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裝靈感源泉
這個家在北京東二環的臨街衚衕邊上,只有24平大小。
屋內12平,剩下的空間,竟然還容納了一個夢幻玻璃屋,和綠植小院!
玻璃屋像咖啡館、日式雜貨鋪一樣美,抬頭就望得見參天大樹的四季變幻。
春天冒出了嫩芽,秋天落了黃葉,冬天迎來初雪。
老胡同裏的新生活,有種“大隱隱於市”的寧靜。
屋主是北漂10年的男生以太,經歷過無數次租房搬家,他最終在衚衕裏找到了最舒服的生活狀態。
在這生活了一整年,他收穫了:聞得到飯菜香的煙火氣、幾百米內就能逛展的藝術氛圍、鬧中取靜的愜意。
衚衕裏24平的家,大隱隱於市
大家好呀,我是以太,很開心來花花世界分享我在衚衕裏的生活~
我是一個北漂10年的打工仔,在很多地方租過房,最近一年才搬到衚衕裏的平房。
這個位置在東二環,面對着一片綠意盎然的街心公園。
最近因為居家辦公,我呆在家裏工作時,會把家門敞開,一邊工作,一邊看門外的春天徐徐展開畫卷,也驅散了疲憊和睏意。
一起來我家逛逛吧~
户型圖
進門的右手邊,先是看到我家的小玄關,有一個薄薄的貼牆小鞋櫃,還有懸掛隔夜衣的地方。
右手邊是一個全透明的衞生間,室內空間比較小,用玻璃有一種開闊的效果,不會顯擁擠。
因為獨居的關係,我不怎麼需要考慮隱私問題,這種透明的衞生間,讓我覺得很放鬆自在。
再往裏走,會看到一盞“在值中”的小燈,這就是我日常辦公的小書桌了。
書桌正對着一扇明亮的窗,窗外就是我的玻璃房。
迷你小廚房在書桌的對面,大約一兩平米的空間。
我是湖南人嘛,在北方生活,也要偶爾做些家鄉菜解解饞。
小廚房的空間正好可以滿足我一人食的需要,東西不多,倒也有一番日式廚房的氛圍。
再往裏是一張上下鋪的牀,原本房東把上下鋪都放了牀墊。我就一個人睡,便把下鋪的牀墊挪走了,只留上鋪做睡眠區。
下鋪的空間騰出來,鋪上榻榻米,變身為一個小型的“觀影區”。
我平常在這看電影、看書,或是放空、睡午覺。
屋子裏12平的空間,雖然小,卻像一個多功能盒子,把生活所需都容納其中,讓我踏實、安心。
來到屋外的玻璃房,這是朋友來我家最喜歡待的地方。
這個門是連通室內和玻璃屋的通道
乍一看,就很像一個咖啡館、一個日式雜貨鋪,來到這可以衝咖啡、讀書,天氣好時,也可以仰頭曬曬太陽。
置物架上收集了十幾款美貌的杯子,還有一台黑膠唱片機。
玻璃屋還有個門,走出去是一小塊露天區。
這背靠着一棵參天大樹,之前初春時,我看它在悄悄冒新芽,過了兩週再看,它就長出了茂盛的、鬱鬱葱葱的葉子,生活在衚衕裏,我覺得四季的變化更生動了。
下雪天,外面覆蓋着一層棉花糖似的白雪
一張圓餐桌佔據了玻璃房的視覺中心,我常在這吃一日三餐。
夜深了就打開幾盞小燈,放一張黑膠唱片,享受沉靜下來的、衚衕裏的時光。
對996的打工人來説,有這麼一個修復身心的空間,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小房子的收納,讓每一件物品都有安身之處
雖然居住空間小,但我家的東西的確不算少,我是那種一邊斷舍離,一邊買的人,但買東西也相對剋制一點。
在小屋裏住的時間長了,我也總結出一套小房子的收納秘籍,一起分享給你。
1、玄關:鞋櫃+隔夜衣收納
因為玄關的位置空間有限,所以放不下常規款式的鞋櫃。
於是我翻遍全網,終於定製到了這款厚度不超過10釐米的鞋櫃,它緊貼着牆面,三層收納,對於一個男生的鞋子容量來説,完全足夠了。
另外釘了一面木質的掛衣架,用來掛一些隔夜衣、小外套。
2、廚房:上牆式收納+調料小推車
下廚的各種工具,都被我收納到牆面上了,小空間的收納心得,就是:通通上牆!儘量減少枱面上零碎的物品。
我還買了一輛小推車,來收納些糧油醬醋的瓶瓶罐罐,方便隨時拿取。
3、衣櫃只留經典款,換季衣物用籃子裝起來
男生的衣櫃,確實是比女生精簡很多。
我會選擇經典耐看的款式,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不會因為趕時髦,去買一件穿幾次就不會再穿的流行款。
換季的衣物、牀單被套我會用藤編的籃子收納起來,零散地放在一些隱蔽的角落,比如牀底、櫃子頂部。
我買收納箱,也會選擇高顏值的款式,儘量和家的色調、風格保持統一。
4、書櫃:隨時斷舍離,賣掉不看的書
