。古寨背靠沿巖大山,面朝阿蓬江水,四周翠竹滿山,古木參天,因造紙歷史悠久,故得名紙家。六百餘年來,勤勞智慧的紙家人,造就了紙家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

據寨上《冉氏族譜》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頭和尚在酉陽龔灘馬鞍城率眾起義,奉節人冉守忠入酉平叛,路過罾潭,見罾潭山勢險要、溝壑縱橫,依山傍水,扼阿蓬江和沿巖天險,是水陸交通要衝,遂在此屯兵。部分冉氏族人留在罾潭,與當地土著一起從事農業生產、狩獵捕魚,代代繁衍生息,創造並形成了扳罾、吹嗩吶、做道場等獨特的民間文化。元至正年間,冉守忠十世孫冉如鵪又奉命率兵駐紮罾潭鎮守阿蓬江,與當年留在罾潭的族人於紙家建寨,遂形成自然村落。由此,一代又一代紙家人依託便利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拓展鹽運、榨油、造紙、商貿等產業。這裏一度成為川鹽古道的重要通道和阿蓬江流域重要的商貿中轉地。

在俊傑的帶領下,我們信步走進古寨,只見幾十棟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飛檐翹角,掩映在蒼松翠柏中。寨內梯步小道貫通左右上下,勾勒出“田”字格佈局,別具匠心。村前的小溪向阿蓬江奔流而去,綠油油的玉米在田地裏吐着蕊兒,這一刻,我們彷彿走在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

俊傑告訴我們,古寨有68户328人。村民相處和睦,民風淳樸。村中有阿蓬江大峽谷、紙家古渡、古井、古道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村落經過一次又一次修葺與重建,依舊保持了歷史的痕跡,保留了人文的氣息,屹立在綠水青山之間。

我們一邊逐户走訪,一邊加班加點收集編寫關於紙家的資料,想讓古寨為更多人所知。在古寨辛老爺冉廣辛舊居,92歲的冉隆生老人介紹,辛老爺舊居修建於1840年。相傳,清道光年間,冉廣辛經營榨油生意創下豐厚家資,之後捐資修橋鋪路,興辦義學,開市貿易,致力於家鄉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鄉賢。

如今,我因為工作的緣故離開了紙家,但悠悠吊橋、清澈江水和那裏的一切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令人欣慰的是,紙家古寨成功入選重慶市第三批市級傳統村落。我相信,紙家將在這塊金字招牌的帶動下,煥發出美麗迷人的笑顏,成為人們尋鄉愁、品古韻、遊峽江、進農家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江畔罾潭,古韻紙家。離開紙家的日子,每天都在回味無盡的情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7 字。

轉載請註明: 阿蓬江邊古韻紙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