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小葉紫檀騙局,你還傻傻的信己為真?小葉紫檀真假揭露篇
小葉紫檀佛珠手串,很多朋友都很喜歡,但是有多少朋友真正懂呢?近來身邊不少朋友看我瞭解這個就來問我説也想買來自己玩玩,但是怎麼看到各種網上商城上都是眾説紛紜,各種PK對比鑑定,有的甚至還搬出了某國公主做代言説事兒,更甚者還鼓吹店裏小葉紫檀佛珠全部是採用的是“拆房老料”。面對這麼混亂的市場,不少新手玩家朋友不免迷茫上當受騙也屬正常。
1、拆房老料不存在:一個拙劣的謊言
前面,我對市面上所謂的“爆滿金星”已有論述,如果説,針對虛假宣傳的金星密集度,我的態度是反感,那麼對着漫天花雨般的“假金星”,則是痛恨了。在這裏我敢説,如果真是金星密集度極高,且銷售價格很低的“爆滿”,絕對絕對無一是真品,這是鐵打的成本決定的!
小葉紫檀佛珠手串當下的火熱程度,不亞於當年的洛陽紙貴,到了全民熱炒的時代,按照傳統,當某件事情火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山寨,也就是作假。今天就跟大家説説小葉紫檀行業造假的內幕。
1、方言中的“小葉”與“大葉”:古今大葉大不同
1996年前後的盧氏黑黃檀事件,很多人不知道,當年的盧氏黑黃檀,就是今天被作為偽品的“大葉紫檀”,今天所謂的“大葉”,與古代所言的“大葉”並非一回事,古代的“大葉”指真品,而現代的盡是產於非洲的盧氏黑黃檀(一種酸枝木),並非與“小葉”同種。
古代的“大葉”,“小葉”都是指同種的“紫檀”
古代的航運不便,為節省運輸的成本,紫檀在上船之前,定會將無用的部分清理乾淨,中國人甚至是帝王的工匠,都沒有見過的紫檀的葉子大小,所以,這個名字並非是根據葉片大小起名。
關於“小葉”一名的由來,比較有説服力的解釋,我傾向於馬未都先生的論述:“多年以前我曾聽老工匠説過,紫檀的棕眼大小可以區分材質的優劣,小眼兒比大眼兒的好。北京方言兒化非常嚴重,小眼兒外人聽來就是小葉兒,外行人想當然稱之為小葉兒紫檀,久而久之,以訛傳訛,謬種流傳至今。”
這種“方言誤會”,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故事,但是,這是古人口中的“大葉”,與今天所指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現代的“大葉”則是指非洲盧氏黑黃檀,一種廉價的酸枝木!
九六年時,有人從馬達加斯加進口了一種木質堅硬的木頭。其心材新切面呈橘紅色,久而轉為深紫色,紋理特徵與我國古典傢俱中所用紫檀木相近。此木經某一個權威機構“鑑定”為紫檀木。從此,中國貿易部經過艱辛努力,終於從印度洋島嶼的密林中發現紫檀木種,併購回數百噸紫檀原材,經專家鑑定,確認是中國明朝時期使用過的老紫檀木,從而否定了百年來真正紫檀早已絕跡的説法”的消息被大肆傳播。
很多人開始囤購這種“紫檀木”併購買這些“紫檀”製作的傢俱或工藝品。之後,馬達加斯加向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遞交書面報告,説明本國不產紫檀木、其出口到中國及其它國家的深色硬木均不是紫檀木。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還特地請法國熱帶木材研究所專家到馬達加斯加考察並起草了一份詳細報告交給聯合國,證實馬達加斯加的報告屬實。馬達加斯加為了糾正誤導,正式將“盧氏黑黃檀”的全部資料提供給中國林業研究部門,從此真相大白。但事已至此,對於這種木材,在國內已是囤的囤,買的買。事情的真相對一些人的利益構成了很大威脅。
面對真相,黑黃檀的價格暴跌,可是,兩三年風頭過去後,很多商家又打起了歪主意,而他們的辦法就是:攪渾!在此之後,全國開始有大量的商家,刻意宣傳“大葉紫檀”(正巧黑黃檀的密度,棕眼均遠遜於小葉,符合古代對“大葉”的定義),暗示其與我們平日所提的“小葉紫檀”同種,由於紫檀的市場向來緊俏,很多人也就接受了這一説法,並迅速流行開來。