玻璃房裏有一個落地的小書櫃,我會訂閲一些設計類的雜誌書籍。
但小書櫃的容量不大,有些看完的、短期內不會再看的書,我就在多抓魚上賣掉,騰出新的空間,來入手新的靈感書籍。
我一直覺得,家再小也好,它始終是一個避風港,一個治癒自己的空間,要有喜歡的器物、音樂、書籍和夜晚温柔的燈光。所以我會盡量做好收納,把空間騰給自己熱愛的一切,用心收拾好每個角落,家總能回饋給你無窮的力量。
上班 996,下班在衚衕裏過另一種生活
我的工作是某大廠的平面設計師,幾乎每天都是持續高壓的狀態,晚上9點下班都算是比較早的了。
之前我住在中關村那邊,上班就十幾分鍾,但工作和生活實在是離得太近了。而且,住在小區裏,和鄰居基本是無交流的狀態,彼此都有點冷漠。
後來刷豆瓣的時候,意外刷到這個衚衕裏的平房,當時來看房,發現這套房子的硬裝條件還蠻好的,有獨衞、地暖,還有小院子,一心動就給租下來了。
其實剛租到手時,小院子空空蕩蕩,我想着這個空間不要浪費。
和房東商量着,刷了大白牆、鋪上木地板,再慢慢安上置物架、餐邊櫃,前前後後花了近2萬置辦軟裝,把小屋打造成如今這種治癒系的模樣。
以前回到家,感覺幾乎沒有生活,洗洗就睡了。但搬到衚衕裏之後,我下班會在玻璃屋裏待一會兒,多了一點享受生活的時間。
這是一個讓我徹底放鬆的家。
衚衕裏的生活很有人情味。
我剛搬來的那一天,鄰居圍在路邊上,熱熱鬧鬧地問我,小夥子你多大呀?你是幹什麼的呀?我還覺得挺温馨的,雖然我今年都30歲了,但在鄰里的爺爺奶奶眼裏,我還是個孩子一樣。
還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我書桌上的小燈有“在值中”和“休息中”兩面,工作結束就會翻到“休息中”的那一面。
因為臨街的關係,很多路過的大爺大媽就會探個頭進來,“欸?小夥子,這是什麼新開的店嗎?幹啥的呀?”
哈哈,我每次都哭笑不得,“大爺,您瞧,這不是小店,是我租的房子呀。”
一年下來,隔壁派出所的小哥也成了我的朋友,我家裏有時來了朋友,椅子不夠坐了,還會去他那裏蹭兩把椅子。
更神奇的是,附近幾家小店的主理人在網上刷到我的家,順着網線來到我家門口,聊着聊着我們也成為了好朋友,我也意外地發現了,這一片有這麼多有意思的人,為我打開了一種新的交友方式。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都變得很近,好像回到小時候,街坊鄰居都很親切的感覺。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很喜歡去看展、逛些小店,以前在中關村來這邊逛展,少説要一小時的路程,想着想着就放棄出門了。
但現在,一些藝術展就開在我家附近一公里的距離,換雙鞋就能去逛展,步行十分鐘就能到景山公園、故宮溜達。
雖説現在通勤時間長了,打車要30分鐘,但我卻很享受這段時間,一路上經過南鑼鼓巷,我望着窗外的風景,完全放空自己。
以前我也想過,換一種生活,要不要去大理這樣的城市透透氣,但現在我發現在北京的衚衕裏,也能擁有這麼一個透氣的、完全屬於我的小空間。只要內心保持對生活的一些熱愛,其實在哪裏都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去遠方。
目前這套衚衕裏的房子,我和房東續租了一年,下一套房子,我依然會選擇租房。我想趁着還在租房的階段,可以自由地去體驗不同的城市生活。
説不定明年我有一些新的想法,會搬到那種二樓有露台的房子,能俯視到衚衕的景色。
畢竟,工作的時間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壓抑一些本性,那麼回到家裏,我希望家是隨心的、取悦自己的空間。衚衕裏的這個小家,安撫了我焦慮的心情,回到家,推開門那一刻,便完成了“從工作到生活”的切換。
始終記得,初雪那天,我本打算走去景山公園看雪,但推開門的瞬間,發現門口就堆滿了厚厚的、白淨的雪,銀裝素裹的模樣。
銀杏樹的葉子還未落盡,一幅秋冬之交的風景油畫就這樣自然地展現在我家門前,我果斷放棄了去景山的計劃,拿起相機記錄下衚衕裏的這場初雪。
待在温暖的房間裏,穿着舒服的睡衣,看人來人往,落雪紛飛,那一刻我覺得這個衚衕裏的小家,就是我當下最理想的居所。