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新華社基加利9月4日電(記者朱紹斌 應強)8月中旬,一場暴雨突襲“千丘之國”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正式拉開了雨季的序幕。

  在基加利市郊登高遠眺,只見四面層巒疊嶂,霧氣氤氲,宛若一幅幅山水畫。驅車回市中心的路上,繞過了一座又一座山丘,一路上都是平坦整潔的瀝青路。行至市中心附近,戴着口罩的人羣下班後腳步匆匆。戴着紅色、綠色頭盔的摩的司機載着乘客在馬路上往來如梭。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俯瞰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區。新華社記者 劉暢 攝

  記者五年前因報道非洲聯盟第27屆首腦會議來過盧旺達,當時就被這個“非典型非洲國家”乾淨整潔的公路和良好的治安環境所吸引。如今再到基加利,發現道路更暢,綠意更濃,景緻更美!

  盧旺達的公路建設離不開中國企業在當地的“精心耕耘”。據統計,中國企業修建的公路佔盧旺達國家公路總里程的70%。

  “我們修的路有自己的特點。你只要看到路中間有綠化帶,路兩旁有人行道,就基本可以確定這條路是我們修的。”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基加利新機場路項目經理田衝自豪地説道。32歲的田衝在盧旺達工作近10年,可以説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在非洲修路架橋的事業。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車輛行駛在中國路橋承建的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新機場路上。新華社記者 朱紹斌 攝

  田衝介紹,他目前負責的項目全稱是布格塞拉國際機場路升級改造項目,全長13.8公里,是基加利新機場路的部分路段,目前道路工程進度完成了80%以上。盧旺達為了緩解基加利現有國際機場高負荷運轉壓力,自2017年開始建設新國際機場。

  行駛在項目路段上,記者看到平坦的路面為雙向四車道,部分路段有六車道。公路中央的綠化帶種上了棕櫚科植物,照明路燈高高聳立。行至郊外,公路兩旁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甘蔗林。

  在項目路段的終點,十餘名工人正翻修加固一座老化的橋,一名當地員工忙碌地操作着一台挖掘機,給其他工人運送砂石。田衝説,這台挖掘機頗有來頭,它曾在中國路橋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項目上“服務”了三四年,2017年鐵路項目結束之後被轉運到盧旺達,在這個項目上繼續“發光發熱”。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在中國路橋承建的基加利新機場路施工現場,一台多年前曾在肯尼亞蒙內鐵路建設項目“服役”過的挖掘機,正在新的項目上作業。新華社記者 朱紹斌 攝

  早在1974年,中國路橋的前身——中國交通部援外辦公室就進入盧旺達工程市場。

  中國路橋基加利辦事處總經理李劍波回憶起他1989年第一次踏上盧旺達時的情景:當時在盧旺達穿鞋的基本都是富人,農田荒蕪,到處是土路,路上也沒太多車輛。他和同事們就在那樣的環境下開始工作,同時還要應對瘧疾等疾病。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盧旺達小朋友在招手。新華社記者 劉暢 攝

  “但經過幾十年發展,盧旺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劍波説,除了幫助改善盧旺達的交通狀況,中國路橋還一直致力於培養當地人才。目前公司在盧旺達各地項目的3000名員工中,當地員工佔比超過90%。

  盧旺達人阿納斯塔斯是新機場路項目的秘書。他告訴記者,在中國路橋工作的近7年時間裏,他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友善和無私。他不僅獲得了穩定的收入,還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從一開始對道路基建工程一無所知,到如今已能在工地進行工程監督”。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晚高峯時期車輛行人忙碌景象。新華社記者 朱紹斌 攝

  一條條盤旋在“千丘之國”的現代化公路,見證着中盧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合作,也見證着兩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雙邊關係。

  上個月,中國政府援助的20萬劑國產新冠疫苗運抵盧首都基加利國際機場;本月底,盧旺達還將以主賓國身份參加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據統計,2020年,24家中國企業在盧註冊,給該國帶來總計約3億美元的投資,遍及建築、礦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從設施聯通到民心相通再到日益增長的經貿合作,中盧合作深刻昭示着“一帶一路”的無窮魅力。(視頻:劉暢、呂天然、吉莉;編輯:王豐豐、金正、徐曉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7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非洲“千丘之國”,公路為什麼這麼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