2、重量≠密度:稱重是行業的恥辱
“用稱重”談密度,簡直是行業的恥辱。那麼多人選擇妥協而不是跟大家講清楚,太令人心寒,這種競爭方法就是慢性自殺,同時也是對玩家極大地不尊重,小聰明不代表有智商,在很多時候甚至是愚蠢的。
老料因含水率低並不一定就會重,這裏指的老料,是指放了很久,幹度烘乾後的珠子,料放的久,足夠的幹,才可以用來做珠子,否則在實際佩戴時,非常容易開裂,可是,自有人通過稱重來宣稱密度高後,大多商家選擇了隨波逐流,你的五十克我就用濕料做出六十克,現在甚至木料商都會把温料也一併拿出來賣,新入行的珠坊動不動就會被坑,做出來的珠子也不符合幹度的要求。
(↑高密手串的棕眼實物拍攝。棕眼非常細小,掂在手中,有“沉甸甸”的感覺)
(↑頂級高密手串的棕眼實物拍攝。如果不放大幾乎看不到棕眼,屬於收藏級老料)
看密度,就看“棕眼粗細”
棕眼小的木料更細膩,密度高:棕眼粗大,木質的密度就低,從顯微鏡下面看,棕眼就是一條條空洞,這種導管粗壯,密度自然就低。
看密度,就看“光澤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高密度(小棕眼)的料,再細緻的精工打磨,都無法使用手串有好的光澤.在無蠟的情況下,只有高密度材料才可以拋出好的光澤,棕眼大的料,無論怎麼打磨,棕眼還是依然會這麼粗大。
3、沉水不足以辨真假:硬木皆可沉水
沉水是多種硬木的特徵,密度大於水者,皆可沉水。連售賣假貨的奸商,為了佯裝貨真價實,都會列舉一些“辨別真假的方法”,沉水測試,就是其中一條,因為沉水木必是紫檀,而紫檀大多都可以沉水。混淆硬木的密度大多大於水,並非只有紫檀能沉水的事實。
常被用於製作紫檀仿貨的木料不下十種,就連最常見的非洲盧氏黑黃檀(就是現在的“大葉紫檀”),明明不是紫檀科,屬於酸枝木,但其中密度偏高一些的木料,也可以沉水,所以,以沉水來判斷紫檀是無效的,沉水,最多可以説明,這塊木料是硬木,或者,這塊木料曾經被灌鉛。
紫檀也有可能不沉水
也有少數小葉紫檀木會出現比水密度低,因而不沉水的情況,對於這個事實的存在.有些人是知道的,只是大家對此都不説而已,如果是比較細的大約直徑在十釐米左右的紫檀木(樹齡較短的),就無法沉水。
而即使是老科,其特別靠近樹木的上頭部分,有些就不沉於水,還有樹木的表面一釐米左右厚度的部分,也會不沉水,當然,這些佔比例較低。
不鼓勵用沉水測試,紫檀怕水,如此測試過於浪費。
紫檀木料珍貴,來之不易,其木性極其怕水(所以,在與“盤”相關的文章裏,大家都提過一定不要用汗手揉搓),將整串放入水中,至少我是心有不捨的,放入水中對紫檀木性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1、紫檀顏色之謎:血紅、紫色都對,黑色錯。
紫檀氧化前血紅,氧化後紫色。小葉紫檀的顏色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印度人説是血紅色的,中國人説是紫色的,這是由於運輸中的氧化構成的差異。
剛切開的料,是血紅色,因此印度人認為是血紅色的。古印度人將小葉紫檀木料研磨成粉作為一種高級紅色染料,用來染紅布,這是因為紫檀素本身就是血紅色的。
放一段時間後,變為紫色,因此中國人稱之為“紫檀”。紫檀在印度切下後,在古代,是通過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緬甸到達中國,此時,紫檀的表皮已經被氧化為紫色,因此,中國人認為是紫色的。
同理,剛做出來的紫檀手串,顏色是血紅色的,放一段時間後變紫。紫檀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紫檀素,這種物質很容易在空氣中被氧化而變色,因此紫檀木料在未被加工前,是很地道的血紅色,顏色比較鮮豔,這就是為什麼剛剛從佛珠加工坊出來的紫檀佛珠,表面顏色是那麼紅。
