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聽 | 全國各地古鎮相似度99%?文旅不能只靠複製粘貼
評論員張莉
差不多的白牆,差不多的紅燈籠,差不多的小吃,逛古鎮的體驗像極了流水線。
這幾天,網友們熱議,古鎮的相似度越來越高,統一的青磚黛瓦、小橋流水,連特色小吃都一樣,烤魷魚、臭豆腐還有澱粉腸,查重率99%,另外的1%是當地人口音。
毫無新意的商業化,導致去哪都“差不多”,清一色的仿古街像搞批發,特色小鎮失去特色,連文化的厚度都被統一包裝了。遊客大老遠趕高鐵飛機過去了,實際一看全是“色差”,小鎮能被記住的元素太少。
大家出遊追求 “詩和遠方”,你給他看“差不多模板”,重營銷、輕體驗,這樣的旅遊經濟很難堅持。相比之下,麗江古城注重慢生活節奏,用氛圍感留住文藝青年;烏鎮在每年10月舉辦戲劇節,打造藝術烏托邦,在保留地方風味的同時,還能適當整活兒,升級到2.0,殺出自己的出路。
搞旅遊不能圖省事,套個模板複製粘貼,成了遊客的“差不多”視覺災難。要跳出相互模仿的怪圈,找到特立獨行的旅遊產品,防止古鎮化翻版、簡單化複製。留住遊客,有“乾貨”,這才是景區的生存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