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位奇人,一生靠雙腳走遍21個省,留下一本煌煌六十多萬字的千古奇書。
他就是徐霞客,此兄喜新厭舊,很少同一個地方重遊兩次。
想想也是,重遊對他來説,是生命的浪費。
然而,齊雲山,他卻來過兩次,留下一篇《遊白嶽山日記》。
全文語氣急促,仍不乏精彩美句。
齊雲山,在老鄭心中,被他種草已久。
上山
老鄭這次來齊雲山,是因為路過。此山,宛然兀立於國道邊。
手搭涼棚,抬頭翹望,山中確有白雲,白雲深處,似有人家。
景仰的名山,高聳在面前,又恰好時間允許,若再不上去,有違我旅行創作者的身份啊。
時間有限,我選擇纜車而上,爭取3小時內結束旅行!
我想,當年若有纜車,徐霞客也會選纜車而上。
他並不是一位窮遊者,相反很富裕,有許多艱路險途,他是僱僕人用擔架抬上去的。
畢竟人生苦短啊,一生要儘可能地見多識廣,不爭分奪秒是不行的。
何況,他還要擠出時間來寫遊記。
纜車筆直地把你送到了海拔400多米望仙台。
出了望仙台,緊接一段下坡,又陷山谷之中,心中不免狐疑,莫是纜車白坐了?
此時,是另一種風景,霧薄,人少,幽靜。
那些被我甩在後面的遊人,冷不丁傳來嬉笑聲,猶如來自另一個寰宇,憑空生了幾分不真實感。
當年,方臘在此與官兵纏鬥,屍橫遍野。
很快碰到一處遺址。
圖為棲真巖,以崖為殿,是齊雲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
老鄭在這古碑前駐足良久,這古老蒼涼的石碑,穿越時空而來,為僅存之古物。
當年徐霞客所見,與我今日所見,應是略同。
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徐霞客説:
“崖石中空,人出入其間,高爽飛突,正如閶闔”,純屬天工巧拙,乃為一天門。
崖下一排白嶽碑林,列隊歡迎,似乎在招手,請君觀瞻。
過一天門,即入“真仙洞府”,此為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徐霞客寫道:
“石崖三面為圍,上覆下嵌,絕似行廊。循崖而行,泉飛落其外,為珠簾水。”
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
以前修行的道士也居住在洞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集中了的大量的摩崖石刻。
它們鑿在石崖,嵌於洞穴,少者一二字,多者千餘文。
其內容受“新安理學”和徽州文化的影響,融儒、道、佛三教為一體,流派紛呈。
既有擘窠巨字,也有工筆小楷;或高華莊重,或俊秀流暢。
儼然為歷代書法大展覽,為齊雲山增添了無限美感。
齊雲山的石刻及碑刻遍佈全山,可以説是中國書法、詩詞和楹聯文化的一個活化石。
古代文人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中的立言,題詞刻碑,算是一種立言的形式。
刻在石頭上,比寫在紙上,更容易物理長存,雖不容易傳閲,但只要立於名山上,被後世觀瞻是肯定的,且流量有保障。
我想,幸虧古代文人,從小舞文弄墨,書法基礎和古文功底普遍紮實。
擱現在,憑今人那醜書水平,在景區內隨意潑墨,就不是文雅,而是塗鴉了。
繼續前行,依山麓三里,天已暮,幽麗愈深。
不覺到了二天門,過門後,頓覺眼前一片開闊。
對面懸崖民居依山而建,一字排開,宛如天上人間。一練懸瀑掛下數丈,嘩啦啦的。
山間的雲霧,説來就來,才幾分鐘,竟咫尺不辨,下起了小雨。
對面的村莊,先是朦朧,進而消失。
又過了會,氤氲乃去,村容再現,洗過似的。一刻鐘不到,亦真亦幻。
我就呆在原處,目睹一切,也是醉了。
此時,天色暗沉,偶遇山民,問她今日能否走完?
她説快5點了,不如在山上住一晚,山上住一晚?多少錢?答曰180元。
當即決定,今晚就住山上,頓覺輕鬆。
逛街
圖為名傳流世的懸崖峭壁上的“月華天街”。
現如今齊雲山上住着幾十户人家,均為道士後裔,世世代代生活在山上。
但你説,住這裏的山民,是否自帶“坐看雲起雲落,笑看花謝花開”的閒情逸致?
那倒也不見得。
每經過一家旅店,便會有人拉我入住,且帶着價錢還可商量的殷切神情。
“丁復先”3個字很大,老遠就看見了。
給自己的房子直接寫上名字,這產權主張很是張揚,給過往的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見者皆可作證啊。
不知不覺,天街已走了一半,回頭一望:黑瓦白牆,馬頭翹角,錯落有致,又被雜亂生長的枝椏相疊,一副清格而自在的美感。
這畫面,我馬上想起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民居國畫。
路過由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宮”,太素宮背倚齊雲巖,前臨香爐峯。
此峯上面一座金燦燦的小亭,成了整條天街,不變的焦點。
這是月華天街的最中心了,也是各地道士和香客嚮往聖地。
再往裏走,天街變窄,蜿蜒成石階。
我得儘快把住宿定下來。
這家太素宮隔道而建的“梅軒道院”,大門洞開,怯生生的進去,發現這老房子真大,居然也是一家旅館和飯店。
那就住下吧,走累了!