加工成佛珠後,表面完全裸露在空氣中,無可避免地被氧氣氧化,顏色也就會隨時間慢慢變深,完全放在空氣中一個月左右,顏色就會變成深紫色。
也有木友説,最後會變為黑色,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由於光線原因的錯誤判斷,在光線充足的前提下,會清楚的看到是紫色。
第二種,是盤法有誤,有髒東西(油泥)進入紫檀表面,使顏色發烏黑,太多人不懂“盤”,因此這也是目前的常態。
2、色與新老無關:新料、老料的顏色之分
新料、老料與顏色無關,或者説與顏色的濃度有關,與深淺完全無關。
紫檀開料前是血紅色,氧化後是紫色,“色淺新料,色深老料”完全是想當然的結論,這甚至違背基本的紫檀常識。
這裏,不妨再做個簡單回顧:據西晉崔豹著的《古今注》中記載:“紫旃木,出扶南而色紫,亦謂之紫檀。”這裏的扶南是指越南,其實越南不產紫檀,當時是一個木材集散地,很多商人都是從那裏購買紫檀,以為那是產地,便有此記載。但這裏有一點是絕對正確的,那就是“色紫”。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真者,揩粉壁上色紫,故有紫檀名。近以真者,揩粉壁上果紫。餘木不然”。
取紫檀木塊在白紙或白牆壁上劃痕,色紫紅者為真,這也是準確的。其實從紫檀的名字就不難想到它的顏色,“紫”必然是紫檀的特徵之一。
這裏的色紫,是指氧化後的顏色。
紫檀的顏色,是先紅後紫.剛拋開的紫檀,內部是血紅色的,放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為紫色,這也是印度人稱之為“血檀”,中國人稱為“紫檀”的原因,從印度運送到中國後,即使內部還是血紅色的,外部已經氧化為紫色了。所以,用顏色深淺來説新老料,完全是沒有任何事實的異想天開。
新切開的紫檀木料色淺,放置久的紫檀木料色深,而這一過程只需要幾周,如果按照色深即為老料來判斷新老料,那麼剛切開的紫檀就是新料幾周後就變成了老料.豈不是笑話?但是,用顏色濃度區別是正確的。紫檀的顏色來自於其內部的紫檀素,因此,切開看會比新料血紅的多,老料生長時間久,紫檀素更為充分而氧化後,也會比新料紫的多。
有的商家,正是抓住這一點,將新做的手串做新料賣,而將手串放置幾周後,其顏色氧化變深,就翻幾倍價格當做老料銷售。這無異於把新入門的客人當作傻瓜,我相信,這樣的騙局不會持續太久。
3、什麼是牛毛紋:牛毛紋與棕眼的區別
牛毛紋就是棕眼。牛毛紋/棕眼其實是一回事,就是木質內輸送養分的導管,其與金星形似,切勿把牛毛紋/棕眼誤作金星。
如果您在顯微鏡下觀察小葉紫檀切片,會看到一條條的管孔,這些管孔又叫脈管,是輸送水分和營養的通道。這些脈管直通樹幹的各個角落。在加工佛珠時,這些脈管在佛珠表面留下的橫截面,就會形成一個個點,因為脈管是空的,乾燥後這些脈管就會收縮,因此就會形成一個個凹點,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棕眼。
簡單的説:把木料橫着切,導管就叫做棕眼。(一個個凹點)
把木料豎着切,導管就叫牛毛紋。
(看這張圖片.相信您就能明白為什麼稱之為“牛毛紋”了)
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棕眼為橫切導管表現形式,牛毛紋則是豎切面。再把話題展開,當導管生病內有結晶時,就成為“金星”(發金亮色)。有一些密度特別高的紫檀,棕眼或牛毛紋會小到看不清,但如果放大鏡看一樣會有,否則就該懷疑是不是科檀或者其他檀木了。
別將牛毛紋/棕眼誤作“金星”。
剛剛接觸紫檀的新木友,或許分不清楚牛毛紋,棕眼和金星的區別,尤其是這幾年,紫檀的愛好者變得原來越多,很多商家,甚至打着牛毛紋的圖片號稱是金星,賣出上千個也沒有客人提出問題,讓人啼笑皆非。下圖是自盤的一串帶金星的紫檀,因為已經氧化變為紫色,所以非常容易看出其中的區別。
