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説起長江我們第一會想到三峽大壩,但是還有一處遊覽勝地相比去過的朋友也都知道那就是“巫峽”,巫峽因為其絕壁上的懸棺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參觀,當地也有很多對這些絕壁懸棺描素,很多人會心生疑問如此高的峭壁古代先人是如何把棺木運上這裏,又是如果固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一下。

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三峽懸棺位於三峽一帶,因為地域不同,有的又叫做船棺或者巖棺。這些棺槨可以追敍到戰國時期是古代巴人的一種埋葬先人的傳統儀式,因為在當時巴人的眼裏“彌高者為貴”,所以逝者的家人都會把棺槨運到絕壁或者半山腰之上,也有人認為施行懸棺葬是“孝道”的表現或是為了追求吉利。

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三峽懸棺的記載最早可以追尋到南北朝時期,而且懸棺這種安葬形式在我國也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而且分佈廣泛,但是基本都集中在南方一代目前為止北方尚未發現有此安葬方式,在南方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以及台灣等11省市境內河流兩岸的峽谷之中。

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懸棺的開鑿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認為人工開鑿將棺木運送到峭壁之上然後將去路毀掉;另一種是利用長江季節性雨水分佈,在漲水之時將棺木運送到固定位置;第三種是利用繩索人工牽拉上去;這種墓葬形式也充分的體現了中國“逝者為大”的傳統。

懸棺墓葬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六種,即“木樁架壑式”、“天然洞式”、“人工開鑿橫式”、“懸崖木樁式”、“崖礅式”、“巖緣式”,每種方式都盡顯了當地的民俗傳統和地域特色,唯一沒有區別的就是都是將棺木懸於高崖之上,在我們現代人看來視覺衝擊力是極其震撼的,因為這些峭壁經歷了千萬年的雨水沖刷現在看來更為險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61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峽懸棺一個未解之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