住店
這就是旅店前台,兼飯店店堂。
道法自然的凌亂,處處透着實用主義的哲學。
那半開的門,裏面就是一間客房。
我對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並不嫌棄,反而覺得特別親切。
從小我就來自農村,也住過老房。
旅客以美術學生居多,常年不斷。
想來房價應該是便宜的,果然,道士兼老闆報給我價格:一個牀位50元。
吱嘎吱嘎的上樓,折轉幾次,可能是到頂樓了,打開房門,一眼就看到窗户外面的香爐峯。
大喜,喜出窗外,這是窗景房啊。
讓我們把鏡頭轉向香爐峯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看,我的住的小閣樓,就在懸崖邊,深不可測。
那飛泉飄灑,嘩嘩的響了一夜,所幸那一夜,老鄭並不知自己睡在懸崖瀑布邊。
早早的神遊太虛,且一覺到天亮。
四百年前的徐霞客,那天也睡在懸崖邊,他在遊記上寫到:
“餘獨卧山房,夜聽水聲屋溜,竟不能寐。”
哈哈,我的睡眠質量比徐霞客好!
晨遊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山上的空氣,瀰漫水汽,飽含負離子,猛吸一口,周身清爽。
便想下樓,把昨天沒逛完的天街,裏外走了一遍。
甫出門,便遇簡易山門。前方雲氣出沒,隱約有路。
四下無人,似有仙蹟,或有狐仙,間或鬼魅,深恐亦步尾隨,不時回頭。
行幾步,又遇一山門石坊,紅沙岩雕,甚為精美,上寫小壺天。
葛洪的《神仙傳》中有仙人,名叫壺公,白天於街市懸壺賣藥,夜晚則歸宿壺中。
後來有人跟隨他,也入壺,發現壺中另有乾坤,是神仙世界。
因此壺天就是道家傳説中的仙境。
如此看來,我住的地方,離仙境不過百米。
小壺天下臨深淵,嵐煙縹緲中,不知深淺,幻似蓬萊仙境。
這裏曾被道人闢作“捨身崖”,齊雲山名道張正一就曾在這裏羽化飛昇。
據説 齊雲山歷代道長多有在小壺天依崖清修,舉霞飛昇的。
遙想齊雲道人們置身壺天之中,諦聽鳥語,坐看雲起,溪山如畫,霧走雲飛,心若止水。
與“道”合一,御天地之六氣,徜徉茫茫天宇,是何等令人神往!
繼續往高處走。
此時與香爐峯平視,果然峯突起數十丈,如覆鍾。
小亭飛檐欲展,與徽派馬頭牆的上翹相呼應,遠處嵐煙嫋嫋。
此景太美,此處應建最佳觀景台。
整個村子的最西北,有白屋獨獨的一幢,頗為孤寂。
長長的石砌圍欄,我走近欄柵。天吶,美哉!
此景此情,你會瞬間理解,什麼叫齊雲山,與雲平齊啊。
不禁羨慕房主,每天開門,便擁有極佳的陽台風景,能坐看雲起雲落。
正想着,房主出來了,只見他帶上門後,也沒正眼看風景,似乎去採茶。
有勞各位把手機屏幕橫過來看。
拍攝的角度,就在這個超級無敵的天然陽台前,我用後期拼成180度的全景照片。
早上的太素宮還沒有開放,我也沒什麼進去遊覽。
實際上,我到任何一個地方旅行,總是會留下念想的,希望能故地重遊,補上未遊之憾。
山後還有許多景點,我沒去逛,先回旅店吃早飯了。
白粥饅頭配榨菜花生,外加兩雞蛋,忘了多少錢,可能是10元。
早餐後,我就原路返回。
在二天門處,再次回望月華天街,雨後初晴,雲騰霧繞,分外秀麗。
此時此景難忘。
下山,我是用腳走下來的,沒再坐纜車。
沒想到下山也很累,九里十三亭,如果爬山的話,需要1個半小時。
其實,自駕的話可以直接開上月華街後面的停車場。
那真的是既省了爬山,又省了纜車費。
下山經過登封橋,過了登封橋,就算完成了此行,不再贅言。
感想
在齊雲山,道觀的紅牆與民宅的白牆,或相隔,或內裏。
宗教、民宅、山水,彼此和睦,互為生態。
仙境與人間,一扇簡單的“壺門”,即可任意入世或出世,
這種“接天引地,清格自在”的獨特的人文景觀,很值得再三回味。
古人並沒有時間旅行,苦於交通與信息的困厄,一生走過的路,見過的世面,遠遠不如現在的人。
像徐霞客這樣不務正業的人,若無家族的經濟基礎,和家人支持,是斷然不敢出遠門。
有了這兩個條件,再加上才情澎湃,他才能踏遍東南西北,以身許山水。
他説: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真是老鄭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此一生已勝人間千百生。
貼士:
齊雲山是4A景區,旅行設施相對完善,停車也方便。
交通:
1、在黃山新汽車站乘去宏村或祁門縣的中巴車,幾分鐘一班,花幾元錢就到齊雲山大門,步行幾分鐘即可到索道站;
2、黃山高鐵站,坐直達齊雲山的大巴車,12元一人,但車次少,因此先從高鐵站坐車到黃山汽車站,然後再中巴到齊雲山;
門票:門票旺季68元,淡季60元;索道單程60元/人;
開放時間:週一到週五8:00-17:00,週六、週日7:30-17:30;
聲明
近期旅行計劃:
杭州西湖景區、登山路線;
杭嘉湖平原古鎮系列;
兩天一夜週末小城旅行系列;
江浙滬古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