(凹下去的點是“棕眼”,凹下去的線條是“牛毛紋”,凹下去發金亮的則是“金星”)
有時,是牛毛紋/棕眼,還是金星.要盤了之後才容易看出來。
這是因為,牛毛絞棕眼都是凹下去的,在製造佛珠的過程中,難免有木屑被填充到裏面,這樣從外面看上去,好像也是金星一樣,很多人甚至會刻意將粉末在紫檀外圍塗抹,更有甚者,會在外部上漆、蠟、或者502膠水,使其粉末不在盤的過程中掉落,這已經與詐騙無異。
究竟是牛毛紋,棕眼,還是金星,商家在銷售的時候,可能會分為不同類,這也是目前市場混亂的現象,若是良心佛珠,就會給金星紫檀提供三個月的退貨期,支持任何形式的檢測。真,才敢於承諾,也才不至於砸了自己的招牌。
4、説紫檀“油性”:油性好,成色好
談“油性”,密度高,油性好;油性好,成色亮;包漿快。
紫檀並非高油脂木料。它並不會像血龍木一樣,切開後會有油脂留下來,也不會像沉香一樣,木紋裏含有可以燒的着的油脂,油性再好的紫檀.油脂含量也非常少,應該説,紫檀的油性好壞是相對於其他紫檀比較的。看起來油汪汪?可能井非是油性好,而是打蠟,上油漆,或者塗抹了膠水的結果,紫檀的油脂,無法支撐“油汪汪”的視覺效果。
油性與打磨:油性與打磨效果關係密切,油性較差的紫檀,直觀看上去發乾,如果油性不好的話,即使再精緻的打磨,也最多使其亮一點,發乾的感覺還是去不掉的。油性的高低,影響“盤”的效果。所以,油性高,打磨出來就會更“亮”,色澤更飽滿,這樣盤出包漿之後,才會有温潤如玉的光面感。
判斷油性,看密度:可以通過棕眼粗細判斷,一般棕眼細膩的密度高,而密度好的紫檀油性相對也好。雖然並非絕對,但棕眼粗的註定油性差。
判斷油性,看顏色:老料的顏色較深,較紅潤,油性好,而油性差的珠子則顏色較黃,發白。
如何判斷上油的紫檀?為了使油性看上去更好,有的商人會在銷售之前,在珠子上塗抹橄欖油,在選購的時候,可以選擇帶一塊棉布,或者是我捫盤珠子用的手套,然後稍微盤兩下,如果珠子是上過油的,珠子就會顯得沒有原來光亮,如果沒有上過油的珠子,會變的稍微光亮一點。
5、紫檀與掉色:掉的就是紫檀素
紫檀的掉色,那是紫檀素!常有初次接觸紫檀的木友,問及自己的紫檀手串掉色是否正常,我想,這大概是剛剛接觸紫檀一定會問到的問題,遂在這裏解答。紫檀是非常珍貴的染料,色素含量極大,掉色是對的。
很多賣紫檀的商人都不清楚,在紫檀尚未被印度皇室認可之前,是民間最貴重的染料,其貴重的原因,就是因為紫檀的成色純正,且色素豐富,一根紫檀,甚至可以染紅上百匹布料,這裏的紅色成分,就叫做紫檀素。
只有真正的紫檀,才有如此豐富的紫檀素。紫檀素多到什麼程度呢?請參考關於白紙摩擦紫檀的測驗方法,是否是小葉紫檀,這是最核心的測試方法之一(劃痕越深表示紫檀素含量越多)。一隻小葉紫檀手串,在盤出包漿之前,一般都會持續掉色。
新買的真紫檀,不掉色,是什麼原因?這裏要分為“掉色少”還是“完全不掉色”,前者説明該手串拋光的目數高,做工更精細,由於表皮更平滑,所以使盤玩時掉色的情況變少,後者,則説明該手串上過油漆,或打過蠟,表皮外面覆蓋了一層東西,使之無掉色特性。
為什麼用手“盤”後,就不掉色了?其他篇章曾有論述過,用棉布是唯一的正確方式,手上的汗液,油脂,會侵入到紫檀表面木質的管道中,使外表結出一層“油泥”,阻礙了紫檀與外界的聯繫,使之掉色的特性暫時消失。
假紫檀掉色嗎?掉,但顏色與真紫檀迥異。總之,掉色是完全正常的,更無需擔心,當包漿形成時,小葉紫檀的顏色由紅變紫,外表猶如增加了一層琥珀似的薄膜,才會停止掉色。
給大家説説小葉紫檀的特點和常識,只有真正瞭解了小葉紫檀,才能做得不被藥。
2、同料與成本:更流暢的視覺體驗
3、什麼是小孔:細緻工藝的體現
上圖中,就是現在的工藝,繩與孔緊密貼舍,和完整的正圓是現在的標準,定下的標準是不得超過2mm,事關工匠的態度是細緻認真的體現。
4、正圓的逆向選擇:無規矩不成方圓
佛珠為什麼